重庆开放大学25秋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形考任务一【标准答案】

作者:佚名 字体:[增加 减小]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17 19:57

形考任务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提出儿童概念发展理论的是( )。 A.加涅 B.皮亚杰 C.维果茨基 D.布鲁姆 2.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 ? )。 A.认识功能、精神功能 B.认识功能、创造功能
形考任务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提出儿童概念发展理论的是(  )。
A.加涅
B.皮亚杰
C.维果茨基
D.布鲁姆
 
2.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 ? )。
A.认识功能、精神功能
B.认识功能、创造功能
C.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
D.精神功能、创造功能
 
3.“自然”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出现在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中是由谁提出的(   )。
A.雷震清
B.陶行知
C.张雪门
D.陈鹤琴
 
4.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
A.加涅
B.皮亚杰
C.布鲁纳
D.布鲁姆
 
5.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进行,是在清代(   )年间。
A.乾隆
B.同治
C.嘉庆
D.光绪
 
6.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
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
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7.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是(   )。
A.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B.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
C.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D.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8.帮助学前儿童学习把物体按两套标准进行分类,宜放在哪个年龄阶段进行(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9.把一堆物品放在一起进行分类:黄瓜、罗卜都是蔬菜,苹果、红枣、梨都不是蔬菜,这是(   )。
A.挑选分类
B.二元分类
C.感知分类
D.多元分类
 
10.各年龄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比较物体明显不同点的要求应主要放在(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11.学前儿童爱向成人提出各种有关自然界的问题,他们问“月亮为什么是圆的?”,这类问题属于(? ? ?)。
A.简单性问题
B.理论性问题??
C.操作性问题
D.直白性问题
 
12.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   )。
A.孟子
B.墨子
C.老子
D.孔子
 
13.长期系统性观察主要在哪个年龄段进行(   )。
A.2~3岁
B.3~4岁
C.3~4岁
D.5~6岁
 
14.“能按照对事物内在的、物理特性分类”,是哪一个年龄的科学教育目标(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15. 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   )。
A.挑选分类?
B.感知分类
C.二元分类
D.多元分类
 
16.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17.技术是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不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1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19.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20.启蒙性原则是指选编的内容必须达到启蒙的目的。
 
21.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22.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23.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24.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往往和玩耍紧密结合。
 
25.分类也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26.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
 
27.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28.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29.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
 
Tag:  

作业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论文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合作加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时间:
8:30-24:00(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