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
试卷总分:2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下列属于病的是
A.中气下陷
B.流鼻涕
C.感冒
D.心脉痹阻
2.被称为“太仓”的脏器是指
A.脾
B.胃
C.小肠
D.大肠
3.下列哪一经的名称是正确的是
A.手太阴脾经
B.足太阴肾经
C.足厥阴肝经
D.手少阴心包经
4.肝经循行经过的是
A.足大趾内侧
B.目系
C.气街
D.脾
5.至阳穴位于
A.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B.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C.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D.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6.关元穴属何脏腑之募穴
A.心包
B.小肠
C.三焦
D.心
7.善于治疗崩漏的腧穴是
A.厉兑
B.隐白
C.至阴
D.少商
8.下列哪项是风邪的致病特点
A.常兼见有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症状
B.常可见口燥咽干,口渴喜饮,皮肤干涩,等症
C.侵袭人体,常可扰动心神,而致心烦不宁
D.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及肌表等部位
9.下列哪项是热邪的致病特点
A.可引起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B.常可见到动摇、眩晕、抽搐、震颤等症状
C.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及肌表等部位
D.易煎熬消灼人体的阴液,使阴津耗伤
10.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疠气产生和流行的因素
A.气候因素
B.体质因素
C.环境因素
D.饮食因素
11.下列哪项属于臣药的涵义
A.针对主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
B.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C.消除或缓解君、臣药毒性与烈性的药物
D.引导方中药物的药力直达病所的药物
12.蒲黄的煎药方法是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溶化
13.顺应四时调阴阳,宜“早睡晚起”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冬季
D.秋季
14.阳虚与气虚的主要区别为
A.小便是否清长
B.有无少气懒言
C.有无神疲乏力
D.寒象是否明显
15.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的进针法是
A.指切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
C.舒张进针法
D.提捏进针法
16.宜用提捏进针法进针的腧穴是
A.耳门
B.中脘
C.内庭
D.印堂
17.提插补泻的泻法叙述正确的是
A.频率慢;
B.重提轻插;
C.幅度小;
D.先浅后深
18.针刺后若不得气,可施行一定的手法促使得气,称之为
A.催气
B.守气
C.得气
D.侯气
19.徐疾补泻的泻法是
A.疾速进针,疾速出针
B.缓慢进针,疾速出针
C.缓慢进针,缓慢出针
D.疾速进针,缓慢出针
20.呼吸补泻的泻法是
A.患者吸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B.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
C.患者呼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
D.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二、 名词解释 (共 7 道试题,共 21 分)
1.未病先防
2.五行相侮
3.阿是穴
4.六淫
5.方剂
6.虚证
7.滞针
三、 问答题 (共 5 道试题,共 39 分)
1.如何理解肾主纳气的功能?
2.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主要与哪些内脏有关?试作具体说明。
3.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4.方剂的服药方法有何要求?
5.方剂的组成变化包括哪几方面?试举例说明之。
四、 主观填空题 (共 11 道试题,共 20 分)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 虚则补其(##),实则泻其(##)。
2.手少阴心经原穴是(##),络穴(##)。
3.水湿痰饮四者的关系为(##),(##),(##)。
4.常色的特点是(##);病色的特点是(##)。
5.妊娠禁忌药一般可分为(##)与禁用二大类。
6.药味的加减,如果改变了(##),必然使方剂的主治和功效发生根本改变。
7.煎药的火候有武火与文火之分,一般以(##)为原则。
8.肾阳虚的护治原则是(##),肾阴虚的护治原则是(##)。
9.大肠的病变主要表现在传导失司,常见(##)、(##)等证。
10.单手进针法有(##)与(##)。
11.与消化道相应的耳穴分布在(##);与上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