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学期《240028儿童发展》平时作业
一.判断题(共20题,100.0分)
1
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身心状态和机制的变化模式。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正确答案:√
2
儿童发展概论的研究内容包括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发展。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正确答案:√
3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以认知结构的变化为依据对人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应是皮亚杰,故错误。
4
埃里克森在谈到人格发展阶段论时,考虑到了生物因素的影响,也考虑到了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认为个体的发展是自我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正确答案:√
5
西方早期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原罪说、白板说、性善论。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正确答案:√
6
法国思想家杜威(J.Rousseau)的儿童观集中体现在他的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尔——论教育》一书中。通过虚构的儿童爱弥尔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过程,提出儿童虽然不是成人,但也不是成人的宠物和玩物。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应该是卢梭。
7
维果茨基(1896--1934)是前苏联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和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被誉为“心理学中的莫扎特”。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正确答案:√
8
在儿童心理学中,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称为消退。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正确答案:√
9
心理学家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既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也不是外在因素决定的,而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正确答案:√
10
给婴儿反复呈现同一个刺激物,当刺激物连续呈现若干次以后,婴儿对刺激物就再不注意了,或者其注视时间明显变短。如果变换新的刺激物呈现给婴儿,又能引起婴儿的注意,这一过程叫做习惯化。
我的答案:√ 得分: 0.0分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应该是“去习惯化”。
11
儿童发展研究的对象是从个体生命的诞生到个人走向成熟的整个发展历程。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正确答案:√
12
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故而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一套强加于他们,或放任儿童自然、自由发展。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正确答案:√
13
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遗传和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正确答案:√
14
听敏度是指听觉器官对声音刺激的精细分辨能力,包括对频率、强度以及时值差别的鉴别等三个方面。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正确答案:√
15
婴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10-14个月就出现了“词语爆炸”的现象,说明儿童语言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正确答案:×
16
克服儿童害怕的几种方法有系统脱敏法、模特塑造法、认知疗法等等。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正确答案:√
17
在幼儿园里,对抑郁质的孩子要表扬适度,批评具体。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正确答案:×
18
自尊最初来源于早期的亲子互动中。在婴儿期与父母建立了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安全感的孩子,更容易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产生自我价值感,获得较高的自尊水平。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正确答案:√
19
气质有好有坏,具有一定的变化性,气质类型会对儿童适应和日后的生活产生影响。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气质无好坏之分。
20
新生儿还不能将自己与周围的环境区分开来,随着婴儿的发展,他们逐渐能将自己与周围环境区别开来。在此基础上,婴儿逐渐感受到自我的存在。
我的答案:√ 得分: 5.0分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