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人员能力建设 摘要: 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本文全面分析生态环境监测人员能力的现状,并以打造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
浅谈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人员能力建设
摘要: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本文全面分析生态环境监测人员能力的现状,并以打造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为目标,提出人才引进、学习培训、技能比武、职工轮岗、科研创新五个方面的举措来提高监测人员能力,为今后环境监测人员能力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新形势;生态环境监测;人员能力建设
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进一步深入,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离开科学、精准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析、环境保护政策措施和科学管理决策的制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搞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关键在人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能力不足的危险列为党在新时代面临的四大危险之一,向全党发出警示、提出要求。只有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监测人员能力水平,才能提高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现就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人员能力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生态环境监测人员能力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少数人员思想认识出现偏颇
①重技术轻政治理论学习。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片面地认为,监测技术不断更新,新标准、新方法、新项目的学习都要与时俱进,没有时间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恰恰相反,政治理论,尤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工作的指南针和方向标,是工作的重中之重;②把党建与业务割裂开来,思想认识高度不够。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在德与才的关系上,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德与才都不可或缺,但德要放首位;③担当作为不够。生态文明建设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有更加强烈的担当精神。然而有些人员不同程度存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会担当等问题。
(二)监测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
①受诸多因素影响,有些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失调,有一定数量的军人安置或专业不对口人员,业务水平相对薄弱;②受编制、岗位设置限制,高级职称比例少,导致部分技术人员缺少精钻业务、深究科研的激情,欠缺技术领头羊;③区县人员流动性大。一些文凭高、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人员通过调动、遴选等方式到条件较好的单位就职。
(三)学习培训机会较少
环境监测机构每年举办的各类高规格培训次数不多。环境监测人员主要依靠自习和自我摸索,难以接受到高级别、高层次,以及更广泛、更深入的环境监测专业知识培训,业务能力提高较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
二、生态环境监测人员能力建设的主要目标
(一)提高政治能力,改进工作作风
环境监测人员应与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保持高度一致,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相存,发扬生态环保铁军精神,把干净和担当统一起来,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自动净化朋友圈、微信圈,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具有高尚灵魂思想、道德情操,践行初心使命,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二)提高日常监测操作能力
(1)提高布点选样能力。生态环境监测要尽量做到陆海统筹、天地一体,做到全面、准确、客观、真实、及时。在监测领域上,要合理布点,动态调整、动态规划。在监测对象上,注重减少监测对象的重复选取。既要考虑空气、水、土壤、噪声、动植物等,又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在监测内容上,既要分析每一监测对象的所有可能成分,又要考虑具体成分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没有影响的可以不予监测和分析。如对空气的监测,重点考虑PM2.5和臭氧的协同监测与防治。
(2)熟练掌握手工监测和现代化监测手段。能熟练掌握传统的手工监测技术,及时获取想要的监测数据的同时,还要熟练运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的监测技术,灵活使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监测手段和先进监测设备,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式获取数据,通过遥感高光谱去发现重金属污染等。
(3)提高样品分析测试能力。制定智能实验室技术标准,探索智能无人实验室建设,形成常规项目全天候快速检测能力,把一线监测人员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夯实基层监测能力,重点围绕支撑监管执法和生态环境治理,提升污染溯源和成因解析能力,加强基层执法监测和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提高对分析仪器设备的熟练掌握能力,能判断并解决一般仪器故障,保障样品的分析测试效率。提高对复杂基质样品的消解、提取、净化、浓缩等前处理能力,精准识别并排除干扰物。了解学习各类前沿分析技术及其适用场景,结合目前环境监测需求,保持技术敏锐性。
(4)提高数据获取、分析和处理能力。首先是提高数据的高效或全天候获取能力,要建立一套高效的数据获取、分析和处理方法。其次是提高数据的集成管理能力。做到“多网合一”,将所有数据整合到一个管理平台,方便需求调用。再次是提高分析处理能力,依靠国家计算中心、自己的计算能力,开展溯源分析、趋势分析,研究防治方法,并及时归纳汇总、分析上报。
(三)提高研究、创新能力
(1)提高研究能力。①研究监测网络、监测参数的进一步优化;②研究污染因子的规律,研究它的时间、空间、原理;③研究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包括短期的预警、中长期的预测和短临的预报;④开展环境监测标准、技术规范、政策等研究,积极参与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标准规范、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监测方法标准、监测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开展应急监测方法研究,支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提高创新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感知技术的发展,要在监测技术、方法、手段等方面大力创新。要从监测领域的天地空一体化,从监测设备的小型化、便携化、快速化等方面进行大力创新,切实做好设备、技术装备等研发工作。
三、生态环境监测人员能力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人才引进、使用与竞争激励机制
贯彻落实编制标准,增强高素质技术人才储备,引进各类人才。完善职能评估体系和管理考核,对员工实施定期评估和考核。完善薪酬激励制度、职称职位晋升制度等,实行事业激励、荣誉激励、人格激励、竞赛激励和榜样激励。
(二)做好学习培训
采取个人自学、单位集中学、邀请专家讲、外出参观学习、挂职锻炼、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建立培训实训基地、博士后流动站、开展职工轮训、加强培训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构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环境监测职业教育体系和在职培训体系等,切实做好学习培训。
学习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各地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提高政治站位;②通过举办讲座和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法治与廉政教育,增强职工法治和廉政意识;③学习生态环境监测各类标准、方法及实作、本单位技术、管理类文件等,学懂弄通专业技术知识。
(三)举办技能比武
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将技能学习、培训变成常态。以国家技能比武大赛为契机,每年分水、土、气等板块定期开展环境监测技能培训和大比武活动,全面提升环境监测人员选手的理论水平及专业实作能力,打造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标兵。
(四)开展职工轮岗
根据工作需要及职工培养计划,周期性地对职工进行轮岗。多岗位锻炼职工,使其掌握更全面的专业知识及业务技能。在轮岗时,杜绝过于频繁,坚持技术骨干2~3年轮岗一次,一般技术人员3~5年轮岗一次。此外,开展人员借调,鼓励政府与社会监测机构间人才挂职交流,用好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兼职创新等政策,鼓励技术骨干向区县监测机构下沉,以人才流动带动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流动,推动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
(五)搭建创新平台,打造创新团队
(1)搭建创新平台。成立生态环境监测区域创新中心,建立生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研究数据管理中心、研究网络管理中心等平台,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监测技术创新、水生态环境健康和安全评价监测技术创新、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价监测技术创新等研究。
(2)打造科研创新团队。以技术骨干为中坚,以各类重大科研项目及重点实验室为支撑,打造水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预警、固废与危险废物鉴别与评估、生物与遥感监测预警、现场快速应急监测、实验室分析技术、环境监测大数据应用、环境绩效评估、二噁英污染溯源等专业技术领域核心科研团队,开展各领域监测技术研究、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加强领域间团队协作,不断强化科研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培养一批生态环境监测人才、青年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四、结语
现代社会在飞速发展,人类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生态环境监测部门一定要切实加强人员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质量,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战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卫卫,李光灿.环境监测更好为环境执法和环境管理服务探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0,40(7):75-77.
[2]颜晗冰,宋青,田丹琦,等.长三角区域自然资源绩效管理及考核机制初步研究[J].环境保护,2020,48(16):51-55.
[3]夏锦文.深刻认识和有效克服能力不足危险(人民观察)[N].人民日报,2018-05-06(5).
[4]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山西省人民政府网,2016-12-30.http://www.shanxi.gov.cn/zw/zfcbw/zfgb/2017nzfgb_17000/201702d2q/szfbgtwj_170202/201612/t20161230_273600.shtml.
[5]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型干部的政治能力[N].中国环境报,2020-12-22(3).
[6]谢婧.浅谈如何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的能力建设和发展[J].化工管理,2014(17):279.
[7]林华.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读本[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2.
[8]上海市公开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N].解放日报,2020-10-20(2).
[9]黄宗远.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建设读本[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