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各年级期末考-中国古代文学
总分100分
单项选择题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 )来划分的。(2 分)
A、
不同的地域
B、
不同的时期
C、
音乐的性质
D、
篇幅的长短
2、著名诗歌《卖炭翁》的作者是( )(2 分)
A、
白居易
B、
元稹
C、
李贺
D、
李商隐
3、淮南小山创作的骚体赋是 ( )(2 分)
A、
《哀时命》
B、
《招隐士》
C、
《幽通赋》
D、
《述行赋》
4、下列诗篇中属于刘长卿的作品是( )(2 分)
A、
《夜上受降城闻笛》
B、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C、
《苔藓山歌》
D、
《滁州西涧》。
5、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2 分)
A、
唐宋派
B、
竟陵派
C、
公安派
D、
茶陵诗派
6、《越绝书》的作者是( )(2 分)
A、
司马迁
B、
班固
C、
赵晔
D、
袁康
7、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所属诗篇是( )(2 分)
A、
《襄阳歌》
B、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C、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D、
《梦游天姥吟留别》
8、著名散文《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写墓志传主幼时相貌“眉眼如画,发漆黑,肌肉玉雪可念”,其作者是 ( )(2 分)
A、
韩愈
B、
柳宗元
C、
皮日休
D、
陆龟蒙
9、“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滨卧病竟无谬。长吟远下燕台去,惟有衣香染未销。”出自( )(2 分)
A、
李商隐
B、
杜牧
C、
柳永
D、
白居易
10、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 )(2 分)
A、
《国语》
B、
《尚书》
C、
《春秋》
D、
《左传》
11、最早的纯粹文人七言诗是 ( )(2 分)
A、
曹操的《短歌行》
B、
曹操的《蒿里行》
C、
曹丕的《燕歌行》
D、
曹植的《升天行》
12、唐传奇的初兴期张鸶的传奇代表作是 ( )(2 分)
A、
《游仙窟》
B、
《古镜记》
C、
《离魂记》
D、
《柳毅传》
13、著名诗歌《乐游原》的作者是 ( )(2 分)
A、
李商隐
B、
李贺
C、
杜牧
D、
许浑
14、《论贵粟疏》的作者是 ( )(2 分)
A、
贾山
B、
贾谊
C、
晁错
D、
枚乘
15、下列诗句中属于孟浩然的作品是 ( )(2 分)
A、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D、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16、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2 分)
A、
《秦中吟》
B、
《秦妇吟》
C、
《古离别》
D、
《乌衣巷》
17、《吕氏春秋?古乐》对古谣的论述是 ( )(2 分)
A、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B、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日: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C、
“昔葛天 现郑瞬倥N玻蹲阋愿璋算凇!?
D、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敬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18、“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一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般、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成)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出自 ( )(2 分)
A、
《汉书·食货志》
B、
《国语·周语上》
C、
《史记·孔子世家》
D、
《公羊传》
19、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是( )(2 分)
A、
《木兰诗》
B、
《陌上桑》
C、
《羽林郎》
D、
《 孔雀东南飞》
20、“兼爱”是( )(2 分)
A、
孔子的中心思想
B、
墨子的中心思想
C、
孟子的中心思想
D、
庄子的中心思想
多项选择题
21、下列诗篇中属于白居易的作品有( )(3 分)
A、
《卖炭翁》
B、
《 长恨歌》
C、
《琵琶行 》
D、
《 舞腰》
E、
《离思》
22、下列诗歌中属于高适的作品有( )(3 分)
A、
《塞下曲》
B、
《燕歌行》
C、
《别董大》
D、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E、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3、以下作品属于抒情小赋的有 ( )(3 分)
A、
《 吊屈原赋》
B、
《归田赋》
C、
《七发》
D、
《两都赋》
E、
《鹦鹉赋》
24、董仲舒的主要散文作品有 ( )(3 分)
A、
《新序》
B、
《说苑》
C、
《春秋繁露》
D、
《天人三策》
E、
《盐铁论》
25、《诗经》中官吏抱怨劳逸不均的作品有 ( )(3 分)
A、
《邶风·北门》
B、
《小雅·北山》
C、
《节南山》
D、
《十月之交》
E、
《抑》
名词解释
26、大历十才子(5 分)
27、散曲(5 分)
28、《七发》(5 分)
29、前七子(5 分)
简答题
30、 《懦林外史》塑造王冕形象有何意义与作用。(5 分)
31、举例分析辛弃疾词的比兴用法。(5 分)
论述题
32、 试述《三国演义》的文学史意义。(1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