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春学期(1709、18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自然性 B.可知性 C.不可逆性 D.客观实在性
18春学期(1709、18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自然性
B.可知性
C.不可逆性
D.客观实在性
2.柏拉图曾说过:“哲学家只对一个理想的床感到兴趣,而不是对感觉世界中所发现的许多张床感到兴趣。” 这段话充分表明了古代哲学家更关注( )
A.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问题
B.世界的本质及本原问题
C.具体事物的规律性问题
D.感性与理性的关系问题
3.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 )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知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4.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
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
5.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们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C.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观
D.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史
6.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
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种观念是(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9.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1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正义者同盟成立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11.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
A.意识是物质在头脑中的直观映现
B.意识是由物质构成的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
1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
A.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为特征的工业革命的兴起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断爆发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资本主义社会越来越激烈的阶级斗争
13.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质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14.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15.由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形式及结构功能不同,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因此,对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16.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人平等
17.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1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19.马克思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写到:“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这句话表明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该坚持( )
A.过时论
B.阶级论
C.理想论
D.发展论
20.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21.“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观点属于( )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可知论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22.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首先表现为( )
A.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
B.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C.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D.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利用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把物质理解为原子,错误在于不能正确处理(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24.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在于( )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B.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理论
C.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是有用的理论
25.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6.“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这一论断只有在特定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这个范围是指( )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C.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物质没有其它的任何属性
27.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界定是通过( )界定的。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2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是指( )
A.抽象的物质形态
B.具体的物质元素
C.构成事物的最基本粒子
D.万事万物的统一性
29.水是万物本原的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30.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科学社会主义
C.政治经济学
D.历史唯物主义
二、 多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E.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2.在中央党校5月13日举行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深刻,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努力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懂学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中国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应该( )
A.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体系
B.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
C.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实践
D.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3.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包括(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5.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这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的孕育时期
B.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时期
C.多次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时期
D.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6.“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7.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8.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
A.斯密
B.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9.德国古典哲学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 )
A.费希特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谢林
10.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E.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11.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根据这一思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发展的
B.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发展
C.马克思主义主义不是僵化不变、固步自封的学说
D.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实践
12.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
A.二元论的思想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13.下述关于旧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正确的是( )
A.二者都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反映论
B.二者都坚持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C.二者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D.二者都承认社会具有物质性
14.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努力分清( )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15.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16.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A.创立了辩证法学说
B.创立了劳动价值论
C.创立了唯物史观
D.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17.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8.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19.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0.下列各项正确表述意识本质的有( )
A.意识是人的主观精神的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
D.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