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秋学期(1703)《当代中国经济(尔雅)》在线作业-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在投资决定论中,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社会产品价格变动率? A.投资
18秋学期(1703)《当代中国经济(尔雅)》在线作业-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在投资决定论中,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社会产品价格变动率?
A.投资需求
B.投资供给
C.反应系数β
D.计划储蓄
2.一种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活动产生的有利影响称之为?
A.内部效应
B.边际效应
C.相关效应
D.外部效应
3.传统公有制在确定其范围和形式的时候,一般不考虑以下哪个因素?
A.社会化的程度
B.劳动形式的不同
C.占有主体的限制
D.生产技术的特点
4.中国公有制经济体制和制度发生的改变和创新,即与私有制共存,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的?
A.私有化改革
B.国有化改革
C.收入分配结构改变
D.收入支出结构改变
5.我们对传统分配体制的问题认识不足,导致的问题不包括以下哪种?
A.农民工待遇不公平
B.身份制和等级制不受重视
C.存在产业性的歧视
D.平均主义
6.国民储蓄的主体结构一般不包括以下哪个主体或部门?
A.个人或家庭
B.银行
C.企业
D.政府
7.关于林毅夫教授提成的比较优势战略的观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经济体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存量的相对份额存在差别,即资源禀赋差距。
B.技术结构、产业结构、发展结构都是要素的禀赋结构变化的结果,因而一个国家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应当根据资源的并禀赋结构来决定。
C.经济发展在开放战略下应当资源的遵循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来发展,才能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
D.资本积累速度才会高于自然资源劳动力增加的速度,经济发展才会加快。
E.中国解放之后至今的战略严重违背了发展中的比较优势战略。
8.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变革私有制企业为国有制是为了什么?
A.利润最大化
B.就业最大化
C.行业垄断
D.国有资本最大化
9.以下关于收入分配中生产条件在不同成员和领域间的分配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A.生产条件的拥有者以生产条件所有者的身份参与分配。
B.生产条件的分配影响收入分配,这个过程并不要求资本在市场上充分流动。
C.市场化的收入分配方式与生产条件不能够脱离,收入分配方式根据生产条件的多少来判断。
D.收入分配与各部门之间生产条件分配的均衡关系有联系,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要求资本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均衡分配。
10.以下使得投资曲线上移或提高投资效率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国内资本的战略性重组
B.引入同质性外资
C.企业制度上的创新
D.企业技术上的变革
11.由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存在,银行收益最大时的利率低于市场平衡时的利率,而只有银行收益最大时的利率才能使得投资最大化,其原因不包括以下哪种?
A.利率增高,使得借款者平均质量的下降,因此银行无法实现保证的最大收益。
B.高利率鼓励企业用于高风险活动,导致了道德风险的问题。
C.企业拖欠的可能性提高,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
D.高利息率能吸收更多的储蓄,产生收入效应。
12.金融改革之初,无法打破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障碍,使得投资出现短平快和小规模的现象,这使得产业结构如何?
A.同构化
B.异构化
C.分散化
D.集中化
13.投资决定论的在我国应用需要一定的前提,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可用于指导实践?
A.通货紧缩时
B.没有通货膨胀时
C.高通货膨胀率时
D.低通货膨胀率时
14.储蓄资源的提供者对于资产的需求往往有着“三性”的偏好,这不包括?
A.流动性
B.收益性
C.安全性
D.风险性
15.以下关于多要素贸易理论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导致生产成本的差别,是生产成本要素价格的差异
B.要素价格的高低与生产要素的多少无关
C.要多生产本国要素较多要素便宜的产品,少生产要素少且要素价格高的产品
D.通过国际贸易来换取生产要素少和要素价格高的产品
16.关于利率的调整,以下说法有误的是?
A.调整利息率应当考虑通货膨胀率因素,但是不是完全相对应的调整。
B.应当控制利率在银行取得最大收益出,以促进投资。
C.应当控制利率使得供求关系决定的平衡点距离平均利润率存在适度的距离。
D.利率调整要慎重,因为它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金融结构改变等。
17.寻找增量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间的均衡分配或者寻找其均衡点,应该考虑什么前提?
A.效率约束
B.双重约束
C.机会成本约束
D.单一约束
18.以下各因素中不会对投资的结构或者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A.金融结构
B.储蓄结构
C.消费结构
D.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19.在传统的分配制度中,存在着城市工人工资远高于农民工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带来的?
A.市场因素
B.工作内容
C.身份制
D.社会福利
20.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失业工人群体不仅失去了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而且不能通过劳动力获得收入,因而扩大了收入分配差别,这种现象称为?
A.经济性分离
B.市场性分离
C.社会不公平
D.劳动力商品化
21.以下关于各个阶段我国主导消费品发展的的说法正确的是?
A.要积极加大进口以满足国内需求
B.投资与储蓄只存在数量上的关系
C.投资的方向要与储蓄积累规定的下一阶段主导消费品一致
D.投资的方向可自由选择
22.关于我国利率和储蓄投资实际情况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储蓄增长速度高于投资增长速度
B.储蓄投资存在不对称性变化
C.应当抑制储蓄来降低高储蓄率
D.应当提高投资能力
23.在通货膨胀时期,我国仍然存在许多形式的强制储蓄通过价格、税收等方面的配合来实现,这不包括以下哪种?
A.家电消费税
B.汽车交易税
C.奢侈品消费税
D.经济适用房,不完全社保
24.以下哪种描述不属于目前中国存在的收入分配问题?
A.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B.区域差距不断扩大
C.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D.城乡居民福利不均衡
25.建立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收入分配过程称为?
A.微观收入分配
B.宏观收入分配
C.初次分配
D.再次分配
26.推行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给各级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权利,这种做法称为?
A.行政性分权
B.经济性分权
C.政治性分权
D.决策分权
27.在我国,对国有企业的公有制占有采用了多层次的授权形式,这些层次不包括以下哪种?
A.全国人大授权国资委对国有资源实行所有权管理
B.国资委授权控股公司对国有资产实现所有权
C.国务院对国有资产实行行政管理
D.控股公司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所有
28.下面关于储蓄利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息带来的收入差别是公平的
B.利息是按劳分配的报酬
C.利息可以看做劳动的积累
D.利息不代表不劳而获
29.传统体制下的收入分配不具有以下哪种特点?
A.平均主义分配
B.带有浓厚的身份制和等级制色彩
C.不同的身份与制度安排相联系
D.地区也存在等级差别
30.关于实际利率理论对与利率的描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储蓄由利率决定
B.储蓄有收入决定
C.投资与利率负相关
D.利率调节储蓄投资平衡
31.企业是生产要素的技术和经济的组合,企业以总体的方式从社会获得收入,然后在其内部进行分配。以下关于企业内部分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非公有制企业中工人获得劳动性收入,即为劳动力的价格。
B.非公有制企业中除去工人收入剩下的部分归企业所有员工所有。
C.公有制企业不存在客观要素所有者和主观要素所有者的分立,使得按劳分配难以实现。
D.公有制企业中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剩余劳动价值仍然归劳动者所有。
32.关于中国储蓄投资与引进外资的现状说法正确的是?
A.储蓄过剩,因而利用外资规模缩小
B.储蓄过剩与利用外资的规模同时扩大
C.存在储蓄缺口,因而引进外资
D.存在外汇缺口,因而引进外资
33.以下观点与低利率主张者不相符的是?
A.投资决定储蓄,低利率政策刺激投资
B.利率一般够确定在适度的水平上
C.利率往往有趋高的趋势
D.应当用法律,习惯,道义制裁的办法来把利息率控制在适合的水平上
34.中国面临的金融沟通储蓄、投资的结构性问题不包括以下哪种?
A.农村提供的存款占1/2,但是得到的贷款只占1/10
B.股市投机现象严重
C.金融机构逐步退出农村,农村融资困难
D.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35.在经济制度变革过程中,出现了社会的重新分层,私人老板大幅增加,他们能否入党是基于什么来判断的?
A.是否无产阶级
B.是否爱国
C.是否贡献卓著
D.是否承认党纲党章
二、 判断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在既定的国民收入下,国民收入的支出结构在不同承担主体间发生变动时,会使得增量资源在国民部门间分配的比例发生改变。
A.错误
B.正确
2.公平是历史的范畴,反映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
A.错误
B.正确
3.中国的公有制经济体制改革包括范围和形式两个层面的变革。
A.错误
B.正确
4.公平并不意味着没有差别,而应当承认劳动的差别和由劳动差别带来的收入分配的差别。
A.错误
B.正确
5.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应当避免非正式制度的过于落后,寻求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变革的统一与协调。
A.错误
B.正确
6.横向的政治性分权指的是国家、政府、政党和选民之间的政治权利的划分,即政党的权利来自于选民的授权。
A.错误
B.正确
7.当各部门的储蓄倾向相同时,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会影响国民储蓄的规模。
A.错误
B.正确
8.当由于生产社会化所要求的公有制占有范围超出占有主体的有效范围时,可以采取授权占有等间接的方式进行公有制占有。
A.错误
B.正确
9.按劳分配就是以生产条件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或收入,劳动的差别还原为收入的差别以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A.错误
B.正确
10.在既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当一个国家的增量和存量资源在政府与非政府部门间分配偏离均衡点时,只能通过改变体制结构来调整。
A.错误
B.正确
11.传统体制下劳动分工和职业分工上没有差别,但从分配制度上有身份的差别:身份制包涵着等级制在里面。
A.错误
B.正确
12.中国的体制改革内容既包括经济行分权和行政性分权,也存在着政治性分权改革。
A.错误
B.正确
13.增量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间的构成比例与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有关,而与其支出结构无关。
A.错误
B.正确
14.马克思认为,任何人或者任何集团都不能凭借对客观生产条件的占有而占有他人的劳动。
A.错误
B.正确
15.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是对立的,因此资产阶级的公平在公有制社会中应当被否认。
A.错误
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