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第1-20题每题5分)
1.
相对静止是指( )
(A) 事物绝对不动
(B) 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C) 事物永恒不变
(D) 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参考答案:B] 分值:5
得分:
5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24年11月15日 0点01分
2.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
(A) 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C) 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 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参考答案:C] 分值:5
得分:
5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24年11月15日 0点01分
3.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 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 实践第一的观点
(C) 对立统一的观点
(D)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参考答案:D] 分值:5
得分:
5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24年11月15日 0点01分
4.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
(A) 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B)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C)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参考答案:A] 分值:5
得分:
5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24年11月15日 0点01分
5.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
(A) 事物的普遍联系
(B)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 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 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参考答案:B] 分值:5
得分:
5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24年11月15日 0点01分
6.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
(A)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 事物的部分属性发生了巨变
(C) 事物变化的速度
(D)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
[参考答案:D] 分值:5
得分:
5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24年11月15日 0点01分
7.
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A) 看得见、措得着的实物
(B) 物质的人具体形态和结构
(C)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参考答案:C] 分值:5
得分:
5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24年11月15日 0点01分
8.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对经济宏观调节代表着 ( )
(A) 个别垄断寡头的经济利益
(B) 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C) 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D) 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参考答案:D] 分值:5
得分:
5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24年11月15日 0点01分
9.
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A) 国际卡特尔
(B) 混合联合公司
(C) 跨国公司
(D) 经济共同体
[参考答案:C] 分值:5
得分:
5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24年11月15日 0点01分
10.
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以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
(A) 垄断消灭了竞争
(B) 垄断缓和了竞争
(C) 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
(D) 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
[参考答案:D] 分值:5
得分:
5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24年11月15日 0点01分
11.
人生观的核心是( )
(A) 人生目的
(B) 人生理想
(C) 人生态度
(D) 人生意义
[参考答案:D] 分值:5
得分:
5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24年11月15日 0点01分
12.
股票价格是( )
(A) 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B) 股票的票面金额
(C) 资本化的股息收入
(D) 股票买卖时的利息收入
[参考答案:A] 分值:5
得分:
5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24年11月15日 0点01分
13.
构成资本周转时间的是( )
(A) 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B) 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C)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 销售时间和生产时间
[参考答案:D] 分值:5
得分:
5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24年11月15日 0点01分
14.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 人的社会属性
(B) 人的生理结构
(C) 人的心理状况
(D) 人的自然属性
[参考答案:A] 分值:5
得分:
5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24年11月15日 0点01分
15.
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 存在就是被感知
(B) 物是观念的集合
(C) 理在事先
(D) 心外无物
[参考答案:C] 分值:5
得分:
5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24年11月15日 0点01分
1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中说明这种制度的应用遵循了()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参考答案:A] 分值:5
得分:
5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24年11月15日 0点01分
17.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 )
(A) 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B) 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综合
(C)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D) 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参考答案:B] 分值:5
得分:
5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24年11月15日 0点01分
18.
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集资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 )
(A) 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 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的社会
(C) 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 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参考答案:D] 分值:5
得分:
5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24年11月15日 0点01分
19.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D)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参考答案:C] 分值:5
得分:
5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24年11月15日 0点01分
20.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
(A) 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 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 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
(D) 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现
[参考答案:D] 分值:5
得分:
5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24年11月15日 0点01分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