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一
试题 1
正确
得分 4.00/4.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于()
选择一项:
A. 1766
B. 1776
C. 1842
D. 1924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试题 2
正确
得分 4.00/4.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选择一项:
A. 经济危机
B. 政府需要
C. 战争的需要
D. 资源的稀缺性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试题 3
正确
得分 4.00/4.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以下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西方经济学是指20世纪30年代以来,流行于西方国家并成为这些国家经济政策理论基础的主流经济学
B. 西方经济学是指19世纪30年代以来,流行于西方国家并成为这些国家经济政策理论基础的主流经济学
C. 西方经济学是指19世纪70年代以来,流行于西方国家并成为这些国家经济政策理论基础的主流经济学
D. 西方经济学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行于西方国家并成为这些国家经济政策理论基础的主流经济学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试题 4
正确
得分 4.00/4.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的著名论文《轮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发表于()
选择一项:
A. 1832
B. 1899
C. 1932
D. 1999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试题 5
正确
得分 4.00/4.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下列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范畴的是()
选择一项:
A. 总产量
B. 单个的生产者
C. 经济总体
D. 总需求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试题 6
正确
得分 4.00/4.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微观经济学基本上有下列哪个年代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发展而来()
选择一项:
A. 20世纪30年代
B. 19世纪30年代
C. 19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试题 7
正确
得分 4.00/4.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具体为以下问题()
选择一项:
A. 生产什么
B. 如何生产
C. 为谁生产
D. 以上都包括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试题 8
正确
得分 4.00/4.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用的根本途径是()
选择一项:
A. 计划经济调节
B. 政府规划
C. 军队调节
D. 市场机制的调节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试题 9
正确
得分 4.00/4.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下列不属于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是 ()
选择一项:
A. 消费者
B. 失业率
C. 家庭
D. 企业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试题 10
正确
得分 4.00/4.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主要采用下列哪种方法论来进行经济学研究()
选择一项:
A. 整体主义方法论
B. 集体主义方法论
C. 个人主义方法论
D. 共产主义方法论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试题 11
正确
得分 4.00/4.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个人主义方法论在西方经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几个基本的假设上,主要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聪明假设
B. 理性假设
C. 自利假设
D. 均衡假设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试题 12
正确
得分 4.00/4.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西方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演绎法
B. 成本分析法
C.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D. 边际分析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试题 13
错误
得分 0.00/4.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社会总需求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个人消费支出
B. 企业投资支出
C. 政府采购
D. 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试题 14
正确
得分 4.00/4.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产量与就业决定
B. 物价稳定
C. 经济增长
D. 政府经济政策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试题 15
错误
得分 0.00/4.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宏观理论分析的中心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收入
B. 物价
C. 就业
D. 出口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试题 16
正确
得分 5.00/5.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其实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着经济学知识。比如在自由市场里买东西,我们喜欢与小商小贩讨价还价;到银行存钱,我们要想好是存定期还是活期。经济学对日常生活到底有多大作用,有一则关于经济学家和数学家的故事可以参考。故事说的是三个经济学家和三个数学家一起乘火车去旅行。数学家讥笑经济学家没有真才实学,弄出的学问还摆了一堆诸如“人都是理性的”之类的假设条件;而经济学家则笑话数学家们过于迂腐,脑子不会拐弯,缺乏理性选择。最后经济学家和数学家打赌看谁完成旅行花的钱最少。三个数学家于是每个人买了一张票上车,而三个经济学家却只买了一张火车票。列车员来查票时,三个经济学家就躲到了厕所里,列车员敲厕所门查票时,经济学家们从门缝里递出一张票说,买了票了,就这样蒙混过关了。三个数学家一看经济学们这样就省了两张票钱,很不服气,于是在回程时也如法炮制,只买了一张票,可三个经济学家一张票也没有买就跟着上了车。数学家们心想,一张票也没买,看你们怎么混过去。等到列车员开始查票的时候,三个数学家也像经济学家们上次一样,躲到厕所里去了,而经济学家们却坐在座位上没动。过了一会儿,厕所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并传来了查票的声音。数学家们乖乖地递出车票,却不见查票员把票递回来。原来是经济学家们冒充查票员,把数学家们的票骗走,躲到另外一个厕所去了。数学家们最后还是被列车员查到了,乖乖的补了三张票,而经济学家们却只掏了一张票的钱,就完成了这次往返旅行。这个故事经常被经济学教授们当作笑话讲给刚入门的大学生听,以此来激发学生们学习经济学的兴趣。但在包括经济学初学者在内的大多数人看来,经济学既枯燥又乏味,充满了统计数字和专业术语,远没有这则故事生动有趣;而且经济学总是与货币有割舍不断的联系,因此,人们普遍以为,经济学的主题内容是货币。
请根据这段表述选择出你认为正确的分析(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经济学真正的主题内容是理性,其隐而不彰的深刻内涵就是人们理性地采取行动的事实。经济学关于理性的假设是针对个人而不是团体。经济学是理解人们行为的方法,它源自这样的假设:每个人不仅有自己的目标,而且还会主动地选择正确的方式来实现这些目标。这样的假设虽然未必总是正确,但很实用。在这样的假设下发展出来的经济学,不仅有实用价值,能够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这样的学问本身也由于充满了理性而足以娱人心智,令人乐而忘返。
B. 尽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有意无意地运用了一些经济学知识,但如果对经济学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就容易在处理日常事务时理性不足,给自己的生活平添许多不必要的烦扰。比如,刚刚买回车子,没过两天,这款车子却降价了,大部分人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都垂头丧气,心里郁闷得很;倘若前不久刚刚买了房子,该小区的房价最近却上涨了,兴高采烈是一般购房者的正常反应。这些反应虽然符合人之常情,但跌价带来的郁闷感觉却是错误的。经济学认为,正确的反映应该是:无论是跌价,还是涨价,都应该感觉更好。经济学认为,对消费者而言,最重要的是你消费的是什么——房价、车价是多少以及其他商品的价格是多少。在价格变动以前,你所选择的商品组合(房子、车子加上用收入余款购买的其他商品)就是对你来说是最好的东西。如果价格没有改变,你会继续这样的消费组合。在价格变化以后,你仍然可以选择消费同样的商品,因为房子、车子已经属于你了,所以,你不可能因为价格变化而感觉更糟糕。但是,由于房子、车子与其他商品的最佳组合取决于房价、车价,所以,过去的商品组合仍然为最佳是不可能的。这就意味着现在还有一些更加吸引人的选择,因此,你的感觉应该更好。新的选择虽然存在,但你却更钟情于原来的最佳选择(原来的商品组合)。
C.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常烦扰于别人为什么挣得比我多,总是觉得自己得到的比应得的少,而经济学却告诉我们这样的感觉是庸人自扰,也是错误的。经济学认为别人比自己挣得多是正常的,自己得到的就是应得的,如果自己不能理性地坦然面对,只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烦扰和忧愁。我们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扰,主要还是因为对经济学有一些误解,这可能是经济学说起来比较简单的缘故。“供给与需求”、“价格”、“效率”、“竞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济学词汇,而且这些的词汇的意思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很多时候,似乎人人都是经济学家。人们不敢随便在一个物理学家或数学家面前班门弄斧,但在一个经济学家面前,谁都可以就车价跌了该高兴还是该郁闷等实际问题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其实,经济学中有许多并非显而易见的内容,并不是每个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在经济学领域,要想从“我听说过”进入到“我懂得”的境界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D. 掌握正确的经济学知识,将经济学思考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使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小到油盐酱醋,大到谈婚论嫁,就会减少生活中的诸多郁闷和不快,多一些开心,多一些欢笑。经济学的理论告诉我们:资源是稀缺的,时间是有限的,选择是有代价的。我们要学会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而选择机会,选择未来,坚持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适应新的变化。如果你能多懂得一点经济学,就会多一点机遇,少一点风险。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试题 17
正确
得分 5.00/5.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微观行为与宏观结果甚至可能是背离的。对此,萨缪尔森在他经典的教科书上曾打过一个精辟的比方。他说,好比在一个电影院看电影,有人被前面的人挡住了视线,如果他站起来的话,他看电影的效果将会改善。因此,站起来就微观而言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大家都站起来的话,则大家看电影的效果都不能得到真正的改善,站着和坐着的效果是一样的,不过是徒然增加了一份“折腾”的成本而已。这个例子足以说明,在微观上合理的事情在宏观上未必合理,在个体是理性的事情在总量上未必理性。另一个例证是金融危机。当有人发现银行不稳,他的最佳办法就是将存款取出,以保全自己。但是否会导致全体的安全呢?恰恰相反,如果所有人都这么做的话,金融危机就会发生,个人也将受损。亚洲金融危机就是这样,有人看到本币不稳,纷纷抛售本币,购买外币,其结果是本币一落千丈,而且引发金融危机,全国人民都受损。在北京坐车,我经常发现个体最优与集体失败的例子。前边有堵车现象,有的司机看旁边还有一条路,就闯了进去,结果这条路也被堵上,最后堵得严严实实,连清路的交警车也挤不进来。这就是个人最优让集体彻底失败。
请根据这段表述选择出你认为正确的分析(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我们无法从微观现象简单推导出宏观结论。在宏观经济学方面,所谓“观一叶而知秋”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B. 我们可以从微观现象简单推导出宏观结论。在宏观经济学方面,“观一叶而知秋”的说法是正确的的。
C.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最大化行为。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但在微观上合理的事情在宏观上未必合理,对个体是理性的事情在总量上未必理性。上述例子说明了这个问题。由于整体经济的变动产生于千百万个人的决策,所以,不考虑相关的微观经济决策而要去理解宏观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例如,宏观经济学家可以从个人所得税减少对整个物品与劳务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了分析这个问题,他必须考虑所得税减少如何影响家庭把多少钱用于物品与劳务的决策。又如,失业现象严重时,作为个人,除了一些佼佼者能谋到职业外,总有人没有就业岗位,作为厂商也不能无效率的吸收工人,所以失业问题是宏观问题,解决就业是政府的责任。
D. 尽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存在固有的关系,但这两个领域仍然是不同的。在经济学中,也和在生物学中一样,从最小的单位开始并向上发展看来是自然而然的。但这样做既无必要,也并不总是最好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进化生物学建立在分子生物学之上,因为物种是由分子构成的。但进化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是不同的领域,各有自己的问题和方法。同样,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探讨不同的问题,所以,它们有时采用相当不同的方法,并通常分设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来学习宏微观经济学课程。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试题 18
正确
得分 3.00/3.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西方经济学认为,实证分析研究“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试题 19
正确
得分 3.00/3.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从个人主义的自利和理性假设出发描述人类经济活动,阐述资源配置的机制和规律。(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试题 20
正确
得分 3.00/3.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是大卫–李嘉图。(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试题 21
正确
得分 3.00/3.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理性假设与自利假设也被合称为经济人假设。()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试题 22
正确
得分 3.00/3.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西方经济学认为,规范分析研究“是什么”的问题。。(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试题 23
正确
得分 3.00/3.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政治经济学概论》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代表人萨伊的著作。(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试题 24
正确
得分 3.00/3.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马歇尔把均衡概念引入经济学中。(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试题 25
正确
得分 3.00/3.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西方经济学的均衡假设是完全实现的。(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试题 26
正确
得分 3.00/3.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稀缺条件下有效配置资源和分配财富。(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试题 27
正确
得分 3.00/3.00 分
未标记标记试题
试题正文
微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总体经济活动,着眼于国民经济的总量分析。(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