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2025春)-作业一 一、判断(共计50分,每题2.5分) 1、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格局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 A. 正确 B. 错误 2、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
形势与政策(2025春)-作业一
一、判断(共计50分,每题2.5分)
1、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格局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
A. 正确
B. 错误
2、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关乎国家前途、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 )
A. 正确
B. 错误
3、谋划和推进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全局观念,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分轻重缓急,更加注重系统集成。( )
A. 正确
B. 错误
4、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唯一驱动力。( )
A. 正确
B. 错误
5、只有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以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切入点,提升县城对中心镇的集聚效应,才能够促进城乡区域经济整体良性发展。( )
A. 正确
B. 错误
6、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
A. 正确
B. 错误
7、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鼓励欠发达地区对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
A. 正确
B. 错误
8、通过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等措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是新质生产力的高效能特征。( )
A. 正确
B. 错误
9、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
A. 正确
B. 错误
10、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传统产业的消亡。( )
A. 正确
B. 错误
11、据测算,21世纪以来,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差距在20 年内扩大了3倍。( )
A. 正确
B. 错误
12、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分步推进。( )
A. 正确
B. 错误
1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逐级下降分布特点。第三级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附近,海拔在4000米以上。( )
A. 正确
B. 错误
14、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基础等存在的较大差异,并不是所有的国土空间都适宜搞城市建设、发展现代工商业。( )
A. 正确
B. 错误
15、特斯拉有两个鱼池,一个叫技术鱼池,一个叫人才鱼池。( )
A. 正确
B. 错误
16、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国家治理面临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 )
A. 正确
B. 错误
17、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城乡协调发展仍然是全力补短板、固底板的重点所在。( )
A. 正确
B. 错误
18、随着2020年1月1日开始的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的全面启动与持续推进,长江鱼类资源开始恢复,江豚的食物变多了,数量也开始增长。
A. 正确
B. 错误
19、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八个聚焦”,增加了安全领域,对各领域目标要求也与时俱进作了丰富和完善。( )
A. 正确
B. 错误
20、十九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提出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 )
A. 正确
B. 错误
二、单选(共计50分,每题2.5分)
21、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出文化领域“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举措中不包括( )。
A.
推进文化自立自强
B.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C.
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D.
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合作
22、我国低碳减排的目标是( )年碳达峰,( )年碳中和。
A.
2035;2065
B.
2030;2065
C.
2030;2060
D.
2035;2050
2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 )“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提出“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A.
国家安全领域
B.
政治领域
C.
治理能力领域
D.
党建领域
24、以下属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六个坚持”的有( )。
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②坚持守正创新
③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 ④坚持依法治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5、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把各地区按主体功能,分为( )。
①重点开发区域 ②优化开发区域 ③限制开发区域 ④禁止开发区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6、在发挥比较优势、完善空间治理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聚焦重点区域、重点群体和薄弱环节,加强( )、( )、( )民生建设。
A.
普惠性;基础性;均衡性
B.
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
C.
普惠性;均衡性;兜底性
D.
均衡性;基础性;兜底性
27、近年来,以( )、( )和( )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在技术创新、生产制造、市场销售上形成良性互动。庞大国内市场成为“新三样”技术迭代、产品升级、走向国际的关键支撑。
A.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高铁
B.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
C.
新能源汽车;高铁;光伏产品
D.
高铁;锂电池;光伏产品
28、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有充分的战略自信。因为( )
① 我国具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
② 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需求优势
③ 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
④ 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9、我国( )年试点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中,清单事项有328项;2022年版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中,清单事项减少为117项,推动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放宽。
A.
2013
B.
2014
C.
2015
D.
2016
30、新质生产力是具有“三高”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三高”指的是( )。
A.
高科技;高效能;高绿色
B.
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
C.
高科技;高效率;高质量
D.
高绿色;高效能;高质量
3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总目标是( )。
A.
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B.
加强党的建设
C.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
提高国防能力
32、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哪个地区被赋予了“先行先试”的改革试验区?( )
A.
京津冀地区
B.
长三角地区
C.
成渝经济区
D.
珠三角地区
33、下列哪项不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特点?( )
A.
精准化
B.
高质量
C.
平衡化
D.
可持续
34、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的政治领域“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 )。
① 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 ②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 ④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5、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是( )。
A.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B.
主体功能区战略
C.
区域重大战略
D.
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
36、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哪个方面的影响最为显著?( )
A.
自然环境
B.
经济社会
C.
政治制度
D.
文化传承
37、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
①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②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③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关系 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8、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政府需要( )。
①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 ②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管
③让市场自发调节 ④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支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主要聚焦于( )。
A.
党的建设
B.
经济体制改革
C.
人事安排
D.
外交政策
40、协调是新质生产力的( )。面对我国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新质生产力要求促进各区域、各领域协调发展,强化区域间、城乡间、产业间的协同合作,在发展中促进相互平衡,不断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整体性。
A.
显著特征
B.
内在要求
C.
基本要义
D.
基石
一、判断(共计50分,每题2.5分)
1、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格局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
A. 正确
B. 错误
2、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关乎国家前途、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 )
A. 正确
B. 错误
3、谋划和推进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全局观念,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分轻重缓急,更加注重系统集成。( )
A. 正确
B. 错误
4、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唯一驱动力。( )
A. 正确
B. 错误
5、只有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以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切入点,提升县城对中心镇的集聚效应,才能够促进城乡区域经济整体良性发展。( )
A. 正确
B. 错误
6、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
A. 正确
B. 错误
7、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鼓励欠发达地区对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
A. 正确
B. 错误
8、通过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等措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是新质生产力的高效能特征。( )
A. 正确
B. 错误
9、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
A. 正确
B. 错误
10、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传统产业的消亡。( )
A. 正确
B. 错误
11、据测算,21世纪以来,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差距在20 年内扩大了3倍。( )
A. 正确
B. 错误
12、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分步推进。( )
A. 正确
B. 错误
1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逐级下降分布特点。第三级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附近,海拔在4000米以上。( )
A. 正确
B. 错误
14、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基础等存在的较大差异,并不是所有的国土空间都适宜搞城市建设、发展现代工商业。( )
A. 正确
B. 错误
15、特斯拉有两个鱼池,一个叫技术鱼池,一个叫人才鱼池。( )
A. 正确
B. 错误
16、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国家治理面临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 )
A. 正确
B. 错误
17、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城乡协调发展仍然是全力补短板、固底板的重点所在。( )
A. 正确
B. 错误
18、随着2020年1月1日开始的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的全面启动与持续推进,长江鱼类资源开始恢复,江豚的食物变多了,数量也开始增长。
A. 正确
B. 错误
19、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八个聚焦”,增加了安全领域,对各领域目标要求也与时俱进作了丰富和完善。( )
A. 正确
B. 错误
20、十九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提出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 )
A. 正确
B. 错误
二、单选(共计50分,每题2.5分)
21、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出文化领域“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举措中不包括( )。
A.
推进文化自立自强
B.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C.
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D.
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合作
22、我国低碳减排的目标是( )年碳达峰,( )年碳中和。
A.
2035;2065
B.
2030;2065
C.
2030;2060
D.
2035;2050
2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 )“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提出“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A.
国家安全领域
B.
政治领域
C.
治理能力领域
D.
党建领域
24、以下属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六个坚持”的有( )。
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②坚持守正创新
③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 ④坚持依法治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5、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把各地区按主体功能,分为( )。
①重点开发区域 ②优化开发区域 ③限制开发区域 ④禁止开发区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6、在发挥比较优势、完善空间治理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聚焦重点区域、重点群体和薄弱环节,加强( )、( )、( )民生建设。
A.
普惠性;基础性;均衡性
B.
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
C.
普惠性;均衡性;兜底性
D.
均衡性;基础性;兜底性
27、近年来,以( )、( )和( )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在技术创新、生产制造、市场销售上形成良性互动。庞大国内市场成为“新三样”技术迭代、产品升级、走向国际的关键支撑。
A.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高铁
B.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
C.
新能源汽车;高铁;光伏产品
D.
高铁;锂电池;光伏产品
28、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有充分的战略自信。因为( )
① 我国具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
② 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需求优势
③ 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
④ 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9、我国( )年试点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中,清单事项有328项;2022年版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中,清单事项减少为117项,推动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放宽。
A.
2013
B.
2014
C.
2015
D.
2016
30、新质生产力是具有“三高”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三高”指的是( )。
A.
高科技;高效能;高绿色
B.
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
C.
高科技;高效率;高质量
D.
高绿色;高效能;高质量
3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总目标是( )。
A.
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B.
加强党的建设
C.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
提高国防能力
32、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哪个地区被赋予了“先行先试”的改革试验区?( )
A.
京津冀地区
B.
长三角地区
C.
成渝经济区
D.
珠三角地区
33、下列哪项不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特点?( )
A.
精准化
B.
高质量
C.
平衡化
D.
可持续
34、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的政治领域“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 )。
① 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 ②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 ④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5、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是( )。
A.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B.
主体功能区战略
C.
区域重大战略
D.
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
36、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哪个方面的影响最为显著?( )
A.
自然环境
B.
经济社会
C.
政治制度
D.
文化传承
37、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
①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②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③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关系 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8、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政府需要( )。
①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 ②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管
③让市场自发调节 ④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支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主要聚焦于( )。
A.
党的建设
B.
经济体制改革
C.
人事安排
D.
外交政策
40、协调是新质生产力的( )。面对我国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新质生产力要求促进各区域、各领域协调发展,强化区域间、城乡间、产业间的协同合作,在发展中促进相互平衡,不断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整体性。
A.
显著特征
B.
内在要求
C.
基本要义
D.
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