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任务-1 试卷总分:100 得分:94 1.货币是伴随着( )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的。 A.商品交换 B.农业生产 C.工业生产 D.社会劳动 2.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抽象的劳动就是( )。 A.商品的
形考任务-1
试卷总分:100 得分:94
1.货币是伴随着( )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的。
A.商品交换
B.农业生产
C.工业生产
D.社会劳动
2.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抽象的劳动就是( )。
A.商品的价值
B.私人劳动
C.社会劳动
D.实物货币
3.一种商品的价值可由许多商品表现出来,这种价值形式是( )。
A.简单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等价形式
D.货币形式
4.当某一种商品从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几种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时,( )就产生了。
A.交换物
B.等价物
C.货币
D.金银
5.我国最古老的金属货币是( )。
A.银铸币
B.金铸币
C.铜铸币
D.铁铸币
6.在历史上,哪些物品曾充当过商品交换的媒介。( )
A.羊
B.牛
C.兽皮
D.贝壳
7.下列哪些属于信用货币?( )
A.电子货币
B.数字货币
C.存款货币
D.纸币
8.货币产生后,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形式经历了从金属货币,到实物货币,再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 )
9.金属货币属于不足值货币。( )
10.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这是货币的( )职能。
A.计价单位
B.交易媒介
C.支付手段
D.财富贮藏手段
11.与投资实物、购买股票和债券等财富贮藏形式相比,贮藏货币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 )。
A.高安全性
B.高风险性
C.低收益
D.高收益
12.以货币形式贮藏财富的最大缺点是( )。
A.高安全性
B.高风险性
C.低收益
D.高收益
13.没有商品在同时、同地与之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基本特征。( )
14.货币资产通常被视为高风险资产。( )
15.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中国
16.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指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牙买加体系
C.固定汇率制
D.浮动汇率制
17.人民币以哪两种形式存在?( )
A.现金
B.存款货币
C.白银
D.黄金
18.我国货币的名称是“元”。( )
19.在金属货币制度下,由于辅币为不足值货币,铸币面值高于铸币金属的实际价值,因此铸造辅币可以获得铸币收入。( )
20.货币制度最早是伴随着国家统一铸造金属货币产生的。( )
21.货币资金的盈余单位主要是指( )。
A.居民部门
B.非金融企业部门
C.政府部门
D.金融部门
22.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这种风险称为( )。
A.利率风险
B.汇率风险
C.信用风险
D.操作风险
23.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 )。
A.有利于引导货币资金合理流动,实现货币资金的合理配置
B.有利于加强货币资金的供给者对需求者的关注与监督,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
C.有利于货币资金的需求者筹集到稳定性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
D.对于货币资金的需求者来说,筹资成本较低
24.通常来讲,信用从属于两个范畴:一个是道德范畴,一个是经济范畴。( )
25.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是最典型的直接融资。( )
26.商业信用最典型的做法是( )。
A.商品批发
B.商品零售
C.商品代销
D.商品赊销
27.长期信用的信贷期限在( )。
A.一年以内
B.1~10年
C.10年以上
D.5年以内
28.由债务人签发给债权人,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无条件支付款项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债务证书。这种商业票据指的是( )。
A.商业汇票
B.商业本票
C.股票
D.债券
29.短期国债又称国库券,是指期限在( )的国债。
A.1年或者1年以内
B.1~10年
C.10~20年
D.50年以上
30.银行信用的特点有( )。
A.银行信用可以达到巨大规模
B.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C.银行信用具有相对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贷款人的需求
D.银行是作为债务人的身份出现的
31.按地域,可以将信用分为( )。
A.世界信用
B.最惠国信用
C.国内信用
D.国际信用
3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
A.规模上
B.方向上
C.期限上
D.道德上
33.根据期限的不同,国债可被分为( )。
A.短期国债
B.中期国债
C.长期国债
D.地方政府债券
34.中央政府发行国库券的主要目的是弥补财政赤字,或者是因公共建设的需要而筹集资金。( )
形考任务-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 )是货币时间价值的具体体现。
A.汇率
B.利息
C.股息
D.收益率
2.一般来说,收益(C)是本金(P)与( )的乘积。
A.时间(t)
B.利率(r)
C.储蓄率(s)
D.投资率(i)
3.货币的时间价值来源于对现在消费推迟的时间补偿。( )
4.利息成为一个尺度,用来衡量投资收益的高低,如果投资回报率低于利息率,则应该进行投资。( )
5.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表述为( )。
A.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
B.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C.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D.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6.银行向借款人发放一笔10000元的贷款,约期3年后偿还。若年利率为5%,单利计息,则到期后借款人要向银行支付的利息为( )。
A.3000
B.1500
C.1000
D.2000
7.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 )。
A.正利率
B.负利率
C.零
D.无穷大
8.计算利息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分别是( )。
A.现值
B.终值
C.单利
D.复利
9.按照借贷期限内是否调整利率,可将利率分为( )。
A.固定利率
B.浮动利率
C.官定利率
D.行业利率
10.现值也被称作本利和。( )
11.通常选用安全性较高、风险性较低的货币市场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的代表,如国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等。( )
12.某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的时候,买了不同行业的好几支股票进行多元化投资,请问,多元化投资分散了( )。
A.利率风险
B.信用风险
C.非系统风险
D.系统风险
13.由于市场利率变动而对证券资产的价值带来的风险是( )。
A.货币风险
B.利率风险
C.流动性风险
D.信用风险
14.传统利率决定理论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认为( )是决定利率的两个重要因素。
A.消费
B.国民收入
C.储蓄
D.投资
15.除了无风险利率这些决定性因素之外,还有哪些其他因素影响现实中的利率水平。( )
A.风险因素
B.通货膨胀因素
C.利率管制因素
D.货币流通速度
16.实际利率越低,借款人愿意借入资金的意愿越弱,贷款人愿意贷出资金的意愿越强。( )
17.西方经济学家的利率决定理论建立在其对利息来源与本质分析的基础上。( )
18.下列哪些属于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
A.利率的变动影响个人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配
B.利率的变动影响金融资产的价格,进而影响人们对金融资产的选择
C.利率的变动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
D.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操作调整利率,实现政策调控的目标
19.利率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哪些前提条件?( )
A.微观经济主体对利率的变动比较敏感
B.市场上资金供求的状况决定利率水平的升降
C.有一个合理、联动的利率结构体系
D.利率需要政府管制
20.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上升意味着( )。
A.本币升值,外币贬值
B.本币贬值,外币升值
C.本币升值,外币升值
D.本币贬值,外币贬值
21.各国往往会选定一种或几种外国货币作为关键货币,制定各关键货币与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这个汇率被称为( )。
A.套算汇率
B.交叉汇率
C.即期汇率
D.基准汇率
22.哪种汇率能完整测度两国产品相对(价格)竞争力的强弱。( )
A.名义汇率
B.实际汇率
C.官方汇率
D.市场汇率
23.即期汇率,也叫( )。
A.套算汇率
B.交叉汇率
C.现汇汇率
D.远期汇率
24.市场汇率是指在外汇市场上由( )决定的汇率。
A.国家货币管理当局
B.外汇供求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银行
25.按照国家对汇率管制的宽严程度,汇率可分为( )。
A.买入汇率
B.卖出汇率
C.官方汇率
D.市场汇率
26.大多数国家对英镑等少数货币使用直接标价法。( )
27.买入汇率是客户向银行买入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
28.一国出现持续性的国际收支顺差,则可能会导致或加剧( )。
A.通货膨胀
B.失业
C.经济危机
D.货币贬值
29.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条件下,以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应该是相同的。这个定律称为( )。
A.国际借贷说
B.购买力平价理论
C.一价定律
D.利率平价理论
30.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 )。
A.国际收支
B.通货膨胀
C.经济增长
D.利率因素
31.购买力平价理论包括哪两种理论?( )
A.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B.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C.利率平价理论
D.汇兑心理说
32.一国短期的经济增长往往会引起进口的增加,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有升值的趋势。( )
33.一国的低利率水平会引起国际资本流出该国,从而减少该国外汇的供给,导致即期外汇汇率上升。( )
34.本币汇率上升会引起( )。
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贸易逆差
B.进出口不发生变化
C.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顺差
D.进出口同时增加
35.一国货币对外贬值一般能起到( )的作用。
A.促进出口
B.抑制进口
C.促进进口
D.抑制出口
36.汇率变动对长期和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相对较小,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相对较大。( )
37.从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来看,本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会引起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国内价格的上涨。( )
38.一国货币越趋向升值,人们越倾向于减少持有该国货币和以该国货币计值的资产。( )
39.一国汇率被保持在官方或者实际的固定汇率带内波动,其波动幅度至少超过中心汇率上下1%。这种汇率制度是( )。
A.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
B.区间钉住汇率制
C.传统的钉住制
D.爬行钉住汇率安排
40.自由浮动制是指一国汇率水平基本上由市场决定,偶尔的外汇干预旨在缓和汇率变动,防止汇率过度波动,政府对汇率的干预次数为( ),且每次不超过3个工作日。
A.6个月内2次以上
B.6个月内3次以上
C.6个月内控制在2次以内
D.6个月内控制在3次以内
41.按照政府是否对汇率进行干预,浮动汇率制可分为( )。
A.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
B.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
C.自由浮动汇率制
D.管理浮动汇率制
42.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主要有哪两种?( )
A.美元化汇率
B.货币联盟汇率
C.一篮子汇率
D.区间钉住汇率
43.浮动汇率制的特点是发挥政府主导市场的作用,由政府来承担市场变化的风险,而固定汇率制的特点是发挥市场自身的纠正作用,让市场参与者自己承担风险。( )
44.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货币局制度。( )
形考任务-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属于( )。
A.货币市场工具
B.资本市场工具
C.活期存款
D.公司债券
2.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统称为( )。
A.金融债券
B.企业债券
C.国债
D.地方公债
3.由我国境内股份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和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称为( )。
A.A股
B.B股
C.H股
D.N股
4.H股是我国境内股份公司发行的,在( )上市交易的股票。
A.香港
B.纽约
C.新加坡
D.中国境内
5.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
A.市场参与主体
B.金融工具
C.交易价格
D.交易的组织方式
6.与普通股股东相比,优先股股东具有两种优先权,包括优先( )。
A.分配权
B.求偿权
C.表决权
D.选举权
7.各类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它们只是资金的需求者。( )
8.公司债券的风险相对较大,其利率水平也高于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 )
9.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个确定的时间,按照某一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这种金融衍生工具指的是( )。
A.金融远期合约
B.金融期货合约
C.金融期权
D.金融互换
10.( )是指赋予其购买方在规定期限内按买卖双方约定的价格(简称协议价格或执行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的合约。
A.金融远期合约
B.金融期货合约
C.金融期权
D.金融互换
11.按金融交易的交割期限可以把金融市场划分为( )。
A.长期市场
B.现货市场
C.期货市场
D.短期市场
12.按金融资产的发行和流通特征划分,金融市场可分为( )。
A.发行市场
B.流通市场
C.外汇市场
D.黄金市场
13.期权费是由卖方支付给买方的。( )
14.现货市场的价格变动风险较大,期货交易的价格变动风险较小。( )
15.在同业拆借市场,最普遍的是( )。
A.隔夜拆借
B.7天拆借
C.1个月拆借
D.1年拆借
16.证券持有人在卖出(或质押)一定数量证券的同时,与证券买入方签订协议,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证券的出售方按约定的价格再将其出售的证券如数赎回。这样一种资金交易行为称为( )。
A.同业拆借
B.回购协议
C.票据回购
D.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17.下列属于货币市场的是( )。
A.同业拆借市场
B.回购协议市场
C.票据市场
D.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18.货币市场的特点是( )。
A.交易期限短
B.流动性强
C.安全性高
D.交易额大
19.一般而言,证券流动性越高,回购利率越低。( )
20.国库券的发行人是中央银行。( )
21.下面哪个参与者是债券发行市场资金的需求者,在债权债务关系中称为债务人。( )
A.发行者
B.投资者
C.中介机构
D.管理者
22.已发行债券进行买卖转让的市场,称为( )。
A.债券发行市场
B.债券流通市场
C.股票市场
D.证券投资基金市场
23.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债券交易的市场,称为( )市场。
A.公募发行
B.私募发行
C.场内交易
D.场外交易
24.( )也称为柜台交易。
A.公募发行
B.私募发行
C.场内交易
D.场外交易
25.嘉实沪深300、融通深证100等基金属于( )。
A.股票基金
B.债券基金
C.货币市场基金
D.指数基金
26.ETF在我国一般译为( )。
A.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B.债券基金
C.货币市场基金
D.指数基金
27.债券发行市场主要由( )组成。
A.发行者
B.投资者
C.中介机构
D.管理者
28.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信用评级机构主要有( )。
A.美国标准·普尔公司
B.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
C.中诚信国际
D.大公国际资信
29.我国的股票价格指数包括( )。
A.上海证券综合指数
B.深证成份指数
C.中小企业板指数
D.创业板指数
30.按照组织形态和法律地位的不同,证券投资基金可以分为( )。
A.契约型基金
B.公司型基金
C.开放式基金
D.封闭式基金
31.一般来说,资信等级越高的债券,能够以较高的利率出售;而资信等级低的债券,风险较大,只能以较低的利率发行。( )
32.市盈率是股票的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 )
33.一般而言,基金规模越大,其托管费率越低。( )
形考任务-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中央银行属于( )。
A.管理性金融机构
B.商业性金融机构
C.政策性金融机构
D.非银行类金融机构
2.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属于( )。
A.管理性金融机构
B.商业性金融机构
C.政策性金融机构
D.非银行类金融机构
3.按照业务性质和功能的不同,金融机构可分为( )。
A.管理性金融机构
B.商业性金融机构
C.政策性金融机构
D.非银行类金融机构
4.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 )。
A.商业银行
B.保险公司
C.投资银行
D.信托公司
5.中国银行不属于国际性金融机构。( )
6.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城市商业银行都属于地方性金融机构。( )
7.我国的中央银行是( )。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
D.国家开发银行
8.由政府发起或出资建立,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在限定的业务领域从事银行业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称为( )。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央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
D.政策性银行
9.下列哪些属于我国的商业银行( )。
A.大型商业银行
B.股份制商业银行
C.城市商业银行
D.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
10.保险公司的类型主要分为( )。
A.商业性保险公司
B.政策性保险公司
C.寿险保险公司
D.财产险保险公司
11.我国的村镇银行不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审批就可以成立。( )
12.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在特定时期,政府为解决银行业不良资产,由政府出资专门收购和集中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机构。( )
13.( )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是1945年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时成立的国际金融机构。
A.国际金融公司
B.国际开发协会
C.国际投资争端处理中心
D.世界银行
14.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属于( )领导下的常设监督机构。
A.国际金融公司
B.国际清算银行
C.国际投资争端处理中心
D.世界银行
15.目前,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主要有(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集团
C.国际清算银行
D.亚洲开发银行
1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来源包括( )。
A.基金份额
B.通过资金运用取得的利息和其他收入
C.某些成员的捐赠款或认缴的特种基金
D.向官方和市场的借款
1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用途只限于弥补成员国际收支逆差或用于经常项目的国际支付。( )
18.世界银行的贷款用途较广,包括工业、农业、能源、运输、教育等,一般都是项目贷款。( )
19.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是( )。
A.股份制商业银行
B.独资商业银行
C.中央银行
D.外资银行
20.开立信贷证明、客户授信额度和票据发行便利等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哪种业务( )。
A.担保业务
B.财务顾问类业务
C.杠杆融资类业务
D.承诺业务
21.( )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A.信用创造
B.支付中介
C.信用中介
D.金融服务
22.( )是指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
A.正常贷款
B.关注贷款
C.次级贷款
D.可疑贷款
23.下列不属于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是( )。
A.库存现金
B.准备金
C.存放同业款项
D.应付款项
24.商业银行经营的首要原则是( )。
A.安全性
B.流动性
C.营利性
D.固定性
25.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广泛,品种繁多。按是否计入资产负债表,可将其划分为两大块( )。
A.表内业务
B.表外业务
C.负债业务
D.资产业务
26.按存款人类型不同,商业银行提供的存款可划分为( )。
A.活期存款
B.定期存款
C.储蓄存款
D.对公存款
27.存款始终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也是商业银行经常性资金的来源。( )
28.下列中央银行的活动中,体现其“国家的银行”职能的是( )。
A.垄断发行货币
B.对政府提供信贷
C.对商业银行提供信贷
D.组织全国的清算
29.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主要是( )。
A.工商企业
B.国有大中型企业
C.城乡居民
D.金融机构和政府
30.通常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及其有关金融机构必须向中央银行存入一部分存款准备金,目的在于( )。
A.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
B.保证存款机构的盈利性
C.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D.有利于中央银行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31.中央银行的主要负债业务包括( )
A.储备货币
B.发行债券与票据
C.政府存款
D.国外负债
32.储备货币又叫基础货币、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 )
33.中央银行的储备货币是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负债项目之一,主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等。( )
形考任务-5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成( )。
A.正比
B.反比
C.不成比例
D.无法判断
2.货币需求与商品价格总额成( )。
A.正比
B.反比
C.不成比例
D.无法判断
3.凯恩斯认为,货币总需求等于下列哪些货币需求之和。( )
A.交易需求
B.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的需求
C.预防需求
D.投机需求
4.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有两个著名的方程式( )。
A.费雪交易方程式
B.剑桥方程式
C.凯恩斯的货币需求方程式
D.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方程式
5.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在一定时期内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
6.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称为( )。
A.原始存款
B.派生存款
C.中央银行存款
D.商业银行存款
7.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称为( )。
A.存款准备率
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D.货币乘数
8.基础货币包括( )。
A.活期存款准备金
B.定期存款准备金
C.商业银行持有库存现金
D.超额准备金
9.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 )。
A.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
B.非现金结算广泛使用
C.市场中始终存在贷款需求
D.现金结算广泛使用
10.货币供给的过程就是指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的过程。( )
11.如果货币供给持续大于货币需求,将会出现( )。
A.物价上涨
B.通货膨胀
C.物价下跌
D.通货紧缩
12.货币失衡的两种外在表现形式是( )。
A.通货膨胀
B.通货紧缩
C.利率上升
D.利率下降
13.货币均衡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偏离,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
14.货币均衡与货币失衡是用来说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关系的一对概念。( )
15.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反映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实际资源转移的项目是( )。
A.经常账户
B.资本账户
C.金融账户
D.储备资产
16.( )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进行的全部交易的货币价值记录,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
A.国际收支
B.外汇
C.国际投资
D.国际储备
17.国际收支以交易为基础,其所记录的交易包括( )。
A.价值交换
B.单方面转移
C.移居
D.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
18.经常被分析、非常重要的三类国际收支差额是( )。
A.贸易账户差额
B.经常账户差额
C.国际收支总差额
D.金融账户差额
19.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四个主要项目。( )
20.贸易账户差额是包括货物与服务在内的商品、服务进出口之间的差额,等于商品和服务出口减商品和服务进口。( )
21.下列哪个指标是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 )
A.消费者物价指数
B.批发物价指数
C.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D.生产价格指数
22.下列哪个指标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
A.消费者物价指数
B.批发物价指数
C.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D.零售物价指数
23.通常来讲,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主要是各类物价指数,主要有( )。
A.消费者物价指数
B.批发物价指数
C.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D.通货膨胀指数
24.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是判断通货紧缩发生的主要标准。( )
25.( )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经济政策
D.金融政策
26.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通常为( )。
A.政府
B.商业银行
C.中央银行
D.国务院
27.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一国的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一般包括( )。
A.物价稳定
B.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28.经济理论认为,失业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即( )。
A.摩擦性失业
B.周期性失业
C.自愿性失业
D.非自愿失业
29.充分就业指的是失业率为零。( )
30.“奥肯定律”认为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变动关系。( )
31.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大量购进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 )。
A.放松
B.紧缩
C.不变
D.不确定
32.通货膨胀的实质是( )。
A.物价上涨
B.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
C.经济发展过快
D.职工收入增长过快
33.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且能对社会的货币信用总量进行调节的工具,主要包括哪三大政策工具,俗称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 )
A.税收政策
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再贴现政策
D.公开市场业务
34.中央银行可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通常有( )。
A.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B.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C.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D.基础性货币政策工具
35.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市场中货币供给量减少。( )
36.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属于间接信用指导。( )
37.( )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指标。
A.操作指标
B.中介指标
C.货币政策工具
D.最终目标
38.( )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主要有市场利率、货币供给量等指标。
A.操作指标
B.中介指标
C.货币政策工具
D.最终目标
39.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设置中间性指标。( )
40.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称为货币政策( )。
A.目标
B.工具
C.时滞
D.传导机制
41.通常认为,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货币政策的传导一般有以下三个基本环节( )。
A.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B.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
C.从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
D.从中央银行到社会各经济变量
42.任何政策从制定到取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被称为政策时滞。( )
43.经济主体对市场变化的敏感程度、货币政策力度、公众的预期都是影响内部时滞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