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春形成性考核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null 1.企业家的基本职业能力是企业家胜任复杂的经营管理工作的特殊本领,它是企业家先天素质和职业修养的基础上经过大量实践活动逐渐形成
25春形成性考核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null
1.企业家的基本职业能力是企业家胜任复杂的经营管理工作的特殊本领,它是企业家先天素质和职业修养的基础上经过大量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2.CI战略的核心和灵魂是MI。
3.制度保证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保证。
4.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体原则就是坚持企业管理者和一线员工之间的关系一体化。
5.企业家胜任自身的职业所必需的政治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及由此决定的品质和性格等,这是企业家的基本职业修养。
6.企业楷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与实践者。
7.集体主义是东方文化的特征。
8.群体价值观具有综合性和高层次性的特点。
9.创新型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的最高目标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追求最高、最强、最佳、力争卓越、创造一流是企业的基本经营宗旨和管理哲学。
10.企业文化理论注重纪律和监督,是强制性的管理。
11.推崇个人能力主义是美国企业文化最重要的特征。
12.企业应持的正确人才观是既重才也重徳,把才放在第一位。
13.视觉表象统合的过程是VI的导入过程。
14.企业理念的激励功能可以把广大员工潜在的热情、能力与智慧挖掘出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统一,把能量贡献给共同的事业。
15.企业员工对生活、金钱、工作和企业等的看法,这是群体价值观。
16.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17.企业文化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
18.以求真务实为核心理念,注重说实话、办实事、重实效、一切惟实、不拘形式、反对浮夸和虚假作风,这是传统型企业文化。
19.企业文化的无形性是针对形式和载体而言,有形性是针对内容而言。
20.只有先进企业有企业文化而一般企业没有企业文化。
25春形成性考核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null
1.企业员工以共同的信念、共同的意识为标准,自觉地用它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这就是理念识别系统的向导功能。
2.CI是企业文化的外显形式,是企业文化的社会传达。
3.企业成员在相互交往及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气氛和态度,如企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与信任、工作配合默契等,是企业文化氛围中的感情氛围。
4.企业理念可以使整个企业团结一致,产生奋发向上的群众意识,凝结成极大的集体合力,推动企业的发展,这就是理念识别系统的激励功能。
5.只求办实事,只想在企业界大显身手,不为各种荣誉所动心,不为各种仕途所吸引,这是企业家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
6.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与培育者。
7.追求精神自由是欧洲国家文化的特征之一。
8.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在企业价值观对企业主体行为,即企业领导者和广大员工行为的引导上。
9.目标型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的最高目标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追求最高、最强、最佳、力争卓越、创造一流是企业的基本经营宗旨和管理哲学。
10.传统管理是以物、以事、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而企业文化理论则把人的要求、欲望、兴趣放在第一位,重视采用各种激烈手段去激发人的积极性。
11.人本文化是企业文化目标模式最基本的内容。
12.MI是人们看得见、模得着的,它具有一致性、独特性、审美性和简单性等特征。
13.VI的作用是企业理念的静态表现。
14.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企业价值观对企业主体行为,即企业领导者和广大员工行为的引导上。
15.企业整体价值观是指导、制约和统帅着个人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
16.“超Y理论”把人看成是文化人,而“Z理论”把人看成是自我实现的人。
17.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体现着强烈的“群众意识”,可以改变那种从个人角度建立价值观念的一盘散沙状态,把员工的个人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
18.企业文化的经济属性是由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经济组织的性质决定的。
19.企业文化既有经济属性,也有社会属性,是两者的完美统一。
20.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作用下产生并发展的。
25春终结性考试卷
试卷总分:100 得分:null
1.企业理念可以引导企业的行为方向,又可以引导和激励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把企业员工的一切行为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方向上,这就是理念识别系统的激励功能。
2.企业家的基本职业能力是企业家胜任复杂的经营管理工作的特殊本领,它是企业家先天素质和职业修养的基础上经过大量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3.企业文化的选择过程实质上就是企业文化的冲突过程。
4.企业文化是某一时刻一下产生的,不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连续传播、积累的产物。
5.企业文化理论是以物、以事、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
6.环境形象是树立企业形象的媒介和手段。
7.CI是塑造企业文化形象的,是传播企业文化的载体和途径,而企业文化则是CI的灵魂。
8.“企业的办公室里洁净、井然有序”反应了企业文化氛围里的制度氛围。
9.企业家的基本职业修养就是企业家从事事业开拓和经营管理职业应具备的基本观念或指导思想。
10.企业家是企业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培育者。
11.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与实践者。
12.企业文化是一门纯理论的年轻的边缘学科。
13.团队型企业文化是以团队精神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
14.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特定文化观念、价值体系、道德规范、传统、风格、习惯和与此相联系的生产经营观念。
15.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理论,是企业管理理论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16.企业文化模式是指以现有企业文化为基础所设计的一类企业的文化特质要素的构成方式及稳定特征。
17.BI在企业识别系统(CI)中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所接触的层面最广泛,可快速而明确地达到认知与识别的目的。
18.BI的作用是企业理念的动态表现。
19.企业精神是企业员工群体人格健康、向上心态的外化,是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员工群体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的集中表现形态。
20.群体价值观是指正式或非正式的群体所拥有的价值观,它影响到个人的行为和组织的行为。
21.“X理论”把人看成是社会人,而“Y理论”把人看成是经济人。
22.企业精神是一种个性精神,它反映了不同员工的独特个性。
23.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不会变革。
24.企业整体价值观念是企业的基本信念、追求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念,它与企业精神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
25.传统的管理靠的是权力而不是人的意愿,是独裁式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则强调自主管理、参与管理、鼓励员工发表意见,提倡员工参与决策。
26.经济环境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府制定的有关法规和政策。
27.企业文化传播是企业文化整合的前提条件,企业文化冲突是企业文化整合的直接条件。
28.企业文化积累量及速度与企业发展成反比。
29.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就是塑造企业形象的过程。
30.理念形象是企业及全体员工在营销服务过程中所表现的服务方式、服务功能、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以及由此引起的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客观评价。
31.服务形象是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等基本理念在公众心目中留下的整体印象。
32.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显形态,是企业文化的载体。
33.企业员工的仪表、语言、风度、气质等是企业伦理道德在经营活动中服务行为的体现。
34.企业精神对全体员工是一种具有共性的精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