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练习3 试卷总分:100 得分:98 1.德育在整体教育中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学校德育的进行应注重独立开展,而不是蕴涵在整体教育中。 2.教学与教育是一回事。 3.德育有法,但无定法。
作业练习3
试卷总分:100 得分:98
1.德育在整体教育中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学校德育的进行应注重独立开展,而不是蕴涵在整体教育中。
2.教学与教育是一回事。
3.德育有法,但无定法。
4.学制即修业年限。
5.中学生的自制力很差,必须由教师时时看管、事事严格控制才行。
2.社会心理方法的实质是运用行政组织中的职务权力进行管理。它特别强调职责、职权与职位的作用和功能。
5.教育目的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它包括对教育的性质、方向、教育方针和道路的总要求。
6.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9.人品德的发展离不开多种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德育过程要讲究多种开端。
10.教育目的体现了人类发展的总体方向,可以超越国家、社会、历史而存在,不具有时代性。
11.天人合一观念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经科学测定距今200万年前的古猿人化石是()
A.北京人
B.蓝田人
C.元谋人
D.巫山人
12.提出“随人分限所及”教育原则的教育思想家是
A.王守仁
B.陆九渊
C.朱熹
D.王充
12.下列哪个时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明清时期?
A.南北朝
B.元明时期
C.唐宋时期
D.战国时期
14.下列哪个时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现代教育时期?
A.民国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清朝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15.在儿童教育上,王阳明主张
A.反对读书
B.六经
C.诗歌、习礼、读书
D.提倡儒学
16.氏族公社末期的教育,()成为道德教育的新内容。
A.忠
B.义
C.孝
D.仁
17.清代的井学是面向哪个地区设立的学校
A.台湾地区
B.东北八旗子弟
C.云南边疆地区
D.西北新疆甘肃地区
15.以下那种制度属于明清国子监学生的实习制度
A.六等黜陟法
B.监生历事
C.积分法
D.分斋教法
19.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A.生活和劳动教育
B.道德教育
C.宗教教育
D.美育
20.清末蒙养院的保教内容主要有
A.游戏
B.歌谣
C.谈话
D.手技
21.氏族公社末期,( )成为道德教育的新内容。
A.仁
B.义
C.孝
D.信
2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学记》
D.《论语》
20.孔子在解决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矛盾上提出了什么观点?( )
A.因材施教
B.由博返约
C.学思并重
D.启发诱导
24.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互补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22.自称其学说代表“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的是
A.荀子
B.墨子
C.庄子
D.孟子
26.荀子将“六艺”改为“五经”,去掉了“六艺”中的
A.《诗》
B.《书》
C.《易》
D.《春秋》
26.教育目的的制定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包括符合受教育者的()
A.身心发展程度
B.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需要
C.身心发展变化
28.陶冶教育法包括()。
A.艺术陶冶
B.环境陶冶
C.情感陶冶
D.人格陶冶
31.童年期学生的教育重点是( )
A.丰富集体活动,立体培养学生
B.正面鼓励为主,锻炼孩子的意志品
C.把学生的健康和体质增强作为主要任务
D.加强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实效性
27.有关怎么教的知识也就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包括( )
A.学科教学法知识
B.学科知识
C.有关儿童的知识
D.有关教育的知识
32.教学内容选择的三个依据是()
A.家长
B.受教育者
C.社会
D.知识
34.综合课程可以分为( )
A.融合课程
B.关联课程
C.广域课程
D.问题课程
33.校长具有( )职权。
A.财经权
B.指挥权
C.人事权
D.决策权
33.皮亚杰的认知过程包括( )
A.同化
B.顺应
C.顺化
D.平衡
35.吾日三省吾身;反映了道德教育的( )方法。
A.认知明理法
B.自我修养法
C.品德评价法
D.陶冶教育法
36.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学记
D.《论语》
36.通过询问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影响他们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叫()。
A.心理咨询法
B.认知明理法
C.品德评价法
D.陶冶教育法
38.现实生活中,不被安排教学工作,这导致了教师( )被剥夺。
A.参与权
B.报酬权
C.教育权
D.发展权
39.教师要求学生但自己却不能做到不迟到、不旷课。这违反了教师要( )的要求。
A.关心爱护学生
B.为人师表
C.执行教学计划
D.尊重学生人格
40.在教育上要因材施教,这反映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
A.个别差异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41.()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或组织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的总称。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教育制度
42.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 )
A.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
B.实现学校管理民主化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完成教育目标
43.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
A.道家和法家
B.儒家和道家
C.道家和墨家
D.儒家和墨家
44.首先提出“明人伦”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5.教育本质上是( ).
A.生产力
B.培养人的活动
C.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
D.社会上层建筑
42.稷下学宫的性质是
A.由官方出资兴办的官学
B.以私人讲学为主,因而是私学性质
C.是在一种学术交流机构,而非学校的性质
D.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
48.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学校的形态
A.辟雍
B.瞽宗
C.序
D.庠
48.孔子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
A.利
B.仁
C.德
D.信
47.()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A.义务教育
B.学前教育
C.终身教育
D.基础教育
50.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是()。
A.经验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
D.综合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