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单选题 (共 30题,60.0 分) 1. (单选题, 2.0 分) 关于回头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下线应设辅曲线 B 下线辅曲线可设可不设 C 主、辅曲线间可不设直线 D 上线应设辅曲线 2
一、 单选题 (共 30题,60.0 分)
1. (单选题, 2.0 分)
关于回头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下线应设辅曲线
B
下线辅曲线可设可不设
C
主、辅曲线间可不设直线
D
上线应设辅曲线
2. (单选题, 2.0 分)
以下关于超高过渡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加宽过渡段长度一般与超高过渡段长度一致
B
计算超高过渡段长时还应考虑过渡段排水的要求
C
缓和曲线较长时,超高过渡段可以从缓和曲线某一位置开始进行超高,在缓圆点达到全超高
D
缓和曲线较短时,超高过渡段可以从直线段开始进行超高,在缓圆点达到全超高
3. (单选题, 2.0 分)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越岭线布线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A
垭口选择
B
线位高度
C
过岭标高
D
垭口两侧的展线方式
4. (单选题, 2.0 分)
公路路段纵坡小于0.3%时,可在道路两侧行车道边缘设置()
A
截水沟
B
排水沟
C
边沟
D
涵洞
5. (单选题, 2.0 分)
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A
二次抛物线
B
高次抛物线
C
双柳线
D
回旋线
6. (单选题, 2.0 分)
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来确定。
A
曲线长
B
切线长
C
外距
D
曲线上任意点控制
7. (单选题, 2.0 分)
护坡道的作用是()
A
减缓路堤边坡保证路基稳定
B
路基排水的重要设施
C
属于路基防护工程范畴
D
设置弃土堆的理想位置
8. (单选题, 2.0 分)
当道路的设计车速为8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段最小长度以不小于()为宜。
A
80m
B
160m
C
320m
D
480m
9. (单选题, 2.0 分)
K1+060~K1+080两桩号间挖方为75m3,填方为238m3,则()
A
本桩利用75m3
B
挖余75m3
C
弃方163m3
D
填缺75m3
10. (单选题, 2.0 分)
已知汽车速度为40km/h,横向力系数为0.15,路拱横坡度为3%,超高为6%,则此时的平曲线最小半径R为()
A
105m
B
52.5m
C
60m
D
140m
11. (单选题, 2.0 分)
关于越岭线的利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越岭线布线灵活;
B
越岭线施工养护困难;
C
越岭线服务性差;
D
越岭线受洪水影响;
12. (单选题, 2.0 分)
横向力系数是指()
A
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
B
单位车重上收到的离心力
C
横向力与竖向力的比值
D
离心力与竖向力的比值
13. (单选题, 2.0 分)
下列不属于停车视距构成部分的是()
A
前视距离
B
反应距离
C
制动距离
D
安全距离
14. (单选题, 2.0 分)
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
A
最大纵坡
B
最小坡长
C
坡度角
D
平均纵坡
15. (单选题, 2.0 分)
V=40km/h的公路,8%纵坡对应的最大坡长为300m,7%纵坡对应的最大坡长为500m,某段8%的纵坡,坡长为120m,则与该段相邻的纵坡为7%的纵坡,坡长最大为多少米?
A
300m
B
400m
C
500m
D
600m
16. (单选题, 2.0 分)
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A
经济运距
B
免费运距
C
平均运距
D
超运运距
17. (单选题, 2.0 分)
一般用包络图法检查三级公路的平曲线内侧视距条件时应采用()视距。
A
停车
B
会车
C
超车
D
错车
18. (单选题, 2.0 分)
下列有关路肩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供行人休息
B
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
C
增加侧向余宽和侧向通视
D
道路养护操作场地
19. (单选题, 2.0 分)
越岭线展线方式不包括下列那一项?
A
自然展线
B
回头展线
C
螺旋展线
D
迂回展线
20. (单选题, 2.0 分)
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
横向力系数
21. (单选题, 2.0 分)
半径小的圆曲线起、终点设在凹形竖曲线底部,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A
凹形竖曲线底部排水困难
B
圆曲线起点处产生折顿,线形不协调
C
出现陡坡急弯
D
出现暗凹现象
22. (单选题, 2.0 分)
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A
极限最小半径
B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C
临界半径
D
一般最小半径
23. (单选题, 2.0 分)
各级公路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是()
A
0%
B
2%
C
千分之三
D
直线段路拱横坡
24. (单选题, 2.0 分)
我国道路机动车车道宽度一般以()米为模数。
A
0.3
B
0.25
C
0.4
D
0.5
25. (单选题, 2.0 分)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的大小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行驶。
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
26. (单选题, 2.0 分)
路拱横坡的选取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
路面材料
B
路基材料
C
自然气候
D
道路等级
27. (单选题, 2.0 分)
超高路段处的路基设计标高是()
A
超高前路基外侧边缘处的标高
B
超高后路基外侧边缘处的标高
C
超高前路面外侧边缘处的标高
D
超高后路面外侧边缘处的标高
28. (单选题, 2.0 分)
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来确定
A
曲线长
B
切线长
C
外距
D
曲线上任意一点
29. (单选题, 2.0 分)
关于复曲线和复合型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复曲线上各点曲率可以不连续
B
复合型曲线上各点曲率连续
C
复曲线中可以无缓和曲线
D
复合型曲线可以无缓和曲线
30. (单选题, 2.0 分)
关于中间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宽构成
B
设置C值宽度目的是为了保证侧向余宽
C
如果C值较宽,大于侧向余宽要求,可取消左侧路缘带
D
如果左侧路缘带较宽,大于侧向余宽,可取消C值
二、 多选题 (共 20题,40.0 分)
31. (多选题, 2.0 分)
沿河线布局时,需要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是()
A
河岸选择
B
线位高度
C
桥位高度
D
跨河桥位
32. (多选题, 2.0 分)
关于控制点和经济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设计路线与现有道路的交叉口是控制点
B
沿溪线的洪水位为控制点
C
路基断面填挖平衡处的高程点即为经济点
D
隧道进口位置处为控制点
33. (多选题, 2.0 分)
最大纵坡是根据()等因素所限定的路线纵坡最大值。
A
道路等级
B
自然条件
C
车辆性能
D
乘客舒适性
34. (多选题, 2.0 分)
路侧带一般由()组成
A
非机动车行道
B
人行道
C
绿化带
D
设施带
35. (多选题, 2.0 分)
汽车的行驶性能主要包括()
A
动力性能
B
行驶稳定性
C
制动性
D
燃油经济性
36. (多选题, 2.0 分)
关于山岭区的自然特征与选线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山岭区选线,山高崖陡,不需要考虑河流水位的影响;
B
山岭区选线以纵断和横断为主,平面为辅;
C
山岭区选线以纵断为主,横断和平面为辅;
D
山岭区的路线要处理好路线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37. (多选题, 2.0 分)
为何平原区选线要特别注意路基稳定性问题?
A
平原区湖塘、泥沼、水库多;
B
平原区地下水位高;
C
平原区纵坡小,排水不良;
D
平原区路堑区排水困难;
38. (多选题, 2.0 分)
确定竖曲线半径时考虑了哪些因素?
A
竖曲线上行车的竖向加速度
B
弯道处的水平加速度
C
凸形竖曲线上行驶时的夜间行车视距
D
凹形竖曲线上行驶时,跨线桥梁底对视距的影响
39. (多选题, 2.0 分)
关于简单型曲线和基本型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型曲线是指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的组合
B
基本型曲线上各点曲率连续
C
基本型曲线上各点曲率变化率连续
D
简单型曲线是指直线-圆曲线-直线的组合
40. (多选题, 2.0 分)
以下哪些因素决定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A
缓和冲击
B
行程时间不过短
C
满足视距要求
D
满足平纵配合要求
41. (多选题, 2.0 分)
对于沙漠公路路线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路线较为平直,为避免驾驶疲劳,应每隔1-2km设一弯道。
B
可采用道路两侧的景观设置一些变化,减少驾驶疲劳
C
在平直路段上,其平纵组合形式属于“直线+匀坡线”的组合形式
D
在“直线+凹形竖曲线”组合段,应注意凹形竖曲线半径不宜太小
42. (多选题, 2.0 分)
对于有中间带的道路,超高过渡方式有()
A
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
B
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
C
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D
绕各自行车道边线旋转
43. (多选题, 2.0 分)
对于分隔带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开对向车流
B
防眩光、美化路容和环境
C
诱导视线,一定的侧向余宽提高行车安全和舒适性
D
作为设置道路标志和其他交通管理设施、行人过街的安全岛的场地
44. (多选题, 2.0 分)
地形困难时超车视距由()组成。
A
加速行驶距离
B
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距离
C
超车完了时,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
D
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
45. (多选题, 2.0 分)
行车道中考虑的车辆余宽包括下面哪些?
A
错车余宽
B
超车余宽
C
车辆并行余宽
D
车与边界所需余宽
46. (多选题, 2.0 分)
中央分隔带的作用包括()
A
将对向车流分开
B
设置道路交通标志和其他交通管理设施的场所
C
种植花草灌木等起到防眩光的作用
D
引导司机视线
47. (多选题, 2.0 分)
高速公路应满足()等设计车型的通行要求。
A
小客车
B
大型客车
C
铰接客车
D
载重汽车
E
铰接列车
48. (多选题, 2.0 分)
道路横向力系数µ越大越不利,主要表现在()
A
行车安全方面
B
驾驶操纵方面
C
燃料消耗与轮胎磨损
D
乘客舒适性方面
49. (多选题, 2.0 分)
对纵断面上最大坡长进行限制的主要原因有()
A
保证通行能力
B
保证车辆刹车安全
C
避免车辆爬坡无力
D
保证视距要求
50. (多选题, 2.0 分)
关于加宽设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道路在转弯处均需要设置加宽
B
二级公路在相同的转弯半径处,加宽值均相同
C
加宽值考虑了几何加宽和摆动加宽
D
道路加宽可以再直线段处开始加宽
1. (单选题, 2.0 分)
关于回头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下线应设辅曲线
B
下线辅曲线可设可不设
C
主、辅曲线间可不设直线
D
上线应设辅曲线
2. (单选题, 2.0 分)
以下关于超高过渡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加宽过渡段长度一般与超高过渡段长度一致
B
计算超高过渡段长时还应考虑过渡段排水的要求
C
缓和曲线较长时,超高过渡段可以从缓和曲线某一位置开始进行超高,在缓圆点达到全超高
D
缓和曲线较短时,超高过渡段可以从直线段开始进行超高,在缓圆点达到全超高
3. (单选题, 2.0 分)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越岭线布线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A
垭口选择
B
线位高度
C
过岭标高
D
垭口两侧的展线方式
4. (单选题, 2.0 分)
公路路段纵坡小于0.3%时,可在道路两侧行车道边缘设置()
A
截水沟
B
排水沟
C
边沟
D
涵洞
5. (单选题, 2.0 分)
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A
二次抛物线
B
高次抛物线
C
双柳线
D
回旋线
6. (单选题, 2.0 分)
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来确定。
A
曲线长
B
切线长
C
外距
D
曲线上任意点控制
7. (单选题, 2.0 分)
护坡道的作用是()
A
减缓路堤边坡保证路基稳定
B
路基排水的重要设施
C
属于路基防护工程范畴
D
设置弃土堆的理想位置
8. (单选题, 2.0 分)
当道路的设计车速为8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段最小长度以不小于()为宜。
A
80m
B
160m
C
320m
D
480m
9. (单选题, 2.0 分)
K1+060~K1+080两桩号间挖方为75m3,填方为238m3,则()
A
本桩利用75m3
B
挖余75m3
C
弃方163m3
D
填缺75m3
10. (单选题, 2.0 分)
已知汽车速度为40km/h,横向力系数为0.15,路拱横坡度为3%,超高为6%,则此时的平曲线最小半径R为()
A
105m
B
52.5m
C
60m
D
140m
11. (单选题, 2.0 分)
关于越岭线的利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越岭线布线灵活;
B
越岭线施工养护困难;
C
越岭线服务性差;
D
越岭线受洪水影响;
12. (单选题, 2.0 分)
横向力系数是指()
A
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
B
单位车重上收到的离心力
C
横向力与竖向力的比值
D
离心力与竖向力的比值
13. (单选题, 2.0 分)
下列不属于停车视距构成部分的是()
A
前视距离
B
反应距离
C
制动距离
D
安全距离
14. (单选题, 2.0 分)
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
A
最大纵坡
B
最小坡长
C
坡度角
D
平均纵坡
15. (单选题, 2.0 分)
V=40km/h的公路,8%纵坡对应的最大坡长为300m,7%纵坡对应的最大坡长为500m,某段8%的纵坡,坡长为120m,则与该段相邻的纵坡为7%的纵坡,坡长最大为多少米?
A
300m
B
400m
C
500m
D
600m
16. (单选题, 2.0 分)
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A
经济运距
B
免费运距
C
平均运距
D
超运运距
17. (单选题, 2.0 分)
一般用包络图法检查三级公路的平曲线内侧视距条件时应采用()视距。
A
停车
B
会车
C
超车
D
错车
18. (单选题, 2.0 分)
下列有关路肩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供行人休息
B
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
C
增加侧向余宽和侧向通视
D
道路养护操作场地
19. (单选题, 2.0 分)
越岭线展线方式不包括下列那一项?
A
自然展线
B
回头展线
C
螺旋展线
D
迂回展线
20. (单选题, 2.0 分)
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
横向力系数
21. (单选题, 2.0 分)
半径小的圆曲线起、终点设在凹形竖曲线底部,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A
凹形竖曲线底部排水困难
B
圆曲线起点处产生折顿,线形不协调
C
出现陡坡急弯
D
出现暗凹现象
22. (单选题, 2.0 分)
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A
极限最小半径
B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C
临界半径
D
一般最小半径
23. (单选题, 2.0 分)
各级公路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是()
A
0%
B
2%
C
千分之三
D
直线段路拱横坡
24. (单选题, 2.0 分)
我国道路机动车车道宽度一般以()米为模数。
A
0.3
B
0.25
C
0.4
D
0.5
25. (单选题, 2.0 分)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的大小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行驶。
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
26. (单选题, 2.0 分)
路拱横坡的选取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
路面材料
B
路基材料
C
自然气候
D
道路等级
27. (单选题, 2.0 分)
超高路段处的路基设计标高是()
A
超高前路基外侧边缘处的标高
B
超高后路基外侧边缘处的标高
C
超高前路面外侧边缘处的标高
D
超高后路面外侧边缘处的标高
28. (单选题, 2.0 分)
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来确定
A
曲线长
B
切线长
C
外距
D
曲线上任意一点
29. (单选题, 2.0 分)
关于复曲线和复合型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复曲线上各点曲率可以不连续
B
复合型曲线上各点曲率连续
C
复曲线中可以无缓和曲线
D
复合型曲线可以无缓和曲线
30. (单选题, 2.0 分)
关于中间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宽构成
B
设置C值宽度目的是为了保证侧向余宽
C
如果C值较宽,大于侧向余宽要求,可取消左侧路缘带
D
如果左侧路缘带较宽,大于侧向余宽,可取消C值
二、 多选题 (共 20题,40.0 分)
31. (多选题, 2.0 分)
沿河线布局时,需要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是()
A
河岸选择
B
线位高度
C
桥位高度
D
跨河桥位
32. (多选题, 2.0 分)
关于控制点和经济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设计路线与现有道路的交叉口是控制点
B
沿溪线的洪水位为控制点
C
路基断面填挖平衡处的高程点即为经济点
D
隧道进口位置处为控制点
33. (多选题, 2.0 分)
最大纵坡是根据()等因素所限定的路线纵坡最大值。
A
道路等级
B
自然条件
C
车辆性能
D
乘客舒适性
34. (多选题, 2.0 分)
路侧带一般由()组成
A
非机动车行道
B
人行道
C
绿化带
D
设施带
35. (多选题, 2.0 分)
汽车的行驶性能主要包括()
A
动力性能
B
行驶稳定性
C
制动性
D
燃油经济性
36. (多选题, 2.0 分)
关于山岭区的自然特征与选线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山岭区选线,山高崖陡,不需要考虑河流水位的影响;
B
山岭区选线以纵断和横断为主,平面为辅;
C
山岭区选线以纵断为主,横断和平面为辅;
D
山岭区的路线要处理好路线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37. (多选题, 2.0 分)
为何平原区选线要特别注意路基稳定性问题?
A
平原区湖塘、泥沼、水库多;
B
平原区地下水位高;
C
平原区纵坡小,排水不良;
D
平原区路堑区排水困难;
38. (多选题, 2.0 分)
确定竖曲线半径时考虑了哪些因素?
A
竖曲线上行车的竖向加速度
B
弯道处的水平加速度
C
凸形竖曲线上行驶时的夜间行车视距
D
凹形竖曲线上行驶时,跨线桥梁底对视距的影响
39. (多选题, 2.0 分)
关于简单型曲线和基本型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型曲线是指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的组合
B
基本型曲线上各点曲率连续
C
基本型曲线上各点曲率变化率连续
D
简单型曲线是指直线-圆曲线-直线的组合
40. (多选题, 2.0 分)
以下哪些因素决定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A
缓和冲击
B
行程时间不过短
C
满足视距要求
D
满足平纵配合要求
41. (多选题, 2.0 分)
对于沙漠公路路线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路线较为平直,为避免驾驶疲劳,应每隔1-2km设一弯道。
B
可采用道路两侧的景观设置一些变化,减少驾驶疲劳
C
在平直路段上,其平纵组合形式属于“直线+匀坡线”的组合形式
D
在“直线+凹形竖曲线”组合段,应注意凹形竖曲线半径不宜太小
42. (多选题, 2.0 分)
对于有中间带的道路,超高过渡方式有()
A
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
B
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
C
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D
绕各自行车道边线旋转
43. (多选题, 2.0 分)
对于分隔带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开对向车流
B
防眩光、美化路容和环境
C
诱导视线,一定的侧向余宽提高行车安全和舒适性
D
作为设置道路标志和其他交通管理设施、行人过街的安全岛的场地
44. (多选题, 2.0 分)
地形困难时超车视距由()组成。
A
加速行驶距离
B
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距离
C
超车完了时,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
D
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
45. (多选题, 2.0 分)
行车道中考虑的车辆余宽包括下面哪些?
A
错车余宽
B
超车余宽
C
车辆并行余宽
D
车与边界所需余宽
46. (多选题, 2.0 分)
中央分隔带的作用包括()
A
将对向车流分开
B
设置道路交通标志和其他交通管理设施的场所
C
种植花草灌木等起到防眩光的作用
D
引导司机视线
47. (多选题, 2.0 分)
高速公路应满足()等设计车型的通行要求。
A
小客车
B
大型客车
C
铰接客车
D
载重汽车
E
铰接列车
48. (多选题, 2.0 分)
道路横向力系数µ越大越不利,主要表现在()
A
行车安全方面
B
驾驶操纵方面
C
燃料消耗与轮胎磨损
D
乘客舒适性方面
49. (多选题, 2.0 分)
对纵断面上最大坡长进行限制的主要原因有()
A
保证通行能力
B
保证车辆刹车安全
C
避免车辆爬坡无力
D
保证视距要求
50. (多选题, 2.0 分)
关于加宽设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道路在转弯处均需要设置加宽
B
二级公路在相同的转弯半径处,加宽值均相同
C
加宽值考虑了几何加宽和摆动加宽
D
道路加宽可以再直线段处开始加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