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在意识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忽视意识的主观特征
B.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
C.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2.“注意分寸” “掌握火候” “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
A.适度原则
B.辩证否定观
C.实亊求是
D.科学发展观
3.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一种
A.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B.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C.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5.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是说()。
A.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矛盾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
C.矛盾决定一切事物的性质
D.矛盾是永远存在的
6.中国的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变化发展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一切被剥削阶级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先进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D.全体劳动群众的世界观
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A.资产阶级的发展
B.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C.大资产阶级
D.中产阶级
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D.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1.中国社会主义之所以必然经过一个长期的初级阶段,是由()。
A.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B.中国的现实国情决定的
C.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决定的
D.中国人民的思想不够解放决定的
12.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重要意义在于()。
A.这次飞跃可以使精神转化为物质
B.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C.理性认识要指导实践和服务于实践
D.在实践中使理性认识得到检验、补充、丰富和发展
13.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14.量变引起质变的基本形式是()。
A.数量上的增减引起的质变
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结构、排列上的变化引起的质变
C.爆发式飞跃
D.非爆发式飞跃
15.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16.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B.它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它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17.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A.否定是继承和变革的统一
B.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C.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D.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18.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是( )。
A.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B.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C.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实践
D.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
19.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 )。
A.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B.相信群众的观点
C.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D.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20.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A.生产实践
B.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
D.审美实践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2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22.对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对反映。
23.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24.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质量互变规律。
25.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
26.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它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2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主要强调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8.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它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意义。
29.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30.社会政治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