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福建师范 > 福师在线 >

18春福师《小学德育理论》在线作业二【参考答案】

作者:apycfd

福师《小学德育理论》在线作业二 -0005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德育评价也是教育者进行教育的手段,受教育者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
福师《小学德育理论》在线作业二 -0005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德育评价也是教育者进行教育的手段,受教育者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接受教育的过程,这表明德育评价具有何种功能( )
A.信息反馈功能
B.管理功能
C.教育功能
D.研究功能
 
 
2.()阶段的德育重点内容是较系统的社会公德,“五爱”国民公德,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纪律教育,同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科学人生观,世界观的启蒙教育,还要在进行升学和就业指导的同时,适当进行启蒙性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3.中国古代社会提出“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这表明德育目标由什么所决定( )。
A.生产力水平
B.经济政治制度
C.科技发展水平
D.哲学思想
 
 
4.小学教育阶段德育内容的重点是( )。
A.集体主义教育
B.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
C.社会公德、“五爱”国民公德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
D.科学人生观教育
 
 
5.哪一种方法主要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 )
A.说理教育法
B.品德修养法
C.榜样示范法
D.实际锻炼法
 
 
6.由于学生知、情、意、行几个因素发展不平衡,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要注意( )。
A.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B.抓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C.抓薄弱环节、因材施教
D.引导学生锻炼意志
 
 
7.学校进行教导工作的基层单位是( )。
A.共青团
B.少先队
C.班级
D.小组
 
 
8.哪一种方法是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提高其道德认识的教育方法( )。
A.说理教育法
B.品德修养法
C.榜样示范法
D.实际锻炼法
 
 
9.那一个教育家的道德教育理论是以社会为本位的,强调社会是道德教育的最后根据( )
A.涂尔干
B.卢梭
C.赫尔巴特
D.裴斯泰洛齐
 
 
10.德育过程的实质是( )。
A.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行为
B.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C.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教育者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11.品德是一种什么现象( )。
A.是一种社会现象
B.属于个人意识范畴,是一种个体现象
C.是一种生物现象
D.是人的偶然的表现
 
 
12.哪一个社会历史阶段品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鼓吹金钱万能(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3.区别社会主义德育原则和一切剥削阶级德育原则的根本标志是( )。
A.提高认识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原则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C.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4.下面不属于班集体德育工作基本要求的是()。
A.全面负责、全面安排
B.面向全班,照顾个别
C.善始善终,循序渐进
D.评定学生操行
 
 
15.现代德育在德育方法上( )
A.更侧重于教育者施教传道的方法
B.只强调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方法
C.强调施教传道方法和受教修养方法的综合统一
D.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可以不相联系的综合统一
 
 
二、 多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品德基本要素有():
A.思
B.知
C.情
D.行
 
 
2.学校德育管理原则有:
A.方向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激励性原则
 
 
3.教育世界观形成的3个基本要素是( )。
A.人类观
B.社会观
C.文化观
D.世界观
 
 
4.我国德育论研究的任务是:
A.探索德育活动的规律
B.揭示德育本质
C.帮助德育工作者掌握德育理论指导德育实践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理论体系
 
 
5.儿童个性发展特别是品德发展变化的关键期有:
A.2.5-3岁
B.小学三年级
C.5.5-6岁
D.初中二年级
 
 
6.榜样的种类有:
A.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
B.家长和教师
C.电影电视,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
D.时尚明星
 
 
7.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A.德育的要求、内容、形式和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B.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
C.从学生的思想特点出发进行德育
D.要客观地全面地深入地了解研究学生
 
 
8.德育论与( )等学科发生关系。
A.伦理学
B.社会学
C.心理学
D.美学
 
 
9.德育目标对德育活动的作用有:( )
A.激励作用
B.协调作用
C.参照作用
D.导向作用
 
 
10.对德育内容如何序列化,目前国内提出三种观点或者说有三种不同的模式,即:
A.结构迁移说
B.阶段连续说
C.螺旋循环说
D.社会适应说
 
 
11.情感陶冶的方式有:( )
A.社会陶冶
B.人格感化
C.环境陶冶
D.艺术陶冶
 
 
12.学生品德是在教育性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学校应当有效地组织好教育性活动和交往:
A.要明确活动和交往的目的性
B.活动与交往的公益性
C.活动与交往的集体性
D.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13.德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A.德育场所
B.教育者
C.受教育者
D.德育影响或手段
 
 
14.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三级运行方式包括()。
A.社会德育管理运行
B.校级德育管理运行
C.学校中层德育管理的运行
D.班级德育管理的运行
 
 
15.现代德育管理的特点有:( )
A.民主性
B.开放性
C.科学性
D.保守性
 
 
三、 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德育就是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道德社会化 。
A.错误
B.正确
 
 
2.通过优良的校风进行德育属于品德修养法。
A.错误
B.正确
 
 
3.“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精髓。
A.错误
B.正确
 
 
4.基本文明规范,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具有人类生活的普适性 。
A.错误
B.正确
 
 
5.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作为独生子女的儿童出现成人化倾向与思想的早熟 。
A.错误
B.正确
 
 
6.权系数是人们为区分不同的评价指标,对测评对象的价值和在测评指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所赋予的不同的数值,权系数也叫权重。
A.错误
B.正确
 
 
7.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特定社会对于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总的规定 。
A.错误
B.正确
 
 
8.德育目标体系主要有两个涵义:第一,德育目标体系不是单一的目标。第二,各级各类具体德育目标是以共同的德育观和方法论为基础的。
A.错误
B.正确
 
 
9.奴隶社会的德育内容是“三纲”、“五常”、厌恶劳动,鄙视劳动人民。“三纲”“五常”成为我国奴隶社会最主要的德育内容。
A.错误
B.正确
 
 
10.学生品德是在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形成的。
A.错误
B.正确
 
 
11.科学性原则要求德育评价要做到客观,必须要求遵循科学的原则,只有遵循科学性原则,评价结果才可能是客观的 。
A.错误
B.正确
 
 
12.一般来说,人的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发展。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A.错误
B.正确
 
 
13.《论语》最早提出了进行大学教育的完整体系,包括三纲领和八条目。
A.错误
B.正确
 
 
14.自我教育的方法是指教育者指导受教育者促其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发生预期变化的方式方法 。
A.错误
B.正确
 
 
15.德育论的任务就是指导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A.错误
B.正确
 
 
16."主体-发展性"集中地表现了德育形式转换的内涵 。
A.错误
B.正确
 
 
17.体育教学也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发生影响,其突出的德育作用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组织纪律性、勇于拼搏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优良品德。
A.错误
B.正确
 
 
18.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
A.错误
B.正确
 
 
19.实践性是德育目标的基本特征之一。
A.错误
B.正确
 
 
20.教育者组织德育过程大致有基本环节包括实施德育的准备、德育实施、德育评价。
A.错误
B.正确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