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市政学》在线作业一 -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是指20世纪40年代以后,60年代以来,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开始出现分散化和民营化趋势。
A.前工业化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后工业化阶段
D.成熟阶段
2.()包括人口、经济结构、经济规模与发展速度、科技、文教、卫生、土地利用等历史与现状资料。
A.历史发展资料
B.城市环境资料
C.城市建设基础资料
D.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基础资料
3.()包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外经贸、市交通局、市轻工局、市机械局、市贸易局、市农林局、市旅游局、市邮电局、市土地局等。
A.综合经济管理机构
B.专业经济管理机构
C.监督管理机构
D.社会管理机构
4.()是指国家是社会保障的主要承担者,以公共支出方式向全体社会成员实施普遍的保障待遇,如英国以及北欧国家。
A.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
B.社会共济型保障模式
C.个人自助型保障模式
D.国家包办型保障模式
5.()是指宪法和法律上称“设区的市”,这类城市法律地位在省与县之间,隶属省、自治区领导。在我国,多由撤消的地区演变而来。
A.直辖市
B.副省级市
C.地级市
D.县级市
6.()主要是指封建社会的城市,这一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城市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城市的经济功能地位上升。
A.早期城市
B.中世纪城市
C.近代城市
D.现代城市
7.()是指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于个人储蓄,如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
A.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
B.社会共济型保障模式
C.个人自助型保障模式
D.国家包办型保障模式
8.1978年以后是(),全国工作重点向现代化建设转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以及社会管理体制与政策的改革。
A.城市化过度发展阶段
B.城市化的调整阶段
C.城市化的严重停滞阶段
D.城市化恢复正轨并健康发展阶段
9.()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A.经济发展
B.企业行为
C.政策行为
D.居民行为
10.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决定了必须与城市的产业规划规模和人口规模相适应,也决定了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经济建设之间的比例关系。
A.生产性
B.公益性
C.承载性
D.垄断性
11.()是大、中城市为了进一步控制不同地段的土地用途,协调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所制订的规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的衔接。
A.城市总体规划
B.城市分区规划
C.城市详细规划
D.城市重点规划
12.()包括书记、副书记和市委常务委员,由党的市委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并报上级党委批准。
A.市党代表大会
B.市委员会
C.市委常务委员会
D.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13.()指由于人们从事某些专门的活动而在一定地域上形成的聚集区。
A.法定社区
B.自然社区
C.功能社区
D.社会社区
14.()最常用的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应注意的是把城市人口的增长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区别开来.
A.城市化水平指标
B.城市化速度指标
C.城市化建设指标 城市化质量指标
15.()是一种以职业集团的形式表达市民利益。
A.个人联系渠道
B.代理人或代表渠道
C.集团参与渠道
D.市民监督渠道
二、 多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城市化的衡量指标有()。
A.城市化水平指标
B.城市化速度指标
C.城市化建设指标
D.城市化质量指标
2.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是()。
A.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
B.市民生活的基本条件
C.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一个减少污染的环境
D.避免和减轻各种灾害对生产和生活的危害
E.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3.城市基础设施的特点有()。
A.生产性
B.公益性
C.承载性
D.垄断性
E.超前性
F.系统性
4.实现城市功能优化的基本途径有()。
A.实现以市场中心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多元化发展
B.因势利导地确定和发展城市的主导功能,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C.增强城市对内功能(基本功能)完善城市对外功能(非基本功能)
D.城市原有功能结构和运行方式进行合理调整
5.环境监测制度包括()。
A.经常性监测
B.污染源监测
C.事故性监测
D.研究性监测
6.城市环境污染的种类包括()。
A.空气污染
B.水域污染
C.固体废物污染
D.噪声污染
E.土壤污染
7.城市的主要特征有()。
A.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
B.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
C.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结点
D.城市空间是区域形态的基本构成
E.城市生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8.研究市政学的意义有()。
A.加强市政学研究是我国城镇化进程提出的迫切要求
B.加强市政学研究,也是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的迫切需要
C.加强市政学研究,有助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现代市政管理人才
D.克服市政管理的盲目性,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9.城市性质的确定,必须掌握正确的科学的观点,坚持()原则。
A.全局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
B.区域内各城市合理分工的原则
C.城市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
D.详尽地占有和分析资料
10.城市经济管理的内容主要有()。
A.城市工农业管理
B.城市财税管理
C.城市市场价格管理
D.城市土地住房管理
11.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机构包括()。
A.综合机构
B.专业机构
C.协调机构
D.临时机构
E.中央政府的部门设在城市的下级机构
12.城市的经济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城市的产业结构
B.城市的企业结构
C.城市的所有制结构
D.城市的流通结构、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
13.从城市化的实际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考察,城市化分为()。
A.过度城市化
B.低度城市化
C.郊区城市化
D.逆城市化
14.城市环境管理包括()。
A.环保卫生
B.环境保护
C.园林绿化
D.市容管理
15.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起落和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基本是一致的,大致有()阶段。
A.城市化起步与正常发展阶段
B.城市化过度发展阶段
C.城市化的调整阶段
D.城市化的严重停滞阶段
E.城市化恢复正轨并健康发展阶段
16.根据城市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我国城市可以分为()。
A.沿海城市
B.沿江城市
C.内地城市
D.边境城市
17.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包括()。
A.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
B.社会共济型保障模式
C.个人自助型保障模式
D.国家包办型保障模式
18.市政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目标是()。
A.转变市政职能,实现政企
B.分开党政分开,改革政府弊政
C.加强城市法制建设
D.推进城市发展
19.城市功能有()类型。
A.共同功能
B.主导功能
C.特殊功能
D.综合功能
20.市政职能的特征主要有()。
A.广泛性
B.服务性
C.规范性
D.自主性
三、 判断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市街体制是国家行政体制在城市的延伸,市与市辖区、街的国家机构之间纵向的上下级关系,是市政体制的组成部分。
A.错误
B.正确
2.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我国防治老污染源的一项重要制度,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基础,规定排污单位可以排放污染物、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排放去向。
A.错误
B.正确
3.古罗马的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规划著作之一。
A.错误
B.正确
4.市委员会制的主要特征是市委员会既是市议会,又是市政府,它兼行市的议决权和行政权。
A.错误
B.正确
5.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内部的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形式和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要素之间的存在态势。
A.错误
B.正确
6.市民政治权利的保障,公民直接或间接行使选举权、罢免权等各项政治权利,是市民参政最重要、最权威的形式。
A.错误
B.正确
7.1958到1960年,这一时期属于经济的正常发展,也不是当时经济发展水平所能承受的,经济失调有“大跃进”等政治失误的严重影响,也有“赶英超美”、“全民炼钢”等错误决策的影响。
A.错误
B.正确
8.市政职能的转变势在必行,不进行改革就没有出路,必须加快市政职能的转变,推进城市发展。
A.错误
B.正确
9.所谓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district),是指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超越原来的地域界线,不断向周边扩展,将周边地区也纳入城市化轨道,从而形成了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融合成为整体的大都市区。
A.错误
B.正确
10.纯公益性设施,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效应,需要投入许多资金,但直接经济效益很小甚至毫无效益,因此经营和管理的经济收益很低。
A.错误
B.正确
11.市议会制的主要特征是市议会兼行议决权和行政权,市议会就是市政府。美国各城市普遍实行这种市政体制。
A.错误
B.正确
12.城市体系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各种不同性质、规模和类型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的城市群体组织,它是经济区的基本骨骼系统。
A.错误
B.正确
13.社会职能是指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后随着现代城市文明的发展而逐步兴起、并日益显示其重要性的职能。这些职能具有战略性、导向性,并且与城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
A.错误
B.正确
14.西方国家城市的利益集团比较活跃,既直接向城市的国家机构表达利益,又通过动员选民投票,制约着政党组织对城市的国家机构的影响力。
A.错误
B.正确
15.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建设、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它在基层政权或者它的派出机关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A.错误
B.正确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