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二-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A.课程实施
B.课程评价
C.课程教学
D.课堂反馈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____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A.教育
B.教学
C.德育
D.智育
4.____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A.遗传素质
B.环境因素
C.物质因素
D.学校因素
5.____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及活动方式的总称。
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过程
D.教学原则
6.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由瑞士学者____和美国学者科尔伯格等人创建。
A.赫尔巴特
B.斯金纳
C.皮亚杰
D.弗朗斯
7.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____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8.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____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____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10.()是指个人完成某种体力或脑力活动的主观条件。
A.体力
B.智力
C.能力
D.创造力
11.()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
A.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B.文化素养
C.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1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____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3.()年,联合国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的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而不是普通职业。
A.1965
B.1964
C.1966
D.1967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____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____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二、 多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____
A.社会政治的需要
B.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C.文化传统的影响
D.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水平
2.德育包括____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品质教育
D.健康教育
3.编写教科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____
A.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B.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出科学性与思想性
C.教科书编写的内容呈现出时代特征
D.教科书编写的形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E.教科书编写正在由"教程"式向"学程"式发展
4.遗传的意义有()
A.遗传素质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
B.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C.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D.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5.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角色必须做如下转换____
A.教师必须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创造者、设计者和评价者
B.教师由传统知识的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转变
C.由"单一学科型教师"向"跨学科型"教师转变
D.由"知识的搬运工"转变为"充满实践智慧的专业人员"
6.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可能影响有____
A.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B.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C.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D.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E.科学渗透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7.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____
A.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B.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C.现代教育促进科技进步
D.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8.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____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9.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____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会教育
10.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是____
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B.素质教育面向学生的所有方面,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整体构建
C.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D.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1.____是少年期表现的总体特征。
A.身心状态的急剧变化
B.内心世界的发现
C.自我意识的突出
D.独立精神的加强
12.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原因是____
A.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B.教学是促进人发展的主要手段
C.教学作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D.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
13.教学原则有____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E.因材施教原则
F.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____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15.作为学生,应该履行的规范有____
A.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B.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C.学生的学习需要听从家长的指导
D.学生所参加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16.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____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17.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多元化
E.教育的现代化
18.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____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19.教育目的的五分说层次结构有____
A.理想的教育目的
B.正式的教育目的,又称成文的教育目的
C.教育者理解的教育目的
D.教育者操作的目的
E.实现的教育目的
20.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____
A.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C.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D.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三、 判断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A.错误
B.正确
2.课的类型是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安排。
A.错误
B.正确
3.发展个性,是要在人的差别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共同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A.错误
B.正确
4.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实现的
A.错误
B.正确
5.CIPP评价模式是一种注重结果的评价模式,是评价课程实施过程的一种值得参考的模式。
A.错误
B.正确
6.课程计划的核心内容是课时分配。
A.错误
B.正确
7.校园文化是精神文化的核心。
A.错误
B.正确
8.孔子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
A.错误
B.正确
9.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A.错误
B.正确
10.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A.错误
B.正确
11.智力主要指身体的正常发育成长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
A.错误
B.正确
12.课程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A.错误
B.正确
13.教学过程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
A.错误
B.正确
14.目标评价模式以目标为中心进行,在布鲁姆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A.错误
B.正确
15.示范法运用的手段主要是榜样。
A.错误
B.正确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