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公共政策概论》在线作业二-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一个完整的公共政策周期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A.制定——评估——执行——终结
B.规划——执行——评估——终结
C.制定——执行——评估——终结
D.规划——评估——执行——终结
2.在政策终结的内容中,终止由执行所带来的某些服务是指()
A.功能的终结
B.组织的终结
C.政策本身的终结
D.计划的终结
3.采用渐进的方式对公共政策进行终结,以消除公共政策终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公共政策终结的形式是()
A.公共政策合并
B.公共政策分解
C.公共政策缩减
D.公共政策废止
4.政策执行后对客体所产生的影响或结果进行的评估是指()
A.效果评估
B.效率评估
C.内部评估
D.外部评估
5.认为“政策执行是将一项政策付诸实施的一项活动,在诸多活动中,尤以解释、组织和实施三者最为重要。”的是( )
A.巴雷特和富奇
B.德洛尔
C.拉斯韦尔
D.琼斯
6.认为公共政策终结是“政府当局对某一特殊功能、计划、政策或组织,经过审慎评估,加以结束或终止的过程”的是()
A.巴达克
B.琼斯
C.布鲁尔
D.德龙
7.整个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和中枢系统是()
A.信息子系统
B.咨询子系统
C.决断子系统
D.执行子系统
8.决断子系统的核心是()
A.决策体制
B.决策权力
C.精英人物
D.全国人大
9.首次提出“政策分析”这个概念的学者是( )
A.德洛尔
B.拉斯韦尔
C.勒纳
D.林德布洛姆
10.监控的根本目的是()
A.纠正系统偏差
B.保障系统目标的实现
C.实现政策的合法化
D.保证政策结果的有效性
11.我国通过法律监督、财政监督、人事监督和工作监督等,影响、制约或控制其他国家机关的组织机构是( )
A.中国共产党
B.司法机关
C.行政机关
D.人民代表大会
12.“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途径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是要求政策的( )
A.规范性
B.透明性
C.严肃性
D.明晰性
13.提出“政策是组织的产物”的理论模型是()
A.系统模型
B.过程模型
C.团体理论模型
D.制度理论模型
14.对政策方案进行平等讨论,决策者与非决策者都充分发表意见,经过上下左右沟通之后,以多数人的一致意见为根据,批准政策方案。这种行政审批形式是指()
A.禀议制
B.合议制
C.禀议合议结合制
D.分权制
15.在当今社会中,被称之为“第四种权力”的是()
A.利益集团
B.公民
C.大众传播媒介
D.思想库
16.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的模型是()
A.系统模型
B.过程模型
C.团体理论模型
D.制度理论模型
17.政策规划的核心环节是()
A.目标确立
B.政策方案设计
C.后果预评估
D.方案抉择
18.以质询和诘问等方式对公共政策加以监控的组织机构是()
A.立法机关
B.司法机关
C.行政机关
D.政党系统
19.力求解答“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做”的问题的政策分析方法属于()
A.行为研究
B.价值研究
C.规范研究
D.可行性研究
20.大卫?伊斯顿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A.系统理论模型
B.精英理论模型
C.团体理论模型
D.渐进主义模型
二、 多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现代博弈论诞生在1949年,以《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的问世为标志,其作者是()
A.库恩
B.诺伊曼
C.拉斯韦尔
D.摩根斯坦
2.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在《公共决策》一书中把政策主体划分为()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官方决策者
D.非官方参与者
3.精英理论模型的主要提出者是( )
A.大卫?伊斯顿
B.戴伊
C.汤姆逊
D.林布隆
4.政策分析学者提出的政策变化的两种基本模式()
A.常规变化模式
B.非常规变化模式
C.反常模式
D.范式转换或中断—平衡模式
5.政策制定过程一般包括()
A.对政策问题的认定
B.政策议程建立
C.政策方案规划
D.政策合法化
6.公共政策的评估标准有( )
A.生产力标准
B.效益标准
C.效率标准
D.公平标准
7.非官方参与者主要有()
A.利益集团
B.公民
C.大众传播媒介
D.思想库
8.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有影响的经济学模型主要有( )
A.传统理性模型
B.有限理性模型
C.公共选择理论
D.福利经济学模型
9.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要素有( )
A.评估主体
B.评估客体
C.评估标准
D.评估方法
10.按照政策监控的内容,政策监控可以分为()
A.目标监控
B.关键点监控
C.自我监控
D.逐级监控
11.中国共产党政策监控的主要方式有()
A.党纪监督
B.行政监督
C.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实施政策监控
D.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政策监控
12.以集体的宏观智能结构,通过创造性的逻辑思维来获取未来信息,进行政策分析的方法,称之为()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交叉影响分析法
D.专家会议法
13.政治和法治环境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体现在()
A.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政治性质
B.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程度
C.决定公共政策运行的智力条件
D.决定着公共政策合法化程度
14.政策执行过程通常要经历一系列的阶段,它包括以下( )
A.政策宣传
B.政策分解
C.政策实验
D.全面实施
15.对公共政策终结存在抵触心理的原因主要有()
A.利益因素
B.习惯
C.认知
D.社会团体
16.政策目标的特性概括起来主要有( )
A.目标取向的公共性
B.目标确定的多重性
C.目标范围的普遍性
D.目标价值的非盈利性
17.思想教育手段常用的基本形式有( )
A.制造舆论
B.说服教育
C.协商对话
D.奖功罚过
18.在公共政策分析活动中,随机分析方法和技术一般应用于( )
A.确定型政策分析
B.不确定型政策分析
C.政策的定性分析
D.风险型政策分析
19.对公共政策终结存在抵触心理的人员主要有()
A.政策受益者
B.政策受害者
C.政策制定者
D.政策执行者
20.公共政策终结的内容包括()
A.权力与责任的终结
B.功能的终结和组织的终结
C.公共政策本身的终结
D.计划的终结
三、 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在政策终结的内容中,执行政策的措施和手段的终结是指功能的终结( )
A.错误
B.正确
2.政策客体的核心层面是社会公共问题( )
A.错误
B.正确
3.通过对政府的人事任免权、不信任投票来控制公共政策的监控组织是政党系统( )
A.错误
B.正确
4.公共政策终结的最果断的方式是公共政策废止( )
A.错误
B.正确
5.政策分析的系统理论源于分析政治系统的方法研究,这种模型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大卫伊斯顿( )
A.错误
B.正确
6.最早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的学者是托马斯戴伊( )
A.错误
B.正确
7.规划部门或人员根据上级的要求提出政策方案,按照特定行政程序层层禀报上级,由上级机关部门领导层层审定,最后由掌握最终决策权的行政领导批准和签发。这种行政审批形式是指禀议制( )
A.错误
B.正确
8.政策法律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政策制定过程( )
A.错误
B.正确
9.通过将自己的成员列入各级政府机关及政府各部门中以影响政策实施的组织机构是利益集团( )
A.错误
B.正确
10.政策执行行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拉斯韦尔( )
A.错误
B.正确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