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购买、出售资产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中国证监会发现存在可能损害上市公司或者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大问题的,可能根据( )原则,责令上市公司按照《重
任务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购买、出售资产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中国证监会发现存在可能损害上市公司或者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大问题的,可能根据( )原则,责令上市公司按照《重组管理办法》的规定补充披露等相关信息、暂停交易并报送申请文件。
A.公平公正
B.审慎监管
C.诚实信用
D.安全监管
2.从股权参与和契约联结的方式角度来看,下列不属于企业战略联盟主要类型的是( )。
A.合资企业
B.相互持股投资
C.功能性协议
D.企业合并
3.( )形式的战略联盟最便于企业间传递专业技术。
A.联合研发型
B.资源补缺型
C.市场营销型
D.合资企业
4.关于股权投资基金的托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入基金托管有利于更好地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B.引入基金托管一般引入的是管理人员密切相关的机构,如管理人的股东
C.基金托管机构开展机构监管,可以确保基金管理人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运作
D.引入基金托管加强基金财产运作,有效提升基金投资回报率
5.下列情形属于债务重组的有( )。
A.债务人发行的可转换债券按正常条件转为其股权
B.债务人改组
C.债务人借新债偿旧债
D.修改负债条件清偿全部或部分债务
6.企业能力理论认为,通过联盟可获取合作伙伴的互补性资产,扩大企业利用外部资源的边界。这里的资产不包括( )。
A.企业资源
B.核心能力
C.知识资源
D.人力资源
7.下列不属于资本收缩的是( )。
A.托管
B.分拆上市
C.分立
D.剥离
8.甲股份有限公司吸收乙有限公司,对于相关程序,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公司办理变更登记,乙公司办理注销登记
B.公司吸收合并,同分立、增资、减资一样,甲乙公司都应该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
C.合并之后,乙公司所负全部债务由甲公司负担
D.甲乙公司应通知其债权人并公告,债权人可要求其公司清偿债务或提供相应的担保
9.下列属于契约式战略联盟的是( )。
A.合作市场营销协议
B.相互持股
C.特许经营
D.联合生产协议
10.资产置换一般指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以呆滞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或以非主营业务资产置换主营业务资产等情况,包括整体资产置换和部分资产置换等形式。
11.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的不同点在于,买壳上市的企业首先需要获得对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借壳上市的企业拥有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12.在实践中,战略联盟与并购是两种相互独立的发展方式。
13.交易费用理论认为战略联盟作为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具有稳定交易关系、降低交易成本、便于监督的特点。
14.甲公司将其拥有的A生产线以1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乙公司,甲乙公司不具有关系关系,这种行为属于( )。
A.资产剥离
B.公司分立
C.股份回购
D.公司分离
15.甲公司分立为乙公司和丙公司,在对原债权人A的关系上,下列( )说法是错误的。
A.甲公司应在作出分立决议之日起10日内通知原债权人A
B.原债权人A在接到分立通知书后30日内,可要求甲公司清偿债务或提供相应的担保
C.原债权人A向分立后的乙公司和丙公司主张连带清偿责任
D.甲公司在分立前可与原债权人A就债务偿还问题签订书面协议
16.根据法律规定和股东会决议,公司分立成两个或数个公司后,原公司的债权、债务由( )承担。
A.分立后的公司按照资产和负债比例
B.分立前的公司按照股东投资比例
C.分立前的股东按照资产和负债比例
D.分立后的股东按照投资比例
17.运用资本收缩策略进行公示重组的,可实现公示规模的迅速收缩和精简。资本收缩策略有( )。
A.资产剥离
B.分拆上市
C.公司分立
D.股票回购
18.以下( )是资产剥离的特点。
A.操作比较便捷
B.方式比较灵活
C.获得现金比较有吸引力
D.会计处理较为复杂
19.以下( )是股票回购的优点。
A.有利于提升公司股价
B.有利于保持证券市场的公平性
C.有利于优化公司资本结构
D.有利于实施期票期权计划与员工持股计划等激励机制
20.杠杆收购是收购公司完全依赖借债筹资,以取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
21.资不抵债只是破产的一个基本物质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认定债务人破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22.甲公司对外负债300万元,甲公司将一部分优良资产分离去另成立乙公司,甲、乙公司和债权人对于清偿300万元债务的问题没有协议。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应当由甲公司一方承担清偿责任。
23.与固定价格要约回归相比,荷兰式拍卖回购溢价低,选择性大,灵活性强,已日益成为一种颇受欢迎的回购方式。
24.私下协议批量回购通常只作为公开市场收购方式的替代措施而非补充。
25.拟剥离资产的期末计价中,确认为减值准备的这些损失应当作为“拟剥离资产持产损益”在利润表中反映,也属于持续经营部分的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