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放大学24秋行政伦理学期末考试【标准答案】

作者:佚名 字体:[增加 减小]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4-12-13 22:15

期终考试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原则包括( )。 A.整体性原则 B.客观求实原则 C.公开性原则 D.利益一致原则 2.从本质上讲,行政伦理体现为一种特定的公共利益观
期终考试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原则包括( )。
A.整体性原则
B.客观求实原则
C.公开性原则
D.利益一致原则
 
2.从本质上讲,行政伦理体现为一种特定的公共利益观念,这种观念的出现是公共权力产生与发展的必然结果
 
3.在上级的命令、法律的规定和公共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以( )作为行政行为选择的原则。
A.服从上级命令
B.维护本部门利益
C.道德判断
D.遵守法律规定
 
4.认识阶级社会中的伦理现象和伦理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
A.历史分析法
B.阶级分析法
C.比较分析法
D.心理分析法
 
5.要做到勤政为民,必须树立( )。
A.学习意识
B.责任意识
C.宗旨意识
D.廉洁意识
E.奉公意识
 
6.行政良知包括( )
A.社会良知
B.组织良知
C.个人良知
D.群体良知
 
7.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的形成,关键在于( )
A.行政组织的教化
B.行政人员的独善其身
C.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
D.社会创造的外在环境
 
8.政府信任关系是指( )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
A.行政相对人
B.公民
C.公众
D.行政官员
 
9.下面关于行政良知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从实质上看,行政良知是以个人良知和社会良知为内容的
B.行政良知是建立在个人良知和社会良知的基础上的
C.行政良知与个人良知、社会良知在现实中是一致的
D.行政良知是个人良知和社会良知的派生物
 
10.行政纪律社会性主要表现为( )
A.所有社会组织普遍存在
B.直接作用于社会管理活动
C.对全社会成员普遍适用
D.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影响
 
11.建构政府信任关系的客观求实原则要求政府在行政活动中( )。
A.增加政府透明度,在可能条件下尽量多的让公众了解政府的情况
B.代表公众利益,满足公众需要,实现公众的价值
C.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在权力运行中彼此配合协调
D.表现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12.下面关于行政良心和行政良知的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行政良知是发现行政良心的过程
B.行政良知是形成行政良心的途径
C.行政良知是认识行政良心的过程
D.行政良心是行政良知的根据
 
13.建构政府信任关系的客观求实原则要求政府在行政活动中( )。
A.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在权力运行中彼此配合协调
B.代表公众利益,满足公众需要,实现公众的价值
C.增加政府透明度,在可能条件下尽量多的让公众了解政府的情况
D.表现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14.管理行政的人性假设是( )。
A.既恶又善
B.既非善,也非恶
C.人性恶
D.人性善
 
15.行政人员对物欲和权欲的自我控制和调节,主要表现为哪一种责任意识( )。
A.节制意识
B.公正意识
C.宽容意识
D.求实意识
 
16.勤政为民必须深入基层,知民情,为此,应做到:( )
A.勤于学习和思考
B.注重调查研究
C.强化群众观念
D.和群众交朋友
 
17.行政人员职业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 )。
A.勤政为民
B.对行政之公共性的信仰
C.遵纪守法
D.廉洁奉公
 
18.行政伦理规范反映了一定社会的( )。
A.法律关系
B.文化关系
C.政治关系
D.经济关系
E.伦理关系
 
19.行政人员没有履行行政责任义务时,要承担( )的责任。
A.身份处分
B.行政处分
C.政治责任
D.法律责任
E.道德责任
 
20.廉洁可以保证公共行政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无私无偏,以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作为行政管理的唯一追求。做到了廉洁就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
 
2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行政伦理监督的主要形式包括行使工作计划审查权、行使罢免权、行使质询权、行使视察、检查权四种。
 
22.1997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 )。
A.《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
B.《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C.《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D.《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
 
23.中国古代行政伦理思想的中心内容和根本问题是( )。
A.如何实现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
B.如何对待“民”的问题
C.如何保持君权永固
D.如何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24.行政人员严格遵守行政纪律的同时也就严格遵守了法律,而反之,行政人员违背行政纪律的行为却有可能并没有触犯法律所规定的违法行为底线。
 
25.行政伦理的主要的和基本的功能体现为( )。
A.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
B.行政权力的自律机制
C.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
D.行政权力的他律机制
 
26.中国古代正义思想的主流可以说是( )。
A.自然正义观
B.天道正义观
C.强力正义观
D.神学正义观
 
27.行政伦理建设过程中必须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
 
28.公共行政的科学观也被称作为( )。
A.社会理性
B.工具理性
C.实质理性
D.价值理性
 
29.行政管理实践选择了( ),这样可以调动行政管理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其在享有权力的同时有承担相当的责任。
A.无责任制
B.无限责任制
C.半责任制
D.有限责任制
 
30.行政人员职业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 )
A.对行政之公共性的信仰
B.勤政为民
C.遵纪守法
D.廉洁奉公
 
31.行政责任意识的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行政人员的( )
A.公正、求实的意识
B.仁爱的意识
C.自我节制的意识
D.宽容的意识
 
32.政府信任关系的特性包括( )。
A.具体性
B.复杂性
C.稳定性
D.随意性
E.内隐性
 
33.求真务实最后的落脚点是:( )
A.要真心实意
B.真抓实干
C.要有真才实学
D.要以效率为本
 
34.伦理目标的确立,为行政人员履行职责的行为提供了( )。
A.舆论导向
B.客观依据
C.价值导向
D.评价标准
 
35.公共行政的科学观也被称作为( )。
A.价值理性
B.工具理性
C.社会理性
D.实质理性
 
36.分析我国目前行政道德失范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
A.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B.行政人员既是“行政人”也是“经济人”
C.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制度监管存在真空地带
D.公共管理涉及的领域过多,摊子过大
 
37.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结果是职务荣誉的贬值。
 
38.下面关于良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良心是没有阶级性的
B.良心是一种道德范畴
C.良心的内容是客观的
D.良心不是与生俱来的
 
39.行政道德的匮乏有利于政府公务人员获取更多利益,有利于政府机构更好的发展。
 
40.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 )。
A.提高道德水平
B.加强理想与信念教育
C.增强法治观念
D.加强制度建设
 
41.行政组织根据自身利益需要,所制定的行政纪律往往没有法律规范严格、具体和细致。
 
42.就行政管理而言,政治合法性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形式的合法律性,一是管理的价值观能得到公民的认同。
 
43.行政荣誉的实质是责任,意味着同类职务同类工作同等任务条件下( )的道德期望。
A.同等
B.更少
C.以上都对
D.更多
 
44.政府信任关系的价值表现为( )。
A.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确立未来社会治理模式的必要环节
B.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政治合法性的来源
C.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能够促进合作并提高行政绩效
D.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是当代法治的基本目标
E.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动作用
 
45.行政伦理的基本特征包括( )。
A.非功利性和非交换性
B.政治性与社会性
C.操作性与技术性
D.整体性与系统性
E.高尚性与广泛性
 
46.行政道德评价的标准的基本特性是( )。
A.社会通用性
B.强制执行性
C.客观性
D.主观灵活性
 
47.行政荣誉是社会舆论对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的行为做出的( )的道德评价以及行政人员的全体或个人对这种评价的自我意识。
A.中性
B.否定性
C.客观
D.肯定性
 
48.上下级之间以工作报告、工作指导与工作督促方式所进行的行政伦理监督通常属于( )。
A.审计监察
B.舆论监督
C.自我监督
D.行政监察
 
49.行政信念是行政理性、行政情感、行政意志的综合与深化,它在行政人格中居主导地位,对行政人员的行为起支配作用。
 
50.政治哲学讨论的核心问题历来都是( )。
A.道德
B.公平
C.正义
D.民主
 
Tag:  

作业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论文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合作加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时间:
8:30-24:00(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