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形考任务(第13-17章)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起点。 A.《诗经》 B.《楚辞》 C.汉代乐府诗 D.唐代近
第四次形考任务(第13-17章)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起点。
A.《诗经》
B.《楚辞》
C.汉代乐府诗
D.唐代近体诗歌
2.()被后世尊为“诗圣”。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3.鲁迅称赞()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
B.《汉书》
C.《世说新语》
D.《文心雕龙》
4.在()时期,中国古代散文开始从哲学与史学中独立出来。
A.先秦
B.汉代
C.魏晋南北朝
D.唐
5.?“润色鸿业”、“劝百讽一”、极尽普涨排陈之能事,这是指()时代辞赋的艺术风格特征的。
A.先秦
B.汉
C.魏晋
D.唐
6.在下列作品中,()是元代戏曲作家关汉卿的作品。
A.《窦娥冤》
B.《西厢记》
C.《汉宫秋》
D.《赵氏孤儿》
7.宋代()编辑的《乐府诗集》收录了从汉代到隋唐的全部乐府作品。
A.苏轼
B.欧阳修
C.王安石
D.郭茂倩
8.西晋左思作(),一时风靡洛阳,时人争相传抄,致使纸价飞涨,称为“洛阳纸贵”。
A.《两都赋》
B.《二京赋》
C.《三都赋》
D.《大鹏赋》
9.被法国《通用百科全书》称为“18世纪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的长篇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0.()创造“兰叶描”绘画技法,被后世尊为“画圣”。
A.顾恺之
B.阎立本
C.吴道子
D.徐渭
11.由参军、苍鹘两个角色扮演的“参军戏”出现于()。
A.汉
B.隋
C.唐
D.宋
12.北宋陈旸撰写的()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音乐著作。
A.《乐记》
B.《乐论》
C.《乐书》
D.《乐理》
13.钟繇完成了()的定型化,与“书圣”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14.和田玉又被称为()。
A.真玉
B.岫玉
C.菜玉
D.独玉
15.古代中国的青铜器,分文礼器、乐器、兵器和杂器,其中()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而必须陈设在庙堂用于祭祀,或者用于宴飨、盥洗。
A.礼器、乐器
B.乐器、兵器
C.杂器、乐器
D.兵器、杂器
16.四川省广汉市()遗址,从1980年起,出土青铜器有三四百件,其中有大型人头像、大型兽面等,俱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精品。
A.白草坡
B.三星堆
C.二里头
D.裴李岗
17.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业中心,最终确立为“中国瓷都”的地位,是在()时期。
A.隋唐
B.宋
C.元
D.明清
18.“徽墨”的生产中心主要在安徽(),因为该县为徽州治所,因此将此处所产墨为“徽墨”。
A.歙县
B.宿州
C.亳州
D.滁州
19.北方辽河流域的()出土的钩形玉龙身体蜷曲呈“C”字形,符合早期龙的形象,其他玉兽形饰、玉簪形器等,形象刻画栩栩如生。
A.仰韶文化
B.龙山文化
C.红山文化
D.二里头文化
20.南方太湖地区的(),其出土的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饰等,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线刻记忆水平更高。
A.良渚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龙山文化
D.河姆渡文化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21.和田玉中最珍贵的两个品种是()。
A.羊脂玉
B.青玉
C.黄玉
D.青白玉
22.下列中国古代民族祥瑞动物中,实有其物的有()。
A.龙
B.麒麟
C.龟
D.虎
23.明代“四大奇书”是指()。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金瓶梅》
24.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有()。
A.“礼乐一体”原则
B.融合互通精神
C.注重神韵的技法
D.用于教化目的
25.下列古代书法家中,生活在隋唐时期的有()。
A.柳公权
B.欧阳询
C.张旭
D.颜真卿
26.绘画艺术欣赏的标准分为四格,即()。
A.逸格
B.神格
C.妙格
D.能格
27.楹联艺术的特点有()。
A.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B.上下联对应的词的词性要相同
C.上下联的句法结构要相互照应
D.上下联字的平仄要相对
28.中国古代乐器分为吹、拉、弹、打四大类,分别由()等八种材料制成,称为“八音”。
A.金、石
B.土、木
C.匏、革
D.丝、竹
29.中国古代乐器分为()、()、()、()等四大类,分别由金、石、土、木、匏、革、丝、竹等八种材料制成,称为“八音”。
A.吹
B.拉
C.弹
D.打
30.中国各地风俗习惯的共同特点是()。
A.积久性
B.多元性
C.相容性
D.互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