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任务3:阶段测验(10分)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15道,共30分)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 A.证明只有市场经济才能分配资源 B.选择最公平的收入分配方法 C.证
形考任务3:阶段测验(10分)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15道,共30分)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
A.证明只有市场经济才能分配资源
B.选择最公平的收入分配方法
C.证明只有计划经济才能配置资源
D.因为资源的稀缺必须作出选择
2.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市场上出售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3.?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关系是()
A.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越大,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
B.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越大,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C.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越小,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
D.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与价格弹性没有关系
4.消费者的收入不变,其中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消费可能线( )
A.向左下方移动?
B.向右上方移动
C.沿着横轴或纵轴移动
D.不动
5.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
A.黑市交易
B.大量积压
C.买者按低价买到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
D.A和C
6.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时,生产处于(? ? ?)??
A.劳动投入的第I阶段
B.劳动投入的第II阶段
C.劳动投入的第III阶段
D.资本投入的第I阶段
7.固定成本是指(? ? ? ?)
A.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B.厂商要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费用
C.厂商购进生产要素时所要支付的费用
D.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8.某厂商生产5件衣服的总成本为1500元,其中厂商的机器折旧为500元,工人工资及原材料费用为1000元,那么平均可变成本为( )
A.300
B.100
C.200
D.500
9.一个市场只有一个厂商,这样的市场结构称为( )
A.垄断竞争??
B.完全竞争
C.寡头垄断
D.完全垄断
10.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 ?)??
A.向右下方倾斜的
B.向右上方倾斜的
C.垂直的
D.水平的
1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是(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没有关系
12.如果收入是平均分配的,则洛伦兹曲线将会(??? )
A.与纵轴重合
B.?与横轴重合
C.与450线重合
D.无法判断其位置
13.假设某歌唱演员的年薪为10万元,但若他从事其他职业,最多只能得到3万元,那么该歌唱演员所获得的经济租金为(???? )
A.10万元
B.7万元
C.3万元
D.不可确定
14..只要交易成本为零,财产的法定所有权的分配就不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这种观点称为(?? )
A.有效市场理论?
B.看不见的手
C.科斯定理?
D.逆向选择
15.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照科斯定理,(? )问题可妥善解决??
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B.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0
C.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D.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
二、多选题(10道,共30分)
16.家庭部门是(? ?)。?
A.商品的消费者
B.劳务的消费者
C.商品的提供者
D.劳务的提供者
E.生产要素的提供者
17.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 ? ?)?
A.购买欲望
B.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C.用途的广泛性
D.商品的价格
E.商品的使用时间
18.下列弹性的表达中,正确的是(? ? ?)?
A.需求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B.需求价格弹性等于需求的变动量除以价格的变动量
C.收入弹性描述的是收入与价格的关系
D.收入弹性描述的是收入与需求量的关系
E.交叉弹性就是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19.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主要有(? ? ?)
A.劳动
B.资本
C.土地
D.企业家才能
E.利润
20.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条件是(? ?)
A.生产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B.扩大固定资本的存量
C.保持其他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不变,只改变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边际产量递减发生在可变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
E.所有说法都对
21.在亏损状态下,厂商继续生产的条件是(? ? ?)
A.?P=SAFC? ??
B.P > SAVC?
C.?P<SAVC
D.P = SAVC
E.P<SAFC
22.厂商的停止生产点是(? ? ?)
A.P = AVC? ?
B.TR = TVC
C.TR = TC
D.企业总亏损等于TFC
E.P = AFC
23.利息是(? ? ?)
A.资本的报酬??
B.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价格
C.由资本市场的供求双方决定的
D.?由劳动市场的供求双方决定的
E.劳动的报酬
24.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 ?)
A.?派生需求
B.直接需求
C.直接产品的需求
D.终产品的需求
E.引致需求
25.外部经济是指(? ? ? )?
A.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B.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低于社会利益?
D.私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
E.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
三、判断题(10道,共20分)
26.在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中,商品市场是基本的,要素市场是派生的,其规模和容量受商品市场制约。
27.已知某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大于零,则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
28.限制价格应高于市场价格,支持价格应低于市场价格。
29.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变动成本就是平均成本。
30.短期总成本曲线与长期总成本曲线都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一条曲线。
31.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相同的。
32.垄断竞争市场就是指产品没有差别的市场。
33.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生产要素的价格。
34.甲、乙两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和0.2,那么甲国的收入分配要比乙国平等。
35.公共物品必须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四、配伍题(10道,共20分)
36.经济学:(??? )
A.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B.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C.是指对流量总量指标的投入产出变化及对其他总量指标影响的分析。
D.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37.需求规律:( )
A.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B.也称需求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C.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D.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E.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F.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一般称之为供求规律。
38.需求:( )
A.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B.也称需求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C.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D.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E.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F.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一般称之为供求规律。
39.边际技术替代率:( )
A.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B.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C.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D.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E.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F.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G.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40.机会成本:( )
A.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B.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C.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D.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E.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F.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41.完全垄断:( )
A.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B.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C.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D.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
42.垄断竞争:( )
A.是指厂商按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小,厂商索价越高,购买量越大,厂商索价越低。
B.是指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消费群,不同市场上分别收到不同的价格。
C.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D.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43.边际生产力:(? ? )
A.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B.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
C.是指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越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以替代闲暇。
D.是指工资率提高,个人的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包括闲暇在内的正常需要相应增加。
44.基尼系数:( )
A.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B.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率。
C.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D.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45.外部性:( )
A.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B.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C.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D.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E.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