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形考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首次提出 特色小镇 概念的是 ( ) A.北京市 B.上海市 C.浙江省 D.广东省 2.长江三角洲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义乌模式 具有 ( ) 的特
        
         
     
	小城镇建设形考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首次提出 “特色小镇” 概念的是 ( )
	A.北京市
	B.上海市
	C.浙江省
	D.广东省
	2.长江三角洲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义乌模式” 具有 ( ) 的特点
	A.小商品市场迅速发展
	B.种 (植)、 养 (殖)、 加 (工)、 出 (口) 协调发展
	C.户办、 联户办、 村办、 乡办四轮齐转发展乡村工业
	D.以城带乡、 以工促农
	3.城镇化初期的主要特征是 ( )
	A.以工业为主, 城镇化水平高
	B.以服务业为主, 城镇化水平高
	C.以工业为主, 城镇化水平低
	D.以农业为主, 城镇化水平低
	4.小城镇作为 “城之尾、 乡之首” 的特征, 在 ( ) 阶段中将得到充分的体现
	A.初级城镇化
	B.城乡一体化
	C.城镇化加速发展
	D.城镇化完成
	5.山东半岛小城镇以 ( ) 发展模式为主。
	A.内源型和外源型
	B.辐射型和外源型
	C.聚拢型和外源型
	D.内源型和辐射型
	6.以下对于我国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现有小城镇规划队伍整体实力相当薄弱
	B.当前我国小城镇发挥集聚、 辐射和带动作用距离目标要求差距很大
	C.用地粗放, 用地浪费严重
	D.土地投入产出效益较高
	7.( )使居民点开始分化, 形成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居民点———乡村, 以商业、 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居民点———城镇
	A.蒸汽机的发明
	B.工业时代的到来
	C.劳动大分工
	D.乡村的衰落
	8.我国的小城镇是在 ( ) 的基础上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A.集市
	B.农业
	C.村落
	D.产业
	9.我国小城镇的初期形式是 ( ), 随着集市贸易的扩大, 统治阶级在集市设置官吏,征收市税, 出现了镇一级的建制。
	A.草市
	B.居民点
	C.村镇
	D.部落
	10.( ) 提出 “控制大城市规模, 合理发展中等城市, 大力发展小城镇” 的城市发
	展方针, 使我国小城镇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A.1980 年
	B.1985 年
	C.1990 年
	D.1975 年
	11.小城镇被称为 ( ), 是城乡接合部的社会综合体, 是镇域经济、 政治、 文化中心
	A.村镇综合体
	B.城乡关联部
	C.城之尾、 乡之首
	D.城之核、 乡之根
	12.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促进我国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原因的是 ( )
	A.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工业化进程加快, 服务业增长迅速, 城镇经济实力增强,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B.我国的城镇人口不断增多, 目前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0% 以上
	C.合并乡镇, 使镇的数量相对增多
	D.大批优质人才进入小城镇
	13.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小城镇建设水平和经济实力逐步
	递减。
	A.从东到西
	B.从南到北
	C.从西到东
	D.从北到南
	14.按地理特征划分, 小城镇可以分为三类, 其中不包含 ( )
	A.平原小城镇
	B.山地小城镇
	C.滨水小城镇
	D.高原小城镇
	15.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小城镇建设的总体目标的是 ( )
	A.合理整合城乡土地
	B.提高设施建设水平
	C.促进人口聚集
	D.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16.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小城镇建设原则的是 ( )
	A.以人为本原则
	B.发展优先原则
	C.生活与生产并重原则
	D.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原则
	17.我国大部分的小城镇是沿着 ( ) 的轨迹形成和发展的
	A.“草市—集镇—小城镇”
	B.“墟—集镇—小城镇”
	C.“墟—市场—小城镇”
	D.“草市—市场—小城镇”
	18.地方驱动型、 城市辐射型、 外贸推动型、 外资促进型是按照 ( ) 的不同对小城镇进行的划分
	A.发展现状
	B.空间形态
	C.发展模式
	D.功能分类
	19.城乡一体化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 )
	A.城乡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转, 在互补性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完全融合, 城乡经济、城乡生产与生活方式、 城乡居民价值观念协调发展
	B.城乡之间生产要素受宏观调节, 在互补性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 城乡经济、 城乡生产与生活方式、 城乡居民价值观念协调发展
	C.城乡之间生产要素受宏观调节, 在互补性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完全融合, 城乡经济、 城乡生产与生活方式、 城乡居民价值观念协调发展
	D.城乡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转, 在互补性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 城乡经济、 城乡生产与生活方式、 城乡居民价值观念协调发展
	20.随着人类对生产方式的改进, 生产力不断提高, 劳动产品有了剩余, 产生了交换的条件, 人们将剩余的劳动产品用来交换, 进而出现了商品通商贸易, 商业、 手工业与农业、牧业劳动开始分离, 出现了人类社会 ( ) 劳动大分工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21.我国特色小镇经历的发展阶段包括 ( )
	A.探索阶段,2014 年浙江省省长李强首提 “特色小镇”
	B.成型阶段,习近平在 《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上做了重要批示
	C.全面推广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为国家发布引导政策, 随后地方政策密集出台,全国各地特色小镇的建设如火如荼
	D.成熟阶段, 党的 “十九大” 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2.珠江三角洲小城镇发展受到外资的影响而得到大力推动, 以下属于其发展模式的是( )
	A.顺德模式
	B.东莞模式
	C.南海模式
	D.中山模式
	23.在我国小城镇发展中, 造成小城镇建设规划布局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包括 ( )
	A.未能从小城镇发展战略高度认识和重视小城镇规划, 小城镇规划落后于小城镇发展
	B.小城镇发挥集聚、 辐射和带动作用距离目标要求差距很大
	C.小城镇规划水平普遍较低
	D.缺少县 (市) 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其实施的组织与协调, 由此造成城镇体系网络、层次不清, 城镇职能难以正确定位
	24.早在5000多年以前, 随着私有制的产生, 商业、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在 ( )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小城镇。
	A.埃及的尼罗河流域
	B.非洲的赞比西河流域
	C.中国的黄河流域
	D.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两河流域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我国小城镇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主要由 ( ) 促成
	A.以工促农的发展模式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D.乡村集镇贸易和乡镇企业发展
	26.A - 居民点; B - 外源型; C - 内源型; D - 小城镇;E - 城镇密集区; F - 地方驱动型; G - 建制镇; H - 东高西低;I - 城乡一体化; J - 外资促进型 1.珠江三角洲小城镇发展是受到外资的影响而得到大力推动的,因此____发展模式是珠江三角洲小城镇发展的主导模式。 2.在____发展模式主导下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内,形成了 “苏南模式” “温州模式” “海安模式” “耿车模式” 以及 “义乌模式”。 3.____阶段是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其主要特征是城乡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转,在互补性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 城乡经济、 城乡生产与生活方式、 城乡居民价值观念协调发展。 4.____是人们定居的场所, 是配置有各类建筑群、 道路网、 绿化系统、 对外交通设施以及其他各种公用工程设施的综合基地。 5.作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增长极,____是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的地域载体, 是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和组合的传承中介。 6.从总体看, 我国小城镇的数量分布及发展层次都呈____状态。 7.地理学将小城镇作为一个区域城镇体系的基础层次, 或将小城镇作为乡村聚落中最高级别的聚落类型, 认为小城镇包括____和自然集镇。 8.从空间形态划分, 我国小城镇整体上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城乡一体, 以连片发展的____形态存在的小城镇; 另一类为城乡界线分明, 以完整、 独立形态存在的小城镇。 9.____小城镇是指通过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 创造有利条件吸引外商投资、 兴办企业而发展起来的小城镇。 10.____小城镇是指在没有外来动力的推动下, 地方政府组织和依靠农民自己出钱出力, 共同建设小城镇各项基础设施, 同时共同经营和管理小城镇。 这一模式又可分为股份型和集资型两种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