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论18秋在线作业2-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学前儿童通过模仿和想象来扮演角色的游戏是: 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学前儿童游戏论18秋在线作业2-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学前儿童通过模仿和想象来扮演角色的游戏是:
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2.教师采用问题的形式,鼓励和引导儿童探索、思考与表达的言语方法是:
A.说明
B.描述
C.建议
D.提问
3.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
A.象征性游戏
B.感觉运动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4.教师通过言语协商性地要求或暗示儿童去做什么和如何做,强调对儿童游戏行为的引导的言语方法是:
A.询问
B.描述
C.建议
D.提问
5.儿童能够留意身旁其他幼儿的活动或加入对方的游戏中,但没有建立大家一致的共同目标,这一游戏形式是:
A.独自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6.儿童能够分辨现实中的我与游戏中扮演的角色,这说明儿童具有了:
A.角色行为
B.角色扮演
C.角色意识
D.以物代物
7.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时机是:
A.儿童有能力进行游戏时
B.儿童出现认知冲突时
C.儿童能独立进行游戏时
D.儿童专注于游戏时
8.游戏期现象的提出者是:
A.席勒
B.格鲁斯
C.德可乐利
D.欧文
9.从唯心主义的哲学观出发,将游戏的本质归结为生物性本质的教育家是:
A.福禄培尔
B.皮亚杰
C.列昂捷夫
D.乌申斯基
10.婴幼儿反复地拍击盆子里的水或绕着房间四周跑,这种游戏形式是:
A.感觉运动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二、 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游戏的觉醒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A.当缺乏刺激时机体采取游戏方式来提高觉醒水平
B.儿童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精力之外还有剩余精力
C.机体具有维持体内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
D.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
E.当有新异刺激时机体采取探究的方式来降低觉醒水平
2.儿童在游戏中的动作包括:
A.探索动作
B.剪贴动作
C.象征动作
D.嬉戏动作
3.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的贡献有:
A.强调象征的发展是儿童与成人相互作用的结果
B.强调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
C.赋予游戏以更为积极的重要价值
D.对于前苏联学前教育实践有重要影响
E.强调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
4.皮亚杰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
A.游戏的动机是心理生活的唯乐原则
B.游戏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C.游戏是儿童巩固概念的方法
D.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
E.游戏的发展受儿童认知水平的制约,并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相适应
5.制定游戏的组织实施计划时应注意的问题有:
A.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培养儿童良好的游戏习惯
B.确定游戏的目标并使之具体化
C.依据游戏目标有计划地投放材料
D.将游戏与其他教育活动及生活活动相联系
E.对游戏计划的实施情况做出反馈
6.游戏是儿童主体性活动的表现是:
A.游戏是儿童的主动的活动
B.游戏是儿童的生理性活动
C.游戏是儿童的群体性活动
D.游戏是儿童的独立性活动
E.游戏是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7.教育学中游戏的内涵包括:
A.游戏是学前儿童有目的、有意识、积极的反映活动
B.游戏是学前儿童现实生活的反映
C.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D.游戏是学前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愉快的活动
E.游戏是学前儿童的重要活动
8.玩具的搭配关系对儿童游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对儿童游戏主题的影响
B.对儿童游戏范围的影响
C.对游戏对象的影响
D.对游戏时间的影响
E.对游戏场地的影响
9.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个体因素包括:
A.儿童年龄
B.儿童性格
C.儿童能力
D.儿童性别
E.儿童兴趣
10.规则游戏包括:
A.角色游戏
B.智力游戏
C.体育游戏
D.音乐游戏
E.娱乐游戏
三、 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弗洛依德认为儿童游戏的动机是剩余精力的发泄。
A.错误
B.正确
2.游戏的主题应全部由教师来规定。
A.错误
B.正确
3.象征动作是指在表象作用支配下的想象性虚构性动作,象征性动作包括以一物假装代替另一物来使用。
A.错误
B.正确
4.游戏的规则是指关于动作顺序以及在游戏中被允许的或被禁止的活动的规定。
A.错误
B.正确
5.席勒认为游戏对对儿童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A.错误
B.正确
6.规则游戏没有明确的任务、玩法、规则和结果。
A.错误
B.正确
7.规则游戏中游戏者不一定要遵守规则。
A.错误
B.正确
8.平行游戏是儿童和同伴进行的相互模仿、操作相同或相近玩具、运用相同或相似玩法的游戏,儿童之间的相互交往时有发生,彼此和谐相处,但在游戏中没有合作行为。
A.错误
B.正确
9.以物代物是指用一种物体代替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体,并且能够用被代替物的名称命名当前的物体。
A.错误
B.正确
10.以物代物的发生在时间上要早于情景转变。
A.错误
B.正确
11.自我中心化是学前儿童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特点。
A.错误
B.正确
12.大班儿童能够提出游戏的主题。
A.错误
B.正确
13.学前儿童游戏的评价是指对学前儿童游戏的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就是指对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评价。
A.错误
B.正确
14.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唯一有效手段。
A.错误
B.正确
15.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过分强调成人与教育在游戏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A.错误
B.正确
16.儿童寻求或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
A.错误
B.正确
17.游戏行为是指儿童在游戏中的一切行为表现方式,它构成了游戏的外壳,任何一种游戏都是通过其外在的形式而表现出来的。
A.错误
B.正确
18.剩余精力说、前练习说和游戏的觉醒理论都属于早期经典的游戏理论。
A.错误
B.正确
19.福禄倍尔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
A.错误
B.正确
20.游戏性体验是游戏活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成份和构成因素。
A.错误
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