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18秋在线作业3-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立法机关的主要职责是() A.监督 B.管理 C.立法 D.审判 2.在政策执行前和政策执行后两个时间点
公共政策分析18秋在线作业3-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立法机关的主要职责是()
A.监督
B.管理
C.立法
D.审判
2.“在政策执行前和政策执行后两个时间点上,分别对有公共政策和无公共政策两种情况进行前后对比,然后再比较两次对比结果,以确定公共政策的效果。”这是前后对比法中政策评价常用基本方法中哪一种()
A.“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B.简单“前-后”对比分析
C.实验性对比分析
D.“有-无”对比分析
3."政策是否坚持了社会公正的原则"这是本着政策评估的哪一标准()
A.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
B.政策评估对社会的影响
C.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
D.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和范围
4.这项标准的确立是为了衡量政策所取得的成果,是在比较政策的实际结果和理想结果之后,对政策达到预期目的的程度和范围进行分析。这里的“标准”指的是哪项标准()
A.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B.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和范围
C.政策对社会的影响程度
D.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
5.政策评估的监控是为了()
A.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或正确性
B.保证政策预期效果的可获得性
C.保障公民免受不公正对待
D.保证政策结果信息的真实性及政策知识的发展
6.“对评估者、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不做硬性规定,对评估的最终结论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团体和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对政策的各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评价”这属于哪种评估类型()
A.正式评估
B.非正式评估
C.前评估
D.后评估
7.我国行政机关内自我监督体系中最强有力的手段是()
A.专门行政监察
B.由上对下监控和由下对上监控
C.业务性的监控
D.专业性的监控
8."新闻媒体尽可能多反映百姓心声,并对政府形成较强的舆论压力,以促使国家有效地制定与实施政策。"这是完善政策监督机制的哪种手段()
A.建立健全公共政策法律规范
B.完善公共政策监控辅助手段
C.提高政策监控者素质和水平
D.加强公民和新闻媒体的监控
9."将政策执行前的倾向线投射到政策执行后的某一时间点上,代表若无该政策的实施此点会发生的情况,然后与政策执行后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以确定政策的实际效果。"这是前后对比法中政策评价常用的基本方法中的哪一种()
A.简单“前-后”对比分析
B.“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C.“有-无”对比分析
D.实验性对比分析
10.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手段是()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评估
D.政策终结
二、 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下面属于政策评估的障碍的是()
A.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B.政策影响的广泛性
C.政策资源的混合和相关政策的重叠
D.政策问题的复杂性与政策主体相关人员的抵制
2.科学的抉择方案要遵守的规则有()
A.全体一致同意规则
B.多数抉择规则
C.赞成投票规则
D.淘汰投票规则
3.政策评估标准包括()
A.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
B.政策评估的主观标准
C.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
D.政策评估的目标标准
4.价值分析中,常见的价值选择标准主要有()
A.目的论
B.义务论
C.本质论
D.品德论
5.评估方案必须以书面的形式系统、详细地说明哪些内容()
A.评估者与评估对象
B.评估目的
C.评估标准
D.评估方法
6.评估应以()为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不加区别,一概而论。
A.有效性
B.时间性
C.必要性
D.可行性
7.现阶段,应从哪些方面完善公民参与机制()
A.公民参与执行计划
B.公民参与执行监督
C.公民参与执行评估
D.公民参与执行实验
8.内部评估可分为()
A.由媒体进行评估
B.由具体执行人员自己实施的评估
C.由专职评估人员进行的评估
D.由公共部门以外的评估者对政策进行评估
9.政策执行人员的政策水平主要与哪些素质直接相关()
A.专业技术水平
B.实际工作经验
C.效忠国家的信念
D.自律的精神
10.政策执行的法律方式的特点在于()
A.严格的强制性
B.相对高的稳定性
C.普遍的约束性
D.准确性
三、 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社会文化环境是对公共政策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状况,包括人口规模、性别与年龄比例、地区和民族分布、社会道德风尚、社会群体的职业构成、人口素质等。
A.错误
B.正确
2.如果活动针对的是特定的公共政策问题,而且通过创新活动解决了这些问题,那么,这些活动就是创新活动
A.错误
B.正确
3.所谓的政策调整,也就是在政策监督和控制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A.错误
B.正确
4.司法监督与立法监督、行政监督的显著区别是:它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度,是国家适用法律监督上运用强制力来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
A.错误
B.正确
5.分析的内容不涉及价值判断,只涉及事实判断。
A.错误
B.正确
6.组织的终结不会影响到组织中人员的利益,所以不会受到抵制
A.错误
B.正确
7.在实施评估的过程中,评估者应该坚持评估材料的完整性和具体分析的科学性两个原则
A.错误
B.正确
8.明确组织权责即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权利责任关系。
A.错误
B.正确
9.一般而言,主要从五个方面考察决策主体的合法性,包括管理只能、机构设置、人员组合、权责体系、组织经费。
A.错误
B.正确
10.不同的政策之间、现在和过去的政策之间不需要保持一定的内在联系,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在基本精神上也不必保持统一。
A.错误
B.正确
11.工具创新战略是指公共政策创新主体根据创新战略方针和原则,选择合适的工具服务于政策创新,使公共政策创新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实现公共政策创新目标。
A.错误
B.正确
12.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的中心环节
A.错误
B.正确
13.所谓政策方案的抉择就是在评估各种政策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最后选择出几个政策方案的过程。
A.错误
B.正确
14.功能是政府为了满足民众的需要而提供的服务,但是它并不代表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
A.错误
B.正确
15.政策调整的目的是保证政策的顺利运行,以取得预期的目标
A.错误
B.正确
16.所谓目标群体,就是公共政策直接作用于影响公众群体和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A.错误
B.正确
17.政策方案评估包括价值评估、可行性评估、效果评估、风险评估等。
A.错误
B.正确
18.后评估主要是指由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以外的评估者对政策进行评估。
A.错误
B.正确
19.根据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需要,遵循有效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精选评估对象,才能使评估收到最佳效果
A.错误
B.正确
20.构建公共政策执行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以畅通信息传播和反馈渠道,尽量避免或减少政策信息的不对称性,是防止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和提高公共政策执行效率的重要途径。
A.错误
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