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二)19春在线作业2-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我的词性是() A.疑问代词 B.指示代词 C.人称代词 D.己身代词 2.姜氏欲之
古代汉语(二)19春在线作业2-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我”的词性是()
A.疑问代词
B.指示代词
C.人称代词
D.己身代词
2.“姜氏欲之,焉辟害?”中“焉”的词性和意义是()
A.助词,哪里
B.助词,怎样
C.代词,哪里
D.代词,怎样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中的“彫”与“凋”的关系是()
A.古今字
B.异体字
C.通假字
D.繁简字
4.“权使其士,虏使其民。”中“权”与“虏”的特殊用法是()
A.名词使动用法
B.名词的意动用法
C.名词用作动词
D.名词做状语
5.下面的句子中,属兼语句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C.人十能之,己千之
D.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6.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是()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B.“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C.舍瑟而作
D.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7.“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千”的用法是()
A.形容词用作名词
B.量词用作形容词
C.名词用作动词
D.数词用作动词
8.“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中“经”的文中义是()
A.经过
B.上吊
C.经书
D.道路
9.“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中的第二个“好”字是()
A.动词,喜好
B.形容词,美好
C.名词,美女
D.副词,非常
10.“异乎三子者之撰”中的“撰”的文中义是()
A.才干
B.观点
C.撰写
D.著作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1.下列句子中,“于”属引进行为主动者的有()() ()()
A.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
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C.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2.下列各句中“与”字不是语气词的有()()()()
A.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B.求,无乃而是过与
C.于予与于何诛
D.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3.下列各句中的“以为”的词义为“认为”的是()()()()
A.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B.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D.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14.下列句子里含有介词“以”的有()()()()
A.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B.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C.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D.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15.关于“权,然后知轻重。”中的“权”,说法正确的是()()()()
A.权,秤锤,这里用如动词
B.“权”的文中义为权衡利弊
C.“权”的文中义为称东西
D.权,黄华木,这里用如动词
16.关于“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个“恶”和第一个“好”都是动词
B.第二个“恶”和第二个“好”都是形容词
C.第二个“好”是美好的意思
D.“色”指容貌。
17.下列句子中,是被动句的是()()()()
A.卻克伤于矢
B.父母宗族,皆为戳没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蔓草犹不可除
18.下列各句中,有介词“以”宾语前置情况的是()()()()
A.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B.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C.吾道一以贯之
D.纣以为恶,醢鬼侯
19.关于“夫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说法正确的是()()()()
A.“夫子”是句子的主语
B.“疾”是“疾病”的意思
C.第二个“夫”是指示代词
D.句子中的“之”两个都是代词。
20.下列句子中,“者”字是指示代词的是()()()()
A.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B.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C.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D.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2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中的“焉”是兼词,相当于“于是”。
22.“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中“于”字是介词,它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陈涉”与“刘氏”。
23.“今之从政者殆而!”与“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中的两个“殆”字词义相同。
24.“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中“死”是对动用法。
2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中的“胖”的文中义“肥胖。”
26.“群臣莫对。”中的“莫”字的词性是肯定性的无定代词。
2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水”是名词做状语。
28.“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中“谅”的文中义是道义上的固执
29.“王顾左右而言他”中的“他”属于旁指代词。
30.“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中有宾语前置情况。
31.“问丧于夫子乎?”中“丧”的文中义是“丢官”。
32.省略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省略句子的某个成分,省去的部分不能补出来。
33.“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中“厉”的文中义是“病,使困苦”。
34.现在最通行的《礼记》注本《礼记注疏》,是东汉杜预作的注,唐孔颖达作的疏。
35.“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中“缘”的意思是 攀登
36.在被动句中,主语是谓语所表行为的施事者,不是其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37.“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中“来” 的特殊用法是为动用法,可翻译为“为……来”
38.“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中“相”字是辅佐的意思。
39.“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中“小”字是使动用法。
40.“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中“之”是动词,“到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