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古代汉语(2)18春在线作业2【参考答案】

作者:佚名 字体:[增加 减小]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8-08-05 09:12

古代汉语(2)18春在线作业2-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称为( ) A.脱文 B.空文 C.白字 D.如字 2.词义从原义过度到新义后,反
古代汉语(2)18春在线作业2-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称为( )
A.脱文
B.空文
C.白字
D.如字
 
 
2.词义从原义过度到新义后,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也随之收敛,使新义成了古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做
A.词义扩大
B.词义缩小
C.词义转移
D.词义改变
 
 
3.《逍遥遊》“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其中“夭阏”属于
A.附音词
B.连绵词
C.合成词
D.词组
 
 
4.“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有室之用 ”中“牖”的意思是( )
A.户主
B.门户
C.房门
D.窗户
 
 
5.下列对同义词“耻”和“辱”的辨析中,表述完全准确的是
A.二者程度深浅轻重不同:“耻”的程度较轻,“辱”的程度较重。
B.二者感情色彩不同:“耻”为中性词,“辱”含贬义。
C.二者语法功能不同:“耻”常用作意动,“辱”带用作使动。
D.二者侧重的方面不同:“耻”侧重用于事件,“辱”侧重用于人
 
 
6.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结果使新义成了古义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演变叫
A.词义缩小
B.词义扩大
C.词义转移
D.词义改变
 
 
7.不附带注解的文章,称为( )
A.脱文
B.多文
C.衍文
D.白文
 
 
8.《逍遥遊》“背 负 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其中“夭阏” 属于( )
A.附音词
B.连绵词
C.合成词
D.词组
 
 
9.关于“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中的“瓠落”,说 法正确的是( )
A.连绵词
B.附音词
C.合成词
D.叠音词
 
 
10.近体诗押韵要依照( )
A.切韵
B.广韵
C.唐韵
D.平水韵
 
 
二、 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在先秦古声母研究的成就中,哪些是清人钱大昕提出的是
A.娘日归泥
B.古无轻唇音
C.古无舌上音
D.喻四入定
 
 
2.关于三十六字母,说法正确的是
A.三十六字母中次浊的有: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
B.三十六字母中次清的有:滂敷透彻清穿溪
C.三十六字母中全浊的有: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
D.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的是唐代末年宋代初年的声母系统
 
 
3.下列词语属于连绵词的是
A.披靡
B.瓠落
C.扶摇
D.布衣
 
 
4.下列各例 中的“然”词义相同的是
A.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B.所渐者使之然也
C.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D.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5.关于“屦、履”,说法正确的是()()()()
A.战国时代前,表示“鞋”义一般用“屦”
B.“履”本是动词“踩”的意思
C.战国以后,“履” 有了鞋的意思
D.两词由于词义的时代性形成了同义词
 
 
6.下面各 句中,有使动用法这一特殊语法现象的是
A.坚甲厉兵以备难。
B.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C.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D.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
 
 
7.关于“古无舌上音”,说法正确的
A.古无舌上音即上古时没有舌上音“知、彻、澄”。
B.中古时的舌上音“知、彻、澄”来自于“端、透、定”。也的。
C.这种说法是钱大昕提出
D.钱大昕是清代学者。
 
 
8.古代汉语中的复音词可以分为
A.连绵词
B.叠音词
C.附音词
D.合成词
 
 
9.下面哪些是从音节的角度划分词的( )( )( )( )
A.单音词
B.复音词
C.双音词
D.多音词
 
 
10.下边属于词义扩大的有()()()()
A.齿
B.门
C.河
D.领
 
 
三、 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50 分)
1.词汇学上的活用变义和语法学上的词类活用有区别也有联系
A.错误
B.正确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中存在的特殊语法现象是意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3.近体诗与古体诗在用韵上是不同的。
A.错误
B.正确
 
 
4.“蓄、养”习惯用法不同, “畜”习惯上用于养禽兽。 “养”习惯上指养人
A.错误
B.正确
 
 
5.读为、读曰是音韵术语。这两个术语总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A.错误
B.正确
 
 
6.引申义是从本义发展引申来的。
A.错误
B.正确
 
 
7.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用来指明古籍中丢失文字的现象。
A.错误
B.正确
 
 
8.根据字形和词义的联系,厲的本义是磨刀石。
A.错误
B.正确
 
 
9.现在通行的《礼记》,是东汉杜预作的注,唐孔颖达作的疏,这就是所谓 的《礼记注疏》,是最通行的注本。
A.错误
B.正确
 
 
10.声训是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解释词义的方法。
A.错误
B.正确
 
 
1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是格律诗。
A.错误
B.正确
 
 
12.齐王闻之,君臣恐惧。”中的“恐惧”是一个连绵词,指害怕的样子。
A.错误
B.正确
 
 
1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A.错误
B.正确
 
 
14.引申义有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或称为近引申和远引申
A.错误
B.正确
 
 
15.“适莽苍者,三飡而反”中“飡”与“餐”是异体。
A.错误
B.正确
 
 
16.“之二虫又何知?” 中“之”是指示代词。
A.错误
B.正确
 
 
17.“则举图而委,效玺而请兵矣”与“ 诸将效首虏”两句中“效”的词义相同。
A.错误
B.正确
 
 
18.“去以六月息 也”中“去”的意思是离开。
A.错误
B.正确
 
 
19.偏义复词其意义究竟是偏在哪个语素上,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确定。
A.错误
B.正确
 
 
20.《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 表 ,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
A.错误
B.正确
 
Tag:  

作业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论文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合作加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时间:
8:30-24:00(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