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德育原理18春在线作业2【参考答案】

作者:佚名 字体:[增加 减小]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8-08-03 23:47

德育原理18春在线作业2-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德育过程各要素及其复杂多变的组合关系是否( ),是德育过程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A.多元化
德育原理18春在线作业2-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德育过程各要素及其复杂多变的组合关系是否( ),是德育过程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A.多元化
B.和谐一致
C.一致化
D.统一化
 
 
2.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德育活动指明发展方向的是 ( )。
A.德育目标
B.德育内容
C.德育方法
D.德育效果
 
 
3.“德”或“德性”的概念,在最初出现的时候,泛指人一切优异的
A.品质和特性
B.思想和言行
C.言论
D.行为举止
 
 
4.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 )要素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A.知、情
B.意、行
C.知、情、意、行
D.知、行
 
 
5.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的关系。
A.启发与促进
B.教育与发展
C.指导与反思
D.教育与被教育
 
 
6.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 )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
A.受教育者
B.德育内容
C.同事
D.德育方法
 
 
7.历史上许多教育家、思想家所倡导的“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全面发展式”的教学、“全人式”的教学、“通才式”的教学等,都是( )的体现。
A.狭义的教育性
B.广义的教育性
C.教育性
D.教学性
 
 
8.教育爱不仅具有增进教师或教育行业文明的伦理意义,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它还内含着巨大的教育能量,是做好教育工作的( )。
A.内在需要
B.外在需要
C.本质需要
D.基本需要
 
 
9.实践证明,各方面对德育目标的认同感越高,教育影响的一致性程度就越好,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从教育对象来说,目标的认同感意味着要努力把德育目标转变为受教育者的
A.自我要求
B.自我追求
C.自我认证
D.自我体验
 
 
10.教育爱是从教师尊重关爱学生这一职业道德规范中引伸出来的一个教育学的概念和伦理学概念,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 )。
A.教育方法
B.教育艺术
C.教育理论
D.教育模式
 
 
二、 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贯彻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原则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是()。
A.要注意培养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B.要善于通过集体教育学生
C.抓好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来巩固和发展班集体
D.发挥集体的巨大的教育功能
 
 
2.德育管理它总是依据一定的目标,对德育中人、财( )等因素进行必要的调节和控制,进而保证德育各因素的协调一致,优化组合,符合预期目的实现的需要。
A.物
B.时间
C.空间
D.信息
 
 
3.心理咨询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的方式有()。
A.现场咨询
B.匿名咨询
C.通信咨询
D.专题咨询和专栏咨询
 
 
4.班集体具有的德育功能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
A.对学生思想的强化、矫正功能
B.对个性发展的促进功能
C.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功能
D.对学生行为和活动的组织管理功能
 
 
5.德育目标价值整合应予把握的几方面问题是
A.个人与社会
B.适应与超越
C.要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
D.要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
 
 
6.如果简单地把德育过程看成就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在实践上有可能产生的几种倾向是
A.会导致盲目相信德育过程(正面)效果的必然性
B.会导致“以过程代替结果”的现象,而不注意对实际效果的分析评价
C.会导致盲目地把德育效果与德育过程等同起来
D.会导致德育工作越来越走向形式化
 
 
7.集体中那种在( )高度相容的人际关系,是集体中最有深远性的凝聚力量和发展动力。
A.心理上
B.情感上
C.道德上
D.知识上
 
 
8.在维护和发展社会关系上,德育的功能主要体现有
A.培养具有一定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意识的人来维护和巩固社会关系
B.帮助社会消除不良的思想意识和陈旧习俗,建立和完善新的思想道德体系
C.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文化传统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
D.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9.德性之教,要善于引发感悟,以各种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去
A.感悟人际
B.感悟群体
C.感悟生活
D.感悟学习
 
 
10.德性化社会的建设需要首先做好的几方面工作是
A.赋予制度正义的理
B.良好的政风的形成
C.倡导良好的德性生活
D.全力加强物质文明的建设
 
 
三、 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自我修养也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德育方法。古代很多教育家都很强调这一点。提倡“自省”、“自讼”。把:“吾日三省吾身”当作“积善成德”的重要之道。
A.错误
B.正确
 
 
2.班集体是学生基于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而形成的,一旦选择或参加了这样的集体,他们就常常把集体的兴衰与自身的利益、自身的荣辱联系在一起。
A.错误
B.正确
 
 
3.人的为德甚至尚德的本性,使人必然讲究德性,过一种德性生活 。
A.错误
B.正确
 
 
4.说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就是意味着教学惟一,其它的教育途径 并不重要。
A.错误
B.正确
 
 
5.在德育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和坚持实践性,注意组织引导学生多方面活动和交往,因为,多方面活动和交往能使人获得各种各样的肯定和否定的内心体验,认识来自社会各种要求的必要性和无用性 ,高尚性和落后性。
A.错误
B.正确
 
 
6.德育过程管理除要遵照德育工作规律、进行科学实施外,还要树立效 益观念、注重实际效果。
A.错误
B.正确
 
 
7.在实际上,知识的内化程度和知识素养对人理解思想道德要求,对人道德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道德情感的升华并并具有多大的影响。
A.错误
B.正确
 
 
8.良好、科学的德育过程往往产生良好的德育效应,而违背教育规律,缺乏科学组织的德育过程,则难以达到预期效应,有的甚至产生负效应。
A.错误
B.正确
 
 
9.德育意识主要是对直接关系到德育效果的各种因素(如德育决策、德育投入、德育模式等)具有直接影响或决定作用,其对德育效果的影响是直接的。
A.错误
B.正确
 
 
10.人际关系是衡量班集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有效进行教育的重要基础,或者说是影响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一种重要环境和条件。
A.错误
B.正确
 
 
11.活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能够促进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交往,活跃集体生活。有处于班集体树立正确的舆论,形成良好的班风,实现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A.错误
B.正确
 
 
12.伴随一定教学形式的活动要求、纪律以及活动氛围等等,对学生理解并接受外部教育要求,形成一定的品德,并不具有引导性。
A.错误
B.正确
 
 
13.教育的人道性并不等于教育的社会性,并不是以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来取代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A.错误
B.正确
 
 
14.进行德育的空间,不只是在以德育自身为目的的专门教育活动方面,也包括日常的整体教育活动方面。
A.错误
B.正确
 
 
15.运用陶冶教育法,教育者应自觉、经常地用自身的人格、情感等去感化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能言传、言教,而且要善于身教、情教、德教。
A.错误
B.正确
 
 
16.德育过程是指德育工作实施过程,良好的德育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德育工作实施的质量,即取决德育过程的质量。
A.错误
B.正确
 
 
17.长善救失,即发扬积极原则克服消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发现并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因势利导、长善救失。
A.错误
B.正确
 
 
18.在理论上认识教育爱的广泛性是比较难的,在实践上要真正做到爱的广泛性对教师来说,则是比较容易的。
A.错误
B.正确
 
 
19.在现实德育中,可以对德育进行广义或狭义的探讨,对什么是德育的确切任务和内容,什么不应该是,都是可以讨论的。
A.错误
B.正确
 
 
20.教育性在教学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予以重视,必须予以认真落实和体现的根本使命。没有了教育性,教学也就失去了育人的实质或根本。
A.错误
B.正确
 
Tag:  

作业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论文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合作加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时间:
8:30-24:00(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