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4(本科)》23年12月作业考核-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90 一、单选题 (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和完善社
《形势与政策4(本科)》23年12月作业考核-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90
一、单选题 (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 )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A.市场
B.政府
C.企业
D.国家
2.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 ),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系统谋划,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是指导做好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A.《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B.《关于我国全面推进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C.《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
D.《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规划纲要》
3.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保障( )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A.种子
B.永久基本农田
C.粮食和重要农产品
D.高标准农田
4.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 )万亿元。
A.100
B.110
C.114
D.120
5.“十四五”时期,我国要推进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全程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下列关于“无废城市”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无废城市”意味着城市没有固体废物产生
B.“无废城市”旨在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C.“无废城市”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
D.“无废城市”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
6.2022年我国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68653万吨),比上年增加74亿斤,增长0.5%,实现粮食生产( )。
A.十三连丰
B.十六连丰
C.十八连丰
D.十九连丰
7.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A.830
B.831
C.832
D.835
8.2021年8月19日,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贺匾上题词( )。
A.“建设美丽幸福西藏 共圆伟大复兴梦想”
B.“凝聚民族大团结力量 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C.“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
D.“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
9.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
A.直接民主
B.间接民主
C.协商民主
D.全过程人民民主
10.《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全面落实( )。
A.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
B.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C.大食物观
D.耕地优先序
11.“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 )为重点战略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A.节能
B.减排
C.降碳
D.增效
1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提出和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 )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A.政治建设
B.思想建设
C.组织建设
D.制度建设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A.基本优势
B.主体优势
C.唯一优势
D.最大优势
1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村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以下不属于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措施的是( )。
A.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B.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
C.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D.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15.( )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A.勇于自我革命
B.以人民为中心
C.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D.与时俱进、永不僵化
16.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办好中国的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A.教育发展道路
B.全民教育
C.义务教育
D.经济发展道路
17.2023年2月6日,( )发生两次7.8级地震,给该国及周边国家造成严重影响。
A.土耳其
B.叙利亚
C.黎巴嫩
D.乌克兰
18.下列( )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
A.乡村建设行动
B.乡村教育行动
C.乡村服务行动
D.乡村设施行动
19.( )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世界形势做出的一个重大判断,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局势的根本遵循。
A.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C.中美关系很可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D.中国的整体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20.2021年是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周年。
A.四十
B.四十五
C.五十
D.六十
21.2021年10月9日,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最根本的问题。
A.道路
B.发展
C.制度
D.脱贫
22.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我们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综合交通网突破( )万公里。
A.300
B.400
C.500
D.600
23.2022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 )周年。
A.23
B.24
C.25
D.27
24.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 )。
A.成为东亚霸主
B.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C.成为世界霸主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5.(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A.发展
B.高质量发展
C.稳定
D.改革
26.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就像人们讲的要调理好统摄全身阴阳气血的任督二脉。在我国发展现阶段,畅通经济循环最主要的任务是( )有效畅通。
A.需求侧
B.投入和产出
C.供给侧
D.分配和流通
27.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对于我们这们大的经济体而言,保持经济( )运行至关重要。
A.快速
B.健康
C.合理
D.平稳
28.“十三五”时期,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 )人。
A.十亿
B.十一亿
C.十二亿
D.十三亿
29.下列有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时间表,表述正确的是( )。
A.到2025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B.到203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C.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D.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30.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树立(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
A.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
B.大食物观
C.高标准农田建设机制
D.新发展理念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15 分)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意味着( )
A.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B.科学社会主义在 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C.中国已经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 成为世界的强国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2.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它们是( )
A.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B.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C.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成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33.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 )和( )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
A.森林
B.江河
C.草原
D.湖海
34.全面小康,是( )
A.“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
B.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
C.城乡区域发展的小康
D.是全世界人民的小康
35.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 )和( )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
A.生态环境
B.收入水平变化
C.养老保险
D.两不愁三保障
三、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15 分)
36.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37.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38.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分好蛋糕比做大蛋糕更重要”,分配应优先于发展。( )
39.民主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
40.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彻底认识到了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别人,就是为国家作贡献。
四、简答题 (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
4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请简述“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