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东北财经 > 东财在线 >

东财18秋《社会学B》在线作业一(随机)【答案】

作者:apycfd

东财《社会学》在线作业一(随机)-0027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于____。 A.19世纪中叶 B.1911年 C.1949年 D.1979年 2.拟剧论的倡导者是
东财《社会学》在线作业一(随机)-0027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于____。
A.19世纪中叶
B.1911年
C.1949年
D.1979年
 
 
2.拟剧论的倡导者是( )。
A.赫伯特·H·海曼
B.乔治·霍曼斯
C.埃里森
D.欧文·戈夫曼
 
 
3.____是指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而采取的各种原则或方针。
A.社会制度
B.社会控制
C.社会政策
D.社会规范
 
 
4.“近水楼台”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相互交往过程中( )的必要性。
A.活动空间接近
B.群体成员间的接触时间长
C.群体成员间的相互交往比较自由
D.交往各方角色、地位间的社会差异较小
 
 
5.____是家庭关系的起点和基础。
A.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B.夫妻关系
C.婆媳关系
D.祖孙关系
 
 
6.在( )中,妇女逐渐走出家庭,并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所具有的价值开始显现出来。
A.普那路亚家庭
B.对偶家庭
C.古典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D.现代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7.群体存在的基础,从社会成员个体方面看,____是群体得以维持的根本。
A.互动关系
B.交换关系
C.人际关系
D.社会关系
 
 
8.人们在实践角色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许多事前预料不到的困难、挫折或新情况,因此,角色的扮演者不得不随机应变地创造出一些过去为这一角色所不具有的行为规范。这个过程实际上是____过程。
A.角色选择
B.角色建设
C.角色领悟
D.角色选择
 
 
9.下列有关冲突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团体间的冲突有利于增进团体内部的团结
B.冲突不利于社会变迁
C.冲突对方所争夺的目标既可相同也可不同
D.冲突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打败对方
 
 
10.下列哪一个不是影响组织目标的因素( )。
A.自然环境
B.社会文化环境
C.组织内部不同层次的目标
D.组织目标的参与者
 
 
11.按流动主体的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大批进城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属于____。
A.代际流动
B.群体流动
C.个人流动
D.水平流动
 
 
12.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不断深化,社会成员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发挥着不同的职能。这是社会分化中的( )分化。
A.水平
B.垂直
C.横向
D.纵向
 
 
13.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变迁理论,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生产力和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
C.生产关系和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矛盾
 
 
14.从空间性上看,大学属于( )。
A.法定社区
B.自然社区
C.专能社区
D.精神社区
 
 
15.____认为,群众的特征表现为有意识的人格已经消失,无意识的人格占据主导地位,情绪和观念感染、暗示的影响使群众心理朝某一方向发展,并具有将暗示的观念立即转变为行动的倾向。
A.模仿理论
B.感染理论
C.匿名理论
D.控制转让理论
 
 
16.一位女工程师,在家里是丈夫的妻子,父母的女儿,儿子的母亲,在单位里是工程师,对老同学又是朋友,对客人又是主人......,由此形成了一个( )。
A.社会角色
B.角色集
C.规定性角色
D.自致角色
 
 
17.在我国,由于二元经济结构和户籍制度的长期存在,使我国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在入学和就业机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种由于户籍制度所导致的对农村青年不利的社会化机制,是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 )。
A.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B.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C.代差问题
D.社会发展迅速
 
 
18.“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初级群体的( )特点。
A.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B.成员之间难以替代
C.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
D.整合程度较高
 
 
19.群体凝聚力也称群体内聚力,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下列有关群体凝聚力影响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个人与群体间遵循互惠原则
B.成员在群体中的关系结构遵循一致性和互补性原则
C.具有权威的领导和成员对此权威的认同和拥护是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必要条件
D.一个不存在内部分裂的群体面临环境的巨大压力和威胁时凝聚力会减弱
 
 
20.下列关于种姓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
A.种姓制度与印度次大陆的文化以及印度教的轮回观念紧密相连
B.种姓制度实行族内婚
C.种姓制度最高为刹帝利
D.种姓制度认为一个人在社会分层中的地位是一出生即确定的
 
 
二、 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生命历程理论在考察宏观的社会结构与个体的生命历程间的关系式的要点有( )。
A.生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B.生命相关性
C.生命的时间安排
D.人的能动性
 
 
2.初级群体的控制手段可以有( )。
A.习惯
B.风俗
C.伦理道德
D.群体意识
 
 
3.关于社会交换论的观点,正确的是( )。
A.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一种交换行为
B.行动者对某类既定资源的需求强度越大,这种资源对他就越有价值,对掌握资源者对行动者来说,权力也就越大
C.着眼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外显行为,用代价和报酬来分析社会关系
D.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
E.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霍曼斯、布劳和欧文·戈夫曼
 
 
4.一般地,家庭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
A.复合家庭
B.主干家庭
C.核心家庭
D.单亲家庭
E.单身家庭
 
 
5.下列哪些是角色距离现象的具体表现( )。
A.军纪不严的士兵
B.衣冠不整的教授
C.与儿童玩耍的成年人
D.退休后的老同志回到家中
 
 
6.社会化的社会主体包括( )。
A.家庭
B.学校
C.同龄群体
D.工作单位
E.大众传播媒介
 
 
7.关于社会控制的论述正确的是:( )。
A.社会控制主要表现为外在社会力量的施加
B.社会控制建立在既定的社会规范基础上
C.社会控制不排除个人内在约束力的发挥
D.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实行制约和限制
 
 
8.在《集合行为理论》(1963)一书中,斯梅尔塞认为集合行为需要具备几个基本条件:( )。
A.环境条件
B.结构性压力
C.普遍情绪的产生或共同信念的形成
D.诱发因素
E.行为动员
F.社会控制能力
 
 
9.规章条例属于哪种社会控制手段( )。
A.积极的社会控制
B.消极的社会控制
C.正式控制
D.非正式控制
E.外在控制
F.内在控制
G.硬控制
H.软控制
 
 
10.下列哪些属于硬控制( )。
A.风俗
B.习惯
C.政权
D.法律
E.纪律
F.伦理道德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