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0009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 。
	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2.运动是物质的( ) 。
	A.唯一属性
	B.根本属性
	C.特殊属性
	D.偶然属性
	3.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 ) 。
	A.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
	B.生产关系的性质
	C.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D.上层建筑的性质
	4.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5.社会基本矛盾是( ) 。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B.社会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的矛盾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6.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 ) 。
	A.一定社会中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B.一定社会中生产方式各方面的总和
	C.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各方面的总和
	D.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7.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 。
	A.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C.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D.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定的
	8.“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 ) 。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9.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区别新生事物与旧事物只能( ) 。
	A.以出现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
	B.以外在形式和现象上是否新奇为依据
	C.以是否符合历史前进方向为依据
	D.以暂时的力量强弱为依据
	10.在意识对物质是否有能动作用的问题上,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 。
	A.夸大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1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
	A.意识是主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是客观形式和主观内容的统一
	D.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12.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思想关系
	D.家庭关系
	1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 ) 。
	A.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14.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 。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15.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拆衷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16.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1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1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19.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
	A.两种不同的道路
	B.两种不同的状态
	C.两种不同的方式
	D.两种不同的结果
	2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21.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 ) 。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社会制度的更替
	C.阶级斗争
	D.精神文明的发展
	22.在社会意识诸种形式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
	A.宗教思想
	B.政治思想
	C.艺术
	D.道德
	23.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24.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科学预测学”的形式招摇过市 。这属于( )
	A.内容决定形式的表现
	B.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的表现
	C.新内容采用旧形式的表现
	D.旧内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现
	25.社会形态是( )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C.自然和社会的统一
	D.地理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统一
	26.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 )
	A.人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
	B.人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C.人的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D.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27.认识的客体是( )
	A.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C.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D.外部自然界
	2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29.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主要是( ) 。
	A.上层建筑
	B.经济基础
	C.国体
	D.意识形态
	3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31.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中的伟大变革,表现在( ) 。
	A.提出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B.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C.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D.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论断
	32.制约着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 。
	A.生产方式
	B.人口增长的快慢
	C.有无先进理论的指导
	D.自然条件的好坏
	33.“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 。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34.现象是( ) 。
	A.事物内在的联系
	B.事物稳定的联系
	C.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D.不包含假象在内的事物的真实的联系
	35.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 。
	A.它的存在和发展不需要任何条件
	B.规律不能被人所掌握.所利用
	C.规律强制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3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7.割裂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会导致( ) 。
	A.形式主义
	B.形式虚无主义
	C.相对主义
	D.诡辩论
	38.矛盾的同一性是( ) 。
	A.不同矛盾的共性
	B.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的属性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内
	D.矛盾双方互相贯通的趋势
	39.个人和集体的辩证关系表现为( ) 。
	A.个人依赖集体,无集体即无个人
	B.个人代表集体,有个人就不必有集体
	C.集体依赖个人,无个人即无集体
	D.集体代表个人,有集体就不必有个人
	40.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
	A.精神的
	B.物质的
	C.实践的
	D.自然的
	41.在认识上难免犯错误的原因在于人们( ) 。
	A.客观过程本身的复杂性
	B.人的认识要受主观条件的限制
	C.世界是不可知的
	D.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42.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
	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43.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4.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 。
	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45.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 。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三、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46.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 。
	47.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
	48.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无限性。
	49.交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交往形式有两种,它们是和平交往和战争交往 。
	50.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