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德育论》在线作业二-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少年期品德发展的特点是( )。
	A.幼稚性
	B.动荡性
	C.成熟性
	D.自觉性
	2.个别教育的对象是( )
	A.专指后进生
	B.专指特殊学生
	C.不包括优秀生
	D.既包括后进生,也包括优秀生、一般生和特殊学生
	3.信念是()
	A.一种知识体系
	B.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C.是一种思想和理论
	D.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
	4.( )提出了“伴随学习”的概念。
	A.马卡连柯
	B.杰克逊
	C.杜威
	D.克伯屈
	5.“道之以政,齐之以礼,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是哪一位教育家说的( )
	A.孟子
	B.孔子
	C.朱熹
	D.董仲舒
	6.我们确定学校德育目标、内容的最直接的依据是( )
	A.新时期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心理发展特点、规律
	B.新时期教育者思想道德心理发展特点、规律
	C.新时期教育者的信念
	D.新时期受教育者的行为
	7.( )是要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A.政治教育
	B.道德教育
	C.思想教育
	D.法制教育
	8.德育过程所依据的是哪一种规律( )
	A.受教育者审美能力发展规律
	B.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C.个体的认识活动规律
	D.受教育者生理发展的规律
	9.制定学校德育计划的前提是什么( )
	A.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B.检查总结经验
	C.确定德育目标
	D.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10.交往来获得相应的价值、观念,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这是哪一种德育课程的特征()
	A.认识性德育课程
	B.活动性德育课程
	C.核心德育课程
	D.隐性德育课程
	11.( )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也应当是我们当前社会的主导价值取向。
	A.个人主义
	B.集体主义
	C.浪漫主义
	D.自由主义
	12.在中国古代德育思想中,( )思想占主导地位。
	A.儒家
	B.道家
	C.庄家
	D.老家
	13.( )坚信体谅关心青少年是道德教育的起点与归宿。
	A.马卡连柯
	B.柯尔伯格
	C.杜威
	D.麦克菲尔
	14.哪一个社会历史阶段品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鼓吹金钱万能(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5.“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这句话是哪一位教育家说的(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康德
	D.赫尔巴特
	16.从学科课程到活动课程有一个综合发展过程( )
	A.学科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相关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核心课程—相关课程—活动课程
	17.哪一种方法主要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 )
	A.说理教育法
	B.品德修养法
	C.榜样示范法
	D.实际锻炼法
	18.人类的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所以在各种科学研究中都应该遵循的研究程序是()
	A.实践(实验)—理论—实践(检验)—新理论
	B.实践(检验)—理论—实践(实验)—新理论
	C.实践(实验)—理论—实践(检验)
	D.理论—实践(实验)—新理论—实践(检验)
	19.社会意识对德育产生制约影响作用的最直接的方面就是( )
	A.德育结构
	B.德育目标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20.哪一德育原则主要是根据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要通过思想内部矛盾斗争这一规律提出来的( )
	A.共产主义方向性和社会主义现实性相结合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C.知行统一
	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二、 多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是学校中学生的集体组织,它们所组织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最好形式。
	A.班委会
	B.共青团
	C.少先队
	D.学生会
	2.如何做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A.要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B.严格要求学生
	C.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特别是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激发其上进心
	D.要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自觉开展品德内部矛盾斗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3.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特征是()
	A.教育内容系统性
	B.重视通过活动交往来获得相应的价值观念
	C.养成行为习惯
	D.陶冶情操
	4.德育管理的手段有:
	A.思想动员
	B.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C.进行明确分工
	D.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5.德育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 )
	A.实施德育的准备
	B.德育实施
	C.德育评价
	D.综合调控
	6.情感陶冶法的方式包括()。
	A.教师人格感化
	B.环境陶冶
	C.文艺陶冶
	D.榜样示范
	7.现代德育目标:
	A.是个人品德全面发展性的
	B.根本内容是政治
	C.贯穿着科学和民主的精神
	D.品德心理保健和品德能力培养方面的目标日益突出并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8.从欧美国家学校的德育课程的发展历史看,大体上有两种主张( )
	A.单向主义
	B.全面主义
	C.德目主义
	D.双向主义
	9.我国德育论研究的任务包括:
	A.探索德育活动的规律
	B.揭示德育本质
	C.帮助德育工作者掌握德育理论指导德育实践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理论体系
	10.以下属于一个班集体必须具备的特征的有( )
	A.有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
	B.有组织健全、团结一致、权威的领导核心和骨干队伍
	C.有统一的班级常规和严格的纪律
	D.有正确的占主导地位的班级舆论
	11.德育现代化在德育上集中表现为( )的现代化。
	A.德育内容
	B.德育方法
	C.德育评价
	D.德育目标
	12.社会德育的内容非常广泛,概括起来不外乎: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生活教育
	13.德育目标对德育活动的作用有:
	A.选择作用
	B.协调作用
	C.控制和评价功能
	D.导向作用
	14.现代德育的本质规定是( )
	A.主体性
	B.发展性
	C.控制性
	D.持续性
	15.人的价值包括()
	A.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B.尊重真理
	C.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
	D.热爱知识
	三、 判断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现代德育是以现时代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为基础,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现代化为中心,促进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德育。
	A.错误
	B.正确
	2.德育的实质是育德。
	A.错误
	B.正确
	3.德育的目的在于育德,这是德育区别于智育、体育、美育的主要标志。
	A.错误
	B.正确
	4.德育论研究的重点在“德”字。( )
	A.错误
	B.正确
	5.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德育内容及方法等几个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关系。在这些矛盾中,教育者和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A.错误
	B.正确
	6.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成员处理相互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A.错误
	B.正确
	7.人格感化是指通过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环境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
	A.错误
	B.正确
	8.德育论的任务就是指导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A.错误
	B.正确
	9.直接决定德育方法的是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的要求,是学生的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学生的个性差异。
	A.错误
	B.正确
	10.德育管理过程的主要环节有:设置管理目标,制定实施计划,检查,总结。有人分三个环节,将设置管理目标放在计划之中。
	A.错误
	B.正确
	11.班级德育工作是由多方面教育力量构成的,其中共青团支部、少先队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主导力量。
	A.错误
	B.正确
	12.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A.错误
	B.正确
	13.隐性课程是指明确陈述的、外显的正式的教育内容。
	A.错误
	B.正确
	14.德育存在的依据,在于人的实践本性。
	A.错误
	B.正确
	15.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包括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A.错误
	B.正确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