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任务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96 3.9.在0-3岁婴幼儿保教工作中,( )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主体。 A.政府管理部门 B.早教教师 C.教养人 D..婴幼儿 2.对2岁幼儿来说,最重要的关系人是
形考任务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96
3.9.在0-3岁婴幼儿保教工作中,( )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主体。
A.政府管理部门
B.早教教师
C.教养人
D..婴幼儿
2.对2岁幼儿来说,最重要的关系人是( )。
A.早教教师
B.亲戚
C.同伴
D.教养人
3.0~3岁通常又合称为( )。
A.乳儿期
B.婴儿期
C.新生儿期
D.婴幼儿期
4.对于0-3岁阶段来说,其保育与教育内容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A.保育先于教育
B.生活多于学习
C.个别教养多于集体活动
D.情绪、情感重于认知
1.婴幼儿在保教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照护服务,照护者要以他们为保教活动的中心,而且婴
幼儿本身也具有主观能动性,与照护者之间不断产生互动。这体现了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教育主体的( )。
A.多元性
B.双主体性
C.互为主体性
D.特殊性
6.1~3岁幼儿最重要的生活场所是( )。
A.公园
B.家庭
C.托儿所
D.早教中心
4.与我国现阶段0-3岁婴幼儿保教工作的发展趋势不相符的是( )。
A.注重教育公平
B.政府主导,托育、早教机构为主,家庭为辅
C.重视对教养人的指导
D.托育师资专业化
8.8.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教育主体除了照护者之外,还包括( )。
A.政府管理部门
B.托幼机构
C.0-3岁婴幼儿
D.社区自愿者
9.在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内容中,( )不属于保育的内容。
A.科学喂养
B.疾病与意外伤害
C.生活习惯
D.语言发展
13.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0-3岁阶段划分为口腔期和( )。
A.婴儿期
B.学龄期
C.儿童早期
D.肛门期
11.通常,0-3岁婴幼儿不会经历( )敏感期。
A.语言
B.书写
C.感官
D.动作
1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
A.儿童最容易掌握的能力
B.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之间差异
C.儿童近期刚刚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D.最能够促进儿童发展的各种方法和途径
16.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把不熟悉的事物纳入已有的心理图式之中,这个过程称作( )。
A.抑制
B.固着
C.同化
D.顺应
10.在皮亚杰看来,儿童遇到多种多样的事物,此时需要建立新的认识结构,这个过程称为( )。
A.整合
B.图式
C.同化
D.顺应
11.生态系统理论认为,( )是对婴幼儿发展影响最深刻的环境体系。
A.宏观系统
B.外观系统
C.中观系统
D.微观系统
16.皮亚杰将0~2岁阶段称为(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思维阶段
C.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D.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12.精神分析学说创始人弗洛伊德除了强调生物学因素对婴幼儿的作用,还强调( )的重要性。
A.早期经验和教养
B.社会环境
C.敏感期
D.主观能动性
21.( )是婴儿7~9个月时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具体表现为当客体(人或物)被部分或全部遮挡住时,婴儿依然能将其找出来。
A.认知调节
B.知觉恒常性
C.客体永久性
D.具体形象思维
19.当婴儿发生急性腹泻后,( )的变化是最明显的。
A.身高
B.体重
C.头围
D.脑重
20.( )是新生儿最先发展的粗大动作。
A.头部动作
B.抓握动作
C.涂鸦动作
D.生活自理动作
21.下列语言发展阶段中,( )最显著的表现是牙牙学语。
A.词汇运用
B.理解与生成
C.第一个词
D.前语言交流
22.婴幼儿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主要表现在脑细胞发育的潜力,还表现在( )。
A.婴幼儿最先发展头部动作
B.头部占比逐渐降低
C.大脑神经迅速髓鞘化
D.大脑具有很强的代偿功能
22.( )可以较好地反映婴幼儿的长期营养状况。
A.身高
B.体重
C.头围
D.骨骼
24.著名的“视崖实验”证明了婴儿存在( )。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深度知觉
25.1972年,研究者对88名3~24月龄的婴幼儿进行了著名的“点红实验”。这项研究主要探索了婴幼儿( )的发展。
A.自我意识
B.同伴交往
C.记忆力
D.亲子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