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二-0006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
        
         
     
	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二-0006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____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2.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____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____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4.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____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5.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____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6.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由瑞士学者____和美国学者科尔伯格等人创建。
	A.赫尔巴特
	B.斯金纳
	C.皮亚杰
	D.弗朗斯
	7.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____
	A.赫尔巴特
	B.瓦o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8.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____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9.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____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0.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____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1.____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及活动方式的总称。
	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过程
	D.教学原则
	12.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____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3.____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A.课程大纲
	B.课程安排
	C.课程计划
	D.课程实施
	14.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____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5.____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A.遗传素质
	B.环境因素
	C.物质因素
	D.学校因素
	二、多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6.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多元化
	E.教育的现代化
	17.教学过程的结构是____
	A.激发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E.检查知识
	18.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A.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B.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C.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D.教育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9.评价过程中的基本问题有____
	A.评价概念是否合适
	B.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适
	C.评价过程是否科学
	D.报告评价结果的信息是否合适
	20.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类型可以分为____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综合型课程
	D.研究型课程
	21.教学的一般任务如下____
	A.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
	D.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22.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环境
	D.教育影响
	23.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有()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环境论
	24.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____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____
	A.备课
	B.上课
	C.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D.课外辅导和答疑
	E.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26.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____
	A.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C.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D.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27.课程设计分为()等层次
	A.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教学媒体
	28.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原因是____
	A.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B.教学是促进人发展的主要手段
	C.教学作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D.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
	29.学生应当履行的义务有()
	A.遵守法律、法规
	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C.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D.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30.说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的原因是____
	A.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一种精神状态
	B.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互依存
	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D.传统教育同样重视创新能力
	31.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原因是____
	A.信息技术使远距离教学成为可能
	B.使新时代的因材施教的理想得以成为现实
	C.信息技术实现了人际互动模式
	D.信息技术促使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32.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____
	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33.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____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34.学生文化的特征有____
	A.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B.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C.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D.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E.学生文化具有补助性
	35.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____
	A.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B.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C.现代教育促进科技进步
	D.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三、判断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36.教育目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37.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38.教育目的仅仅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个人产生影响。
	39.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40.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概括了实施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根本途径。
	41.研究型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体现学生知识的扩展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42.智力主要指身体的正常发育成长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
	43.课程评价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而不是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44.直观性原则要求教学根据需要尽可能地采用实物、实验、模型、形象、语言等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有关感性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45.教科书编写正在由“教程”式向“学程”式发展。
	46.道尔顿制教学形式由美国女教育家H.H.帕克赫斯特创建。
	47.示范法运用的手段主要是榜样。
	48.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
	49.狭义的教育是培育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
	50.校园文化是精神文化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