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22春《商法》在线作业1-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94 一、单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强化商事组织原则的内容?() A.商事组织设立的准则主义 B.商事主体的财产
        
         
     
	大工22春《商法》在线作业1-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94
	一、单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强化商事组织原则的内容?()
	A.商事组织设立的准则主义
	B.商事主体的财产维护规则
	C.企业破产、解散的风险回避规则
	D.公示主义原则
	2.下列不属于民事主体与商主体区别的是()。
	A.商主体必须同时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而民事主体却未必如此
	B.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可以不同时产生,商主体则必须同时产生
	C.公法上的主体如政府部门等可以成为商主体,但不能成为民事主体
	D.商主体的形成,一般必须是行为人积极法律行为的结果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谓商主体就是特指商人,他们可以不依照法律法规而仅仅需要依照商事惯例来承担义务,享受权利
	B.商主体仅仅是法律上的一种拟制的主体
	C.商主体不一定要特定,其能力的存在与其所实施的经营性活动也没有多少实际的联系
	D.商主体从事的往往是一些非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
	4.下面有关商事主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权利能力是商事主体之必备要件,行为能力为非必备要件
	B.一般情况下,商事主体以从事商事经营为要件
	C.商事主体资格须依法取得,一般须经国家主管机关认可,履行商业登记手续
	D.商事主体类型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任意设立,如有些国家不允许设立无限责任公司或两合公司
	5.甲、乙、丙、丁成立一普通合伙企业,1年后甲转为有限合伙人。此前,合伙企业欠银行债务30万元,该债务直至合伙企业因严重资不抵债被宣告破产时仍未偿还。对该30万元银行债务的偿还,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乙、丙、丁应按合伙份额对该笔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甲无须承担责任
	B.各合伙人均应对该笔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C.乙、丙、丁应对该笔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甲无须承担责任
	D.合伙企业已宣告破产,债务归于消灭,各合伙人无需偿还该笔债务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30 分)
	6.商主体与非商主体的区别主要是()。
	A.商主体必须取得商人资格,符合特定的法律形态
	B.商主体所从事的行为具有营利性
	C.商主体以从事商行为其经常职业
	D.商主体的构成,一般必须是行为人积极法律行为的结果
	7.下列关于商法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近代商法起源于中世纪
	B.近代商法起源于中世纪波罗的海沿岸的商业城市和海上贸易
	C.商人同业行会自治规则是商人习惯法的主要内容,它们的特点之一是奉行属人主义原则
	D.古代社会,在罗马法高度发达的时代,已经形成现代意义的商法
	8.商法的对象包括()。
	A.商人的活动规律
	B.商人人格创制关系
	C.商事营业实施关系
	D.商事经济关系
	9.商事能力与一般民事能力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A.商事能力是商主体依法从事商行为,并由此而承担法律上的权利义务的行为能力,它表明了商主体在商法上的特殊资格和地位
	B.商事能力是一种附加于民事能力之上的能力
	C.商事能力以法律授权为前提
	D.商事能力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能力
	10.下列体现商法技术性特征的规定有()。
	A.保险法中关于保险费用、保险金额、保险标的、损害赔偿的估定
	B.票据法中关于票据之文义性、独立性、要式性、无因性,发票行为、背书行为、承兑行为、票据抗辩、追索权之行使的规定
	C.公司法中关于公司机关、公司股份、公司债券、公司财务会计的规定
	D.海商法中关于共同海损、理算规则的规定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1.基本商行为和辅助商行为的划分,是依据商行为所处的地位不同为标准的。
	12.世界范围内的商事立法运动肇始于19世纪初,延续至今,它是人类社会迈向法制的重要一步。
	13.现代商法中,商人既包含自然人,也包含法律拟制之人。
	14.在商法中,“商”仅限于从事买卖的“商贩”或“买卖商”。
	15.民事主体并非都是商主体,但商主体同时也是民事主体。
	16.商法是普通法。
	17.商事法律行为是指商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终止商事权利和商事义务而实施的合法行为,既包括大量的商事交易行为,也包括商事代理行为和商事监管行为。
	18.我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还规定了私营独资企业。它是指企业资产归一个人所有和控制,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19.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20.在法律部门的相互关系上,商法是普通法或基本法,民法是特别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