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22秋学期(高起本1709-1803、全层次1809-210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线作业【标准答案】
22秋学期(高起本1709-1803、全层次1809-210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线作业-0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带
22秋学期(高起本1709-1803、全层次1809-210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线作业-0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带有奠基性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
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是()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无政府主义
4.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增加的是()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生态文明建设
6.“三步走”战略要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在()
A.1990年
B.20世纪末
C.21世纪头20年
D.21世纪中叶
7.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是()
A.和平赎买
B.无偿占有
C.暴力剥夺
D.放任自由
8.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中,稳定是()
A.动力
B.关键
C.前提
D.保证
9.我国的政体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处理()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D.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1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
D.新兴阶层
12.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
A.帝国主义
B.地主阶级
C.资产阶级
D.军阀
1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改革开放
14.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是()
A.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C.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D.深入研究战争规律
15.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基本的动力是()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7.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共同富裕
D.消灭剥削
18.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
A.两个文明
B.三位一体
C.四位一体
D.五位一体
1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核心内容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多党合作
C.政治协商
D.长期共存
20.中国在发展同世界各个国家的友好关系中,关键是()
A.周边
B.多边
C.发展中国家
D.大国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2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是()
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对外开放
22.“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包括()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23.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
A.基本前提
B.主要内容
C.重要途径
D.基本方式
24.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曾经实施的方针有()
A.尊重现状
B.武力解放
C.和平解放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26.建国初期,中国外交政策包括()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两个拳头打人
27.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求真务实
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规定包括()
A.民主
B.文明
C.公正
D.爱国
29.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外交工作中高举的旗帜是()
A.和平
B.发展
C.合作
D.共赢
30.中国梦最核心的内涵包括()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社会进步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31.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要求。
32.社会主义阶段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相当薄弱的物质基础之上。
3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34.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35.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前者要为后者提供物质基础,而后者要为前者提供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
36.上个世纪末中国建成的小康社会已经是比较全面的小康。
37.在一个单一制的国家,只能有一种性质的经济、政治制度存在。
38.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它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9.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新变化,表明工人阶级在我国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40.经济新常态既意味着中国面临严峻挑战,也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41.中国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42.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既统一又斗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3.在对外开放中,我们对其他文明成果的学习和借鉴是没有前提的。
44.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既需要保持“忧患心”又需要保持“平常心”。
45.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农业已不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46.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主要考虑代内公平不需要考虑代际关系。
47.在处理民族矛盾中,正确的方针是既反对大汉族主义,又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48.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会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49.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底线。
50.对外开放会影响到国家安全,很难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