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本科)》18年6月作业考核-0001
试卷总分:8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气候生产潜力(YLTW)、光合生产潜力(YL)、土地生产潜力(YLTWS)和光温生产潜力(YLT)的大小顺序()。
A.YLTW≥YL≥YLTWS≥YLT;
B.YL≥YLTW≥YLTWS≥YLT;
C.YL≥YLT≥YLTWS≥YLTW;
D.YL≥YLT≥YLTW≥YLTWS。
2.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作物布局的()
A.前提;
B.保障;
C.基础;
D.目的。
3.3.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是( )。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土地利用率;
C.提高肥料利用率;
D.提高资金生产率。
4.耕作学与作物栽培学不同,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如何提高()
A.作物单产;
B.作物品质;
C.作物的抗病性;
D.耕地年产量。
5.我国热量资源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纬度北高南低;
B.纬度北低南高;
C.季节夏低冬高;
D.海拔低低高高。
6.13.复种可以增加全年作物产量,提高光能利用率,最主要的是( )。
A.提高光合效率;
B.增加光合面积;
C.延长光合时间;
D.增加光合强度。
7.17.减轻作物病虫草害效果最好的轮作方式是( )。
A.作物轮作;
B.复种轮作;
C.水旱轮作;
D.换茬式轮作。
8.10.合理套作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
A.充分利用时间;
B.充分利用土地;
C.充分利用水分;
D.充分利用养分。
9.农业生产的中心任务是()。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资金生产率;
C.提高肥料利用率;
D.提高光能利用率。
10.12、合理间混作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
A.充分利用时间;
B.充分利用土地;
C.充分利用水分;
D.充分利用空间。
11.世界农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阶段最长。
A.原始农业;
B.传统农业;
C.现代农业;
D.观光农业。
12.6.在我国的粮食作物布局上,广大南方地区以什么为主?( )
A.水稻;
B.小麦和玉米;
C.油菜;
D.棉花。
13.在我国的粮食作物布局上,广大南方地区以什么为主?()
A.水稻;
B.小麦和玉米;
C.油菜;
D.棉花。
14.1.( )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科学技术条件下所形成的一整套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综合技术体系。
A.种植制度;
B.耕作制度;
C.土壤耕作制度;
D.养地制度。
15.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较贫乏的国家,北方主要为()
A.资源性缺水;
B.水质性缺水;
C.工程性缺水;
D.污染性缺水。
二、 多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7.根据作物对光周期反应(对日照长短的要求),可将作物分为( )。
A.长日照作物
B.短日照作物
C.中性作物
D.喜光作物
2.我国耕作制度发展的方向是()
A.多熟
B.多样
C.多利
D.多养
3.1.农业生产具有( )特点。
A.强烈的地域性
B.明显的季节性
C.生产的连续性
D.管理的高效性
4.根据作物对地力的消耗程度不同,可将其划分为()。
A.高产作物
B.耗地作物
C.兼养作物
D.养地作物
5.衡量一个地区热量条件高低的主要指标有()。
A.积温
B.平均温度
C.光照时间
D.界限温度(极端温度)
6.3.作物布局的依据是( )。
A.满足社会需求
B.作物生态适应性
C.符合社会经济条件
D.作物布局技术的可操作性
7.间混套作群体内生物间的竞争与互补包括()
A.边际效应
B.经济效应
C.对等效应
D.补偿效应
8.社会资源包括()等。
A.工业装备与农用物资
B.经济条件与地理位置
C.人力资源
D.科技与信息
9.生活子包括()等。
A.光
B.水
C.温
D.肥
10.根据作物对光的适应性可将作物分为()。
A.喜光作物与喜凉作物
B.C3作物与C4作物
C.喜光作物与耐荫作物
D.短日照作物与长日照作物
11.多熟种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在同一年内种收多种或多季物的种植方式,包括()。
A.净作
B.复种
C.间套作
D.轮作
12.10.根据土垡的翻转情况,翻耕分为( )。
A.全翻垡
B.深翻垡
C.半翻垡
D.分层翻垡
13.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有()。
A.调整耕层三相比,建立适宜的耕层构造
B.创造深厚的耕层与适宜的播床
C.翻埋残茬、绿肥,混和土肥
D.减轻病虫草害
14.9. 土壤耕作的主要任务有( )。
A.调整耕层三相比,建立适宜的耕层构造
B.创造深厚的耕层与适宜的播床
C.翻埋残茬、绿肥,混和土肥
D.减轻病虫草害
15.5.下列内容属于多熟种植作用的是( )。
A.提高土地利用率
B.提高农民经济效益
C.提高劳动效率
D.增加作物播种面积,提高耕地年生产力
三、 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我国人多地少,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
A.对
B.错
2.我国热量条件的特点是北高南低
A.对
B.错
3.耕作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A.对
B.错
4.农业生产的实质是利用绿色作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A.对
B.错
5.农业生产的实质是通过作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因此农业生产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A.对
B.错
6.“有田皆绿,四季常青,寸土不让,分秒不争”可以充分反应我国农作制度的特点。
A.对
B.错
7.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因此生产上要“不误农时,适时种植”。
A.对
B.错
8.生活因子是对生物生长发育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A.对
B.错
9.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A.对
B.错
10.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生产上要“因地制宜,因土种植”。
A.对
B.错
四、 简答题 (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1.一个生产单位或地区如何提高复种的程度和效果?
2.简述土壤耕作的作用(任务)。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