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测验
试卷总分:25 得分:null
1.中国史学是在“经典”的道德精神哺育下生成的一个以记事为主旨的价值判断系统。
2.史学的三个系统中,国史系统,主记一方之山川风物与民生。
3.史学的三个系统中,方史系统,主记王朝兴替与制度变迁。
4.史学的三个系统中,野史系统,代表民间叙事与私家述说。
5.“通志”是总汇全国各地方志资料编撰而成的。如《清一统志》。
6.“总志”是指各省的总志。如《山西通志》、《山东通志》之类。
7.“笔记野史”则是指府、州、县志。如《平阳府志》、《霍州志》、《会稽志》之类。
8.“分志”是指私家编撰的带有历史记述性的史籍,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古代有“稗官野史”的说法,稗官是采录民俗民情的小官。
9.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
11.《汉书》包括了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凡一百篇,共八十余万言。
12.《汉书》包括了纪、表、志、传四大类。
13.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谥号文治。
14.《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迁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
15.《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16.从体裁来看,《史记》为编年体,《资治通鉴》是纪传体。
17.袁枢(1131,宋高宗绍兴元年——1205,宋宁宗开禧元年),字机仲,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18.袁枢根据《资治通鉴》记载的重要史实,以事件为中心,按照《通鉴》原来的年次,分类编辑,抄上原文,把司马光的史论也抄上,每事标以醒目的题目。
19.口述史料是作者根据亲身经历、时事新闻、读书心得,触时感事随手笔录的杂记。
20.笔记主要指经过口传或为后人记录成为史料的民间传说、社会歌谣、历史人物讲话、录音录像以及访问调查的原始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发掘和整理被称作口述史学。
21.?帝王的传记是指(? )
A.本纪
B.书
C.世家
D.列传
22.(? )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
A.本纪
B.书
C.世家
D.列传
23.(? )记载诸侯王国之事。
A.本纪
B.书
C.世家
D.列传
24.(? )记载历代朝章国典。
A.本纪
B.书
C.世家
D.列传
25.(? )是一种以事件为中心的史书体裁。
A.编年体
B.纪事本末体
C.纪传体
D.国别体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