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其他院校 > 国家开放大学 >

贵州开放大学25春环境卫生学形考+终考【标准答案】

作者:pyfdzj

第一次形考任务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
第一次形考任务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
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
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D.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A.空气、水、土壤(岩石)
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
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
 
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C.环境污染治理
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
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6.原生环境是指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
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
B.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少所致
C.地质地理原因使当地居民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所致
D.环境破坏对地质条件影响使人体摄入矿物质异常所致
 
8.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是
A.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生态破坏
B.臭氧层破坏
C.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系统
D.生物多样性锐减
 
9.下列哪项不是紫外线的作用
A.色素沉着作用
B.杀菌作用
C.红斑作用
D.镇静作用
 
10.关于对流层,下列哪一项正确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C.气温不随高度变化
D.能反射无线电波
 
11.大气污染包括天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大类。
 
12.铅只对神经系统有毒性
 
13.地球上的天然水资源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类
 
14.水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其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和水体底质的理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乃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15.深层净化方式有分散式和集中式
 
16.目前我国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方法只有氯化消毒
 
17.介水传染病:指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
 
18.危险废物:是指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等一种以上危害特性的废物。
 
19.影响碘缺乏病流行的因素只有水碘含量
 
20.大骨节病:是一种与环境低碘有关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第二次形考任务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气候成为某些流行病的重要流行因素,以致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等病
A.秋冬季多见
B.夏秋季多见
C.春夏季多见
D.夏冬季多见
 
2.环境污染的概念是
A.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的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B.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造成了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
C.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影响了人体健康
D.A+B+C
 
3.下面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急性危害,除外
A.地方性氟中毒
B.印度博帕尔发生的异氰基甲酯泄漏事件
C.前苏联发生过的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D.伦敦烟雾事件
 
4.致畸作用的敏感期是
A.着床前期
B.着床期
C.器官形成期
D.器官形成后期
 
5.高危人群即
A.出现某一效应的风险较大的人群
B.易感人群
C.抵抗力低的人群
D.多病的人群
 
6.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气象因素包括
A.气流、气压、光照
B.气温、空气离子、气压、雷电
C.气温、气流、气压、气湿
D.气温、气流、气湿、雷电
 
7.下列中不属于大气污染对健康直接危害的是
A.慢性中毒
B.变态反应
C.急性中毒
D.佝偻病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准实质上等同于标准
B.基准有法律效力,标准无法律效力
C.基准和标准都有法律效力
D.基准是标准的科学依据,标准是基准内容的实际体现
 
9.直接从事供、管水人员不得患有下列哪些疾病
A.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皮肤病
B.痢疾、副伤寒、流感、乙型肝炎、化脓性皮炎
C.肺结核、痢疾、甲型肝炎、伤寒、化脓性皮炎
D.痢疾、扁桃体炎、活动性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肿瘤
 
10.土壤气型污染的特点之一是
A.污染物主要在土壤深层
B.污染物集中在土壤表层
C.污染物在土壤中均匀分布在各层
D.污染物在土壤中浓度与大气中浓度无关.
 
11.生态系统健康是指具有活力和自调节能力、结构稳定的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
 
12.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质原因使得生活在该地区的人群对某种化学元素摄入量过高或过低而引发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13.大气污染只与人为污染有关
 
14.大气的自净是指大气中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下,逐渐减少到无害程度或者消失的过程
 
15.气候变暖会使空气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真菌孢子、花粉等浓度降低,因此人群中过敏性疾患的发病率降低。
 
16.酸雨可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可造成地面水pH值下降而使输水管材中的金属化合物易于溶出等。
 
17.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迁移的重要介质是胶体
 
18.一条受污染河流中鱼类突然大量死亡,最常见原因是PH值异常
 
19.在卫生条件不完善的宾馆、旅店住宿的顾客容易患的疾病主要是寄生虫病
 
20.城市绿化是指在城市中栽种植物和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
终考任务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环境卫生监督的理论依据为
A.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
B.造成人群危害的严重程度
C.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
D.环境卫生学研究提供的卫生基准和技术规范
 
2.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环境决定人类
B.人类改造环境
C.互为因果
D.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
 
3.人群易感性是
A.遗传决定的
B.后天获得的
C.由遗传和后天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D.是不会改变的
 
4.影响环境化学污染物产生慢性危害的因素是
A.污染物的暴露剂量
B.污染物的暴露时间(暴露期和频度)
C.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半减期和化学特性
D.以上全是
 
5.肺癌发生率一般较高,在
A.城市居民中
B.乡村居民中
C.燃柴农户的居民中
D.空气中苯并(a)芘浓度较高地区的居民中
 
6.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危害鉴定中,有害效应包括以下四种类型,除外
A.致癌(包括体细胞致突变)性
B.致生殖细胞突变
C.器官、细胞病理学损伤
D.非特异损伤
 
7.下列哪种不是气态污染物的处理方法
A.捕集
B.催化
C.燃烧
D.冷凝
 
8.关于大气卫生防护的规划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
A.将工业区配置在当地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
B.将工业区配置在当地最小风向频率的下风侧
C.工业企业与居民区之间应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D.城市绿化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有重要作用
 
9.下面哪项不属于大气污染的健康危害
A.呼吸道炎症
B.微量元素缺乏
C.变态反应性疾病
D.机体免疫力下降
 
10.近海富营养化表现为
A.赤潮
B.水华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1.水一级处理主要是为了除去细菌
 
12.医院污水中放射性物质不需处理
 
13.当水中含有大量硫酸钠、硫酸镁时,水质呈苦味
 
14.饮用水深度净化的目的是获得优质饮用水
 
15.白色污染是指废旧农用塑料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等用后随意抛弃在环境中,由于这些塑料废弃物大多成白色,因而将其造成的环境污染。
 
16.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牲畜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
 
17.土壤污染的来源不包括大气污染物
 
18.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弃物的排放
 
19.食盐加碘对预防碘缺乏病没有作用
 
20.氟斑牙多见于乳牙
 
21.住宅环境对健康影响的特点主要是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表现为慢性、潜在性和功能上的不良影响
 
22.尘螨是家庭室内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之一,常隐藏在床铺、家具和地毯
 
23.建筑材料和装饰物品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苯、甲苯等污染物
 
24.表示气温和气湿综合作用的指标是校正有效温度
 
25.办公场所的主要特点工作人员相对集中、停留时间短、流动性较大
 
26.全球所面临的城市问题有住房拥挤、交通堵塞、水源短缺、空气污浊、土地紧张
 
27.村镇规划的原则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统筹安排、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28.化妆品引起的皮肤损害最常见的一类是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29.合成洗涤剂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
 
3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是根据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