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卷时间2024-11-27 20:57:31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20分)
1.
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 )。
(2分)
A身体和心理特征
B身体特征
C心理特征
D个性特征
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 A回答正确展开
2.
高中会考属于( )。
(2分)
A常模参照测验
B标准参照测验
C标准化测验
D教师自编测验
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 B回答正确展开
3.
案例教学的提出者是( )。
(2分)
A布鲁纳
B斯金纳
C罗杰斯
D根舍因
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 D回答正确展开
4.
体谅模式在道德教育中特别重视( )。
(2分)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 A回答错误展开
5.
一个测试工具的有效性是指( )。
(2分)
A区分度
B信度
C效度
D难度
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是 B回答错误展开
6.
规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要求或共同标准的是( )。
(2分)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标
E教学目标
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 B回答正确展开
7.
人本主义者所持的教育目的观是( )。
(2分)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 D回答错误展开
8.
有关教育的描述,错误的是( )。
(2分)
A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资
B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性活动
C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相比较,具有可控性强等特点
D动物界中诸如老猫教幼仔捉老鼠,老鸭教小鸭游水等也是教育
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是 D回答正确展开
9.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2分)
A教书育人
B传授知识
C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D创造文化
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是 A回答正确展开
10.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2分)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教育无目的论
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是 B回答正确展开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5道小题,总分值10分)
1.
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 )。
(2分)
A专业知识的发展
B专业才能的发展
C身体健康发展
D专业情意的发展
正确答案 A,B,D您的答案是 D回答错误展开
2.
个体身心发展的特征有( )。
(2分)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正确答案 A,B,C,D您的答案是 ABCD回答正确展开
3.
品德的心理成分包括( )。
(2分)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判断
D道德行为
正确答案 A,B,D您的答案是 ABD回答正确展开
4.
教育评价的功能有( )。
(2分)
A鉴定功能
B激励功能
C导向功能
D诊断功能
正确答案 A,B,C,D您的答案是 BC回答错误展开
5.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从小学至高中设置了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 )。
(2分)
A信息技术教育
B研究性学习
C社区服务
D社会实践
E劳动与技术教育
正确答案 A,B,C,D,E您的答案是 ABCDE回答正确展开
三、填空题(共7道小题,总分值10分)
1.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①:
杜威
,著有《我的教育信箱》与《民主主义与教育》等著作。
(1分)
正确答案
①杜威
展开
2.
实现“两基”是优先发展的重中之重,①:
基础教育
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
(1分)
正确答案
①基础教育
展开
3.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特点,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①:
循序渐进
地进行。
(1分)
正确答案
①循序渐进
展开
4.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①:
人的全面发展
学说。
(1分)
正确答案
①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主要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①:
自主学习
”,由“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由接受学习转变为“②:
研究性学习
”。
(2分)
正确答案
①“自主学习”②“研究性学习”
展开
6.
教育中的两个基本矛盾是教育与①:
社会发展
关系,教育与②:
人的身心发展
关系。
(2分)
正确答案
①社会发展②人的身心发展
展开
7.
义务教育具有①:
普遍性
和②:
强制性
两个基本特性。
(2分)
正确答案
①普遍性②强制性
展开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5道小题,总分值15分)
1.
品德。
(3分)
考生答案:
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思想行为倾向。它是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的产物,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
正确答案
品德:品德是指一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展开
2.
教育评价。
(3分)
考生答案:
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正确答案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展开
3.
教育方针。
(3分)
考生答案:
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正确答案
教育方针:是由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提出的,带有法律效力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向、目的、道路的总体规定。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和宗旨。
展开
4.
学校教育。
(3分)
考生答案:
学校教育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由学校组织实施的,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
正确答案
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展开
5.
教育的目的。
(3分)
考生答案:
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要求。
正确答案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要求。
展开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3道小题,总分值15分)
1.
简述教师的专业发展。
(5分)
考生答案:
教师任职业活动中饰演着“传道者”的角色、“授业解惑者”的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父亲母亲与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正确答案
答: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的教学人员,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教师专业发展经历四个阶段:专业形成阶段;专业成长阶段;专业成熟阶段;充分专业化阶段。
展开
2.
简述理想的师生关系。
(5分)
考生答案:
现代的师生关系倡导的是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的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正确的指导、严格的要求的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正确答案
答:师生在教育内容上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现代的师生关系唱到的是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事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的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正确的指导.严格的要求的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展开
3.
简述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5分)
考生答案:
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主要由传统的”被动学习”、 ”个体学习”、 ”接受性学习”到”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研究型学习”。
正确答案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相对于传统的“被动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独立人格。(2)相对于传统的“个体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共同生活、协同工作(3)相对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倡“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展开
六、论述题(每题10分,共3道小题,总分值30分)
1.
如何发挥教育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0分)
考生答案:
(1)学会认知:“认知”不仅是书本上、课堂上的知识,还包括社会规范;要学会认识,掌握求知手段;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探求热情、科学的态度与方法;“求知”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完成”的过程。
(2)学会做事:注重培养劳动者的综合能力;不仅获取智力技能,还要获取社会行为技能等;在“求知”过程中养成科学素质基础,培养应变能力和革新能力。
(3)学会共同生活:首先要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做到设身处地;学会关心、分享、合作,学会平等对话、相互交流;学会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主要途径是参与社会活动,在磨合中找到认同、共识,获得体验。
(4)学会生存: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它超越了单纯的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做人”,而包括了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正确答案
人的身心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它要受到以下多方因素制约:(1)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制约;(2)教育的自身状况;(3)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4)教育管理现代化;(5)教师素质现代化。
展开
2.
对学会学习的思想内涵的认识?
(10分)
考生答案:
(1)学会认知:“认知”不仅是书本上、课堂上的知识,还包括社会规范;要学会认识, 掌握求知手段;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探求热情、科学的态度与方法;“求知”是一个不断反 复、不断“完成”的过程。
(2)学会做事:注重培养劳动者的综合能力;不仅获取智力技能,还要获取社会行为技能 等;在“求知”过程中养成科学素质基础,培养应变能力和革新能力。
(3)学会共同生活:首先要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做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学会关心、分享、合作,学会平等对话、相互交流;学会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主要途径是 参 与社会活动,在磨合中找到认同、共识,获得体验。
(4)学会生存: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它超越了单纯的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做人”, 而包括了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正确答案
(1)学会认知:“认知”不仅是书本上、课堂上的知识,还包括社会规范;要学会认识,掌握求知手段;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探求热情、科学的态度与方法;“求知”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完成”的过程。
(2)学会做事:注重培养劳动者的综合者的综合能力;不仅获取智力技能,还要获取社会行为技能等;在“求知”过程中养成科学素质基础,培养应变能力和革新能力。
(3)学会共同生活:首先要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做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关心、分享、合作,学会平等对话、相互交流;学会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主要途径是参与社会活动,在磨合中找到认同、共识,获得体验。
(4)学会生存: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它超越了单纯的首先、意义上的“做人”,而包括了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展开
3.
结合实例,谈谈你对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10分)
考生答案: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它强调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实践体验、问题解决等过程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下结合实例谈谈我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1.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探索者。例如,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的研究课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收集、分析讨论、撰写报告和展示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决定研究方向、选择研究方法、分配任务并协作完成,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验证和深化所学知识。例如,在生物课上,学生可以开展“植物光合作用实验”,通过亲手操作实验设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来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此外,研究性学习还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调跨学科整合
研究性学习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整合能力。例如,在环保主题的研究项目中,学生可能需要运用化学知识来分析水质污染情况,运用物理知识来设计节能装置,运用数学知识来统计和分析数据,以及运用语文知识来撰写研究报告和演讲稿。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 强调过程性评价
研究性学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会关注学生的研究态度、研究方法、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实例分析
以“校园垃圾分类与回收”为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首先需要了解垃圾分类和回收的相关知识,然后设计调查问卷来收集师生对校园垃圾分类现状的看法和建议。接着,学生可以制定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改进方案,并在校园内实施和推广。最后,他们还需要撰写研究报告来总结研究成果和提出改进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垃圾分类和回收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调查研究、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强调跨学科整合和过程性评价的学习方式。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确答案
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各种探索活动,获得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包括:(1)问题性;(2)开放性;(3)综合性;(4)社会性;(5)实践性;(6)主体性。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