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18秋在线作业2-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在二年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以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
A.没有故意犯罪
B.没有悔改表现
C.确有立功表现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关于首要分子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首要分子只能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人
B.首要分子只能是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C.首要分子都是主犯
D.首要分子既可以是主犯,也可以不是主犯
3.强奸罪的本质特征是 .
A.使用暴力、胁迫手段
B.违背妇女意志
C.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
D.使用其他手段
4.触犯下列犯罪中的( )可以判处死刑。
A.煽动分裂国家罪
B.资敌罪
C.颠覆国家政权罪
D.叛逃罪
5.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应 :
A.按牵连犯进行数罪并罚
B.仅按破坏电信设施罪处罚
C.仅按盗窃罪处罚
D.按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罚
6.决水罪的危害结果为 :
A.造成水患
B.造成水患,足以危害公共安全
C.没有造成水患
D.使用的方法是危险方法
7.某甲想杀害乙,以为树林中的黑影为乙,但实质上黑影是动物。甲的行为属于 .
A.认识对象的错误
B.具体目标的错误
C.行为实际性质的错误
D.客体的错误
8.甲、乙二人出资10万元,同时通过购买并使用伪造的商业零售发票,虚填商品实物价值人民币50万元,骗取审计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以60万元注册资本取得"XX贸易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后甲、乙又合谋将上述10万元资本金转移用于注册另一公司 。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
A.虚报注册资本罪
B.虚假出资罪
C.虚报注册资本罪与抽逃出资罪
D.虚假出资罪与抽逃出资罪
9.军人王某去某国家期间,滞留该国。向该国有关情报部门提供了中国空军的力量部署。他的行为构成
A.叛逃罪
B.故意泄漏军事机密罪
C.军人叛逃罪
D.间谍罪
10.某甲将一5岁幼童骗离家中,并欲将其卖到外地,途中某甲被抓 ,甲的行为构成
A.拐骗儿童罪
B.拐卖儿童罪
C.拐卖人口罪
D.拐骗儿童罪和拐卖人口罪
11.根据12题陈述,乙向甲要钱还赌债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
A.敲诈勒索罪
B.挪用资金罪
C.诈骗罪
D.内幕交易罪
12.甲晚上潜入一古寺,将寺内古墓室中有珍贵文物编号的金佛的头用钢锯锯下,销赃后获赃款 10 万元 。对甲应以什么罪追究刑事责任 ?
A.故意损毁文物罪
B.倒卖文物罪
C.盗窃罪
D.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
13.强奸罪的本质特征是 :
A.使用暴力、胁迫手段
B.违背妇女意志
C.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
D.使用其他手段
14.抢劫过程中,为了灭口而杀害被害人 ,属于
A.结果加重犯
B.想象竞合犯
C.法规竞合犯
D.转化犯
15.对盗窃罪适用死刑的法定条件是 :
A.惯窃屡教不改,主观恶性特别严重
B.盗窃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恶劣
C.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
D.盗窃国家用于扶贫、救灾、抢险的专项物资,数额特别巨大
16.甲某邻村女青年丙某按传统仪式订了婚,但未领取结婚证。后丙某退婚,另与他人订婚。甲某极度不满,便与堂乙某商议,让丙某“出出丑”“臭了她的名声”。某日,丙某到县城逛庙会,甲乙二人尾随其后。至人多繁华处,二人谩骂丙某“破鞋”、“狐狸精”、“不要脸”等等。引来了多人围观。甲某还对众人讲“她已经让我睡过了,怀过我的孩子,她小肚子上有黑毛,嫁谁克谁”等等,无中生有地编造下流之词进行攻击。乙某还将稀泥和粪便抹在丙某脸上,并欲撕破丙某的衣服,被别人制止。二人对丙某肆意侮辱达半小时,围观者数百人。致使丙某羞愤难当,回家后即
A.诽谤罪
B.侮辱罪
C.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D.寻衅滋事罪
17.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减为无期徒刑的条件是 .
A.遵守监规监纪
B.积极参加劳动并有科技发明创造
C.没有故意犯罪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18.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 ,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刑罚处罚的
A.应当免除处罚
B.只能减轻处罚
C.可以免除或减轻处罚
D.应当免除或减轻处罚
19.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趁机将乙的提包拿走,内有人民币5 000元。甲与丙的行为属于 :
A.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
B.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C.任意共犯
D.不构成共同犯罪
20.甲乙二人于97年2月在结扎手术证明书上偷盖医院印章,伪造4份医院证明出售给他人,获利400元,1997年11月案发。甲乙二人的行为:
A.构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
B.构成伪造事业单位证件罪
C.不构成犯罪;
D.构成非法经营罪
二、 多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某晚,甲潜入乙家中行窃,携所窃赃物逃跑,乙紧追不舍。甲见有一辆未熄火摩托车,趁车主丙不备,便骑上摩托车继续逃跑。次日,丙在街上发现自己的摩托车和甲,欲将甲扭送公安局,甲一拳将丙打伤 ,后经法医鉴定为轻伤 。甲的行为构成了?
A.抢劫罪
B.抢夺罪
C.盗窃罪
D.故意伤害罪
2.根据第5题的陈述,关于乙的全部犯罪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对乙应以挪用公款罪、贪污罪、出售、购买假币罪论处,实行数罪并罚
B.对乙应以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出售、购买假币罪论处,实行数罪并罚
C.对乙应在挪用公款罪与受贿罪中择一重罪从重处罚
D.对乙应以贪污罪、受贿罪论处,实行数罪并罚
3.关于教唆犯的处罚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重处罚
B.教唆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加重处罚
C.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既可能按照主犯处罚,也可能按照从犯处罚
4.交通肇事罪的主体说法错误的是 .
A.只能是交通运输人员
B.只能是非交通运输人员
C.只能是交通管理人员
D.既可以是交通运输人员,也可以是非交通运输人员
5.减刑不同于减轻处罚的地方有 :
A.减刑根据的是犯罪人刑罚执行种的具体表现,减轻处罚根据的是法定或酌定的犯罪情节
B.减刑的对象是已决犯,减轻处罚的对象是未决犯
C.减刑是减轻原来的刑罚,减轻处罚是对犯罪人判处新的刑罚
D.减刑属于刑罚执行制度,减轻处罚则属于刑罚的裁量制度
6.关于非法出版物问题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明知出版物中载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内容而予以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传播的,以煽动分裂国家罪定罪处罚。
B.明知出版物中载有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而予以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传播的,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定罪处罚。
C.以牟利为目的,出版淫秽物品的,以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定罪处罚。
D.违反国家规定,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出版物,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7.某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重婚罪,对甲不应如何处置?
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C.适用该外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D.直接驱逐出境
8.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相似与区别是 :
A.二者均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B.二者均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
C.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持放任的态度,因此根本不考虑是否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D.过于自信过失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因此考虑到危害结果不发生
9.不影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是 .
A.犯罪客观方面
B.犯罪行为
C.犯罪人的地位
D.犯罪人的身份
10.挪用资金罪的行为表现在
A.非法挪用本单位资金归自己使用,超过3个月未还
B.非法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他人使用,超过3个月未还
C.非法挪用本单位资金归自己使用、数额较大
D.非法挪用本单位资金归自己使用,进行盈利活动
11.构成挪用公款罪的行为有 .
A.个人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
B.集体挪用公款外出旅游的
C.个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数额较大的
D.个人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
1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地包括 .
A.犯罪行为地
B.犯罪结果地
C.罪犯住所地
D.罪犯被捕地
13.拐卖妇女 、 儿童罪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B.客观表现为实施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
C.犯罪的客体妇女、儿童的人身自由权
D.主观上出于故意
14.A 为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配备有公务用枪。 A 在有配偶 (B 女,生活在外地 ) 的情况下,长期与 C 女共同生活,井生有一子 ( 周围群众均认为 A 与 c 为夫妻关系 ) ,为此借用了 D 的 3 万元现金。 D 多次讨债, A 无力偿还,于是 A 格公务用枪 ( 无子弹 ) 用作借债质押物交给 D ,约定 A 还款时;取将捡支归还 A 。 3 个月后 kA 仍然未能归还借款, D 便将枪支送给其外甥 E 玩耍。 E 在一周后使用该枪支抢劫某银行储蓄所现金 20 余万元 。请根据案情回答 81
A.法律不承认事实婚姻,所以, A 不成立重婚罪
B.事实婚姻是无效的,所以, A 不成立重婚罪
C.A 与 C 女属于同居而非事实婚姻,所以, A 不成立重婚罪
D.重婚罪侵犯的是配偶权,如果 B 女同意,则 A 不成立重婚罪
15.派出所长陈某在“追逃”专项斗争中,为得到表彰,在网上通缉了 7 名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并且已受过治安处罚的人员。虽然陈某通知本派出所人员不要“抓获”这 7 名人员,但仍有 5 名人员被外地公安机关“抓获”后关押;关于陈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陈某的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罪
B.陈某的行为构成玩忽职守罪
C.陈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
D.陈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16.放火罪和用放火手段实施杀人行为的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是 :
A.是否故意
B.是否造成死伤
C.死伤的人数
D.行为是否危害公共安全
17.甲开摩托车,乙坐在摩托车的后座上,在某工厂门口伺机夺妇女的提包。甲、乙见妇女丙某肩挎背包走出,即驾摩托车尾随、加速,在擦身而过之际,乙某抓住丙某的挎包。但是因为挎包被丙某紧紧抓住,乙某从摩托车后座被拖下来,甲某驾车离去。乙某从地上起身后,一边夺挎包一边踢打丙某。丙某大声叫喊,周围群众赶到,乙某慌忙逃离。对此案,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甲某和乙某共同构成抢劫罪(未遂)
B.甲某和乙某共同构成抢夺罪(未遂)
C.甲某构成抢夺罪(未遂)
D.乙某构成抢劫罪(未遂)
18.李某租用某建筑公司场地开了一家酒店,并为酒店财产投了40万元人民币保险,后因经营不善,无力支付租金,场地被建筑公司封锁。李某决定放火烧毁酒楼,一是报复建筑公司(因酒店旁边还有建筑公司的其他建筑),二是可以获取保险赔偿金。李某放火后到保险公司理赔时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下列关于本案的意见哪些是正确的 ?
A.李某的行为触犯放火罪和保险诈骗罪两个罪名
B.放火罪与保险诈骗(未遂)罪应并罚
C.放火罪与保险诈骗罪相竞合,只定放火罪
D.放火罪与保险诈骗(预备)罪应并罚
19.甲某提议让乙某帮助杀死其养父丙某,并允诺事成后给1万元好处。期间甲乙二人多次预谋,甲某还带乙某到丙某家窥伺作案地点,辨认丙某。某日甲某与乙某电话联系,称当日下手机会最好,让乙某以找丙某买三轮车为由进入丙家,将丙某掐死。乙某按甲某授意,到丙某家,假意闲谈购买三轮车,伺机作案,后因不忍下手而离去。几天后,乙某因盗窃汽车案被审查期间,供述了上述事实。
A.甲某、乙某构成故意杀人罪共犯
B.乙某没有犯甲某所教唆的罪,甲某属于教唆的未遂,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C.甲某是教唆犯,在此案中应当作为主犯处罚
D.乙某属于犯罪中止,应当免除处罚。同时具有自首的法定情节
20.犯罪既遂的表现形式有 .
A.行为犯
B.结果犯
C.危险犯
D.举动犯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