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东北师范 > 东师在线 >

东师小学语文教学法18秋在线作业2【答案】

作者:apycfd

小学语文教学法18秋在线作业2-0005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
小学语文教学法18秋在线作业2-0005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以上表述的是小学第( )学段的口语交际目标。
A.二
B.一
C.三
D.初中
 
 
2.( )就是研究者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就各个历史时期的语文教学情况作分析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
A.实地观察法
B.现状调查法
C.历史比较法
D.访谈法
 
 
3.( )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有讲有读,讲读结合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
A.谈话
B.讲读
C.文献
D.练习
 
 
4.新中国成立之后,“国语”改成(  ),从命名上克服了重文轻语的片面性,使课程名称更加科学、规范。它体现的听说读写并重的思想引导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综合训 练的道路。
A.国文
B.语言
C.语文
D.中文
 
 
5.引导启发型语文教学方法是源于( )的“愤启—悱发”思想。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6.口语交际课必须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进行,它具有( )。
A.实践性
B.规范性
C.互动性
D.情境性
 
 
7.( )年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将先前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
A.1999
B.2001
C.2000
D.1985
 
 
8.班级授课制最早由17世纪捷克卓越教育家( )(1592-1670)提出。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卢梭
D.福禄贝尔
 
 
9.应认真细读,揣摩探究,有时甚至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等,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形成自己对文本的判断和评价。
A.默读
B.朗读
C.精读
D.略读
 
 
10.在掌握牢固程度基础上,学生在再认和回忆的时候,不再象前一阶段那样把握不定,偶尔还要出现泛化现象,而是熟练且牢固,词义讲解也较清楚、恰当。其次,精确分化表现在掌握的深刻性和精确性上,这是掌握字形的( )阶段。
A.精确分化
B.初步分化
C.泛化
D.习得
 
 
二、 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阅读的方法主要有( )
A.朗读
B.默读
C.诵读
D.精读
 
 
2.部件析形识字法按照一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独特的汉字教学过程(  )
A.看字形整体,分析字形结构
B.根据字形结构确定不同的部位
C.分析出部件
D.将部件组合成整体
 
 
3.构成语言的三要素是(  )。
A.语音(及文字)
B.词汇
C.语法
D.语句
 
 
4.小学语文教学论属学科教学论,是从( )等发展而来的。
A.语文教授法
B.识字教学
C.语文教学法
D.语文教材教法
 
 
5.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 )
A.应该适当降低写作要求,由易到难
B.应该努力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
C.要减少命题作文,多一些只给范围的开放性较强的作文,减少束缚,增加作文的自主性
D.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如书评、影评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比赛、建立作文园地、出版作文小集等
 
 
6.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A.不均衡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7.理解评价的特点有:( )
A.重视评价标准的生成性
B.重视形成性评价
C.注重多样化的结果信息
D.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相互理解
 
 
8.小学口语交际的特点有( )
A.口语性
B.交际性
C.主观性
D.个性化
 
 
9.语文课程的特点包 括(   )
A.内容的时代性与知识的综合性
B.要求的实践性与选材的规范性
C.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
D.学科的模糊性性
 
 
10.语文课程评价的宏观理念是( )
A.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B.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C.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D.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三、 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史籀篇》属于宋朝时期的书目。
A.错误
B.正确
 
 
2.语义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反映着人类思维的逻辑规律。
A.错误
B.正确
 
 
3.历史比较法就是研究者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语文教学情况作分析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
A.错误
B.正确
 
 
4.交流模式就是在教师组织下,学生之间就语文学习的方法、经验等进行介绍、交流和讨论。
A.错误
B.正确
 
 
5.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A.错误
B.正确
 
 
6.语文教材编写原则不包括时代精神的影响。
A.错误
B.正确
 
 
7.1908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建立了我国的小学制度,称“癸卯学制”。
A.错误
B.正确
 
 
8.自主学习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因为学生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A.错误
B.正确
 
 
9.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
A.错误
B.正确
 
 
10.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口语属于外部言语,它是用于交际的言语,一般包括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A.错误
B.正确
 
 
11.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总体目标表述为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A.错误
B.正确
 
 
12.审美悟道型就是要注重语文教学的审美性,认为美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基础,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语文课中的美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用课文中的美感染学生,陶冶学生,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A.错误
B.正确
 
 
13.言语活动的过程有表达和感知与理解两个基本过程。
A.错误
B.正确
 
 
14.多样化不属于小学语文教学论研究的特点。
A.错误
B.正确
 
 
15.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发生的言语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现实生活,创设交际情境。
A.错误
B.正确
 
 
16.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整合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三个维度的要求。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A.错误
B.正确
 
 
17.口语交际的“高”要求集中的体现在敏锐、迅速、严密、灵活等上面。
A.错误
B.正确
 
 
18.从横向上分,语文课程目标可以分为拼音目标、识字与写字目、阅读目标及口语交际目标几项。
A.错误
B.正确
 
 
19.识字的难点在于掌握字义。
A.错误
B.正确
 
 
20.小学第二学段(3~4年级)识字与写字的阶段目标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的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汉语拼音来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A.错误
B.正确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