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东北师范 > 东师在线 >

东师小学语文教学法18秋在线作业1【答案】

作者:apycfd

小学语文教学法18秋在线作业1-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五四后,小学语文课程由国文改成( ),实现言文一致,这是划时代的变化。 A.国语 B.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法18秋在线作业1-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五四后,小学语文课程由“国文”改成(  ),实现“言文一致”,这是划时代的变化。
A.国语
B.语文
C.中文
D.汉语言
 
 
2.学习方法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A.三
B.四
C.五
D.六
 
 
3.小学语文教学实验的目的()
A.在于检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和价值,以及发现语文教师的教学心理和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的特点和规律。
B.掌握有关事实的材料,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把握问题的实质,预测发展的方向,从而概括与发现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
C.发现过去有益的东西,吸收既有成果,通过对变化历程的了解,认清现状并把握未来发展趋势。
D.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作为研究和改进语文教学的依据。
 
 
4.1958年辽宁省黑山县北关实验学校率先进行一种识字教学法实验,基本方法是集中教分散练,先识字后读书,即学一批字读一些课文巩固,再学一批字再读一些课文巩固。具体方法有看图识字,以歌带字,以四声带字,形声字归类,用基本字带字等,后期以基本字带字为主要方法。此种识字教学法是()。
A.速成识字法
B.分散识字教学法
C.集中识字教学法
D.部件析形识字法
 
 
5.经过初步的生字教学,学生要对汉字这一复合刺激物的字形轮廓建立了模糊的暂时联系,这是掌握字形的( )
A.初步分化阶段
B.泛化阶段
C.精确分化阶段
D.巩固阶段
 
 
6.1904~1906年之间,由维新派人物吴眺,张元济、高风谦、蒋维乔等编辑的初等小学用的(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套国文教科书,它与新学制互相促进。
A.《新制中华小学国文教科书》
B.《史籀篇》
C.《最新国文教科书》
D.《千字文》
 
 
7.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认真细读,揣摩探究,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形成自己对文本的判断和评价。
A.默读
B.朗读
C.精读
D.略读
 
 
8.经过初步生字教学,学生对汉字这一复合刺激物的字形轮廓建立了模糊的暂时联系,这是掌握字形的( )
A.初步分化阶段
B.泛化阶段
C.精确分化阶段
D.巩固阶段
 
 
9.1939年,教育部公布了,规定开设“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科目,以代替原先的分科教学法。
A.《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
B.《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
C.《师范学院国文学系必修科目表》
D.《奏定学堂章程》
 
 
10.阅读有很多常见的方法,因阅读的目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方法。当课外阅读量很大时,可指导学生使用()。
A.朗读
B.默读
C.精读
D.略读
 
 
二、 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与中国母语课程目标相比较,国外母语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 )
A.面向全体,追求高质,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竞争
B.培养公民责任感,形成国家观念,养成道德价值观
C.促进发展,培养个性
D.课程标准和评价紧密结合
 
 
2.关于拼音书写的教学大致可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 )
A.对字母的整体有一个笼统的印象
B.对字母的笔画及其组成有比较清晰准确的感知
C.要进行书写记忆
D.音节形体的掌握,重点应放在音节的复韵母和鼻韵母部分
 
 
3.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方法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
A.保证资料的可靠性
B.保证资料的清晰性
C.注意比较的全面性
D.保证资料的科学性
 
 
4.研究中,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的一般步骤是
A.收集语文教学的历史资料。凡是有研究价值的历史材料都要收集;
B.对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了解语文教学的发展变化和历史必然联系;
C.寻找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把握规律,预测未来;
D.做出比较的结论。
 
 
5.新课程倡导的三种新的学习方式是( )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记忆学习
D.探究学习
 
 
6.《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写作的界定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下面对写作内涵理解正确的有( )
A.写作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B.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因而,学习写作也就成为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
C.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
D.写作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7.从横向上来分,语文课程目标可以分为(    )等。
A.拼音目标
B.识字与写字目标
C.阅读目标
D.口语交际目标
 
 
8.构成语言的三要素是(  )。
A.语音(及文字)
B.词汇
C.语法
D.语句
 
 
9.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三种新的学习方式是( )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记忆学习
D.探究学习
 
 
10.从横向上来说,语文课程目标可以分为(    )等。
A.拼音目标
B.识字与写字目标
C.阅读目标
D.口语交际目标
 
 
三、 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诗》、《书》等作品属于经学教材。
A.错误
B.正确
 
 
2.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是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统整起来,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习过程,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强调从外在的内容形式转化为内在实际的结果,实现从内容到形式、从手段到结果的统一。
A.错误
B.正确
 
 
3.从横向上分,语文课程目标可以分为拼音目标、识字与写字目、阅读目标及口语交际目标几项。
A.错误
B.正确
 
 
4.运用谈话法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②要充分准备;③要系统有序;④要难易适中;⑤要善于引导。
A.错误
B.正确
 
 
5.领导管理型是以钱梦龙等为代表,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启发。钱梦龙提出“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自读式、教读式、作业式、复读式”四种训练形式。
A.错误
B.正确
 
 
6.语义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反映着人类思维的逻辑规律。
A.错误
B.正确
 
 
7.语言是思维的发动者,也是思维过程的凭借与物质外壳,还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对于思维有着重要影响。
A.错误
B.正确
 
 
8.精读是要求我们按照习惯的分析模式去阅读 ,从时代背景到作者介绍、分段分层、主题思想、写作特点一路下去。
A.错误
B.正确
 
 
9.五四以前,“国语”改称“语文”。
A.错误
B.正确
 
 
10.《御制百家姓》是清朝时期的作品。
A.错误
B.正确
 
 
11.练习法是在语文教学中,有讲有读,讲读结合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
A.错误
B.正确
 
 
12.交流模式就是在教师组织下,学生之间就语文学习的方法、经验等进行介绍、交流和讨论。
A.错误
B.正确
 
 
13.言语动机是推动人开口说话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人渴望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想说,爱说。
A.错误
B.正确
 
 
14.《昭明文选》是典型的文选教材。
A.错误
B.正确
 
 
15.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A.错误
B.正确
 
 
16.新课程标准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等。
A.错误
B.正确
 
 
17.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模式主要包括讲授模式、渗透模式和实践模式。
A.错误
B.正确
 
 
18.识字的难点在于掌握字义。
A.错误
B.正确
 
 
19.运用欣赏法的要领:要抓住重点少讲,精讲;要揭示规律,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要兼用其它教学方法;注意思路的诱导性;注意语言的表现力。
A.错误
B.正确
 
 
20.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A.错误
B.正确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