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补修课形成性考核四
试卷总分:100 得分:null
1.甲、乙、丙、丁四人合伙。后甲退伙,承担了自己应分担的债务后仍剩8万元债务,应由()承担。
A.甲
B.乙
C.由甲乙丙丁承担
D.由乙丙丁承担
2.甲为某校在校大学生,现年22岁,无经济来源,两年前向乙借款1万元,现在无力偿还,按照相关法律,应该由()来偿还这笔借款。
A.甲的父母
B.甲所在的大学
C.甲与其父母
D.?甲本人
3.《民法总则》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A.16
B.8
C.10
D.18
4.下列关于《民法总则》中自然人的出生时间和死亡时间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一经记载则无法改变自己的出生与死亡时间
B.没有出生证明、死亡证明的,以街坊四邻的说法为准
C.没有出生证明、死亡证明的,以父母、子女的说法为准
D.以出生证明、死亡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
5.根据《民法总则》的分类,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属于()
A.营利法人
B.特别法人
C.非营利法人
D.非法人组织
6.男甲和女乙结婚后,因甲多次家庭暴力,乙不能忍受提出离婚,甲请求乙原谅,并签订了一份保证协议,约定如果甲今后再对乙使用暴力,则需赔偿乙20万元,请问该协议()
A.有效
B.无效
C.待生效
D.是否有效由法院确定
7.根据《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以家庭财产承担,无法区分的,以()承担。
?
A.个人财产
B.部分成员财产
C.集体财产
D.家庭财产
8.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
A.适用之前纠纷处理案例
B.适用社会公德,但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C.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D.适用国家政策
9.《民法总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 )。
A.公序良俗
B.合法合理原则
C.相关行政法规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民法总则》规定,()在民事活动中的( )一律平等。
A.当事人,法律地位
B.当事人,地位
C.民事主体,地位
D.民事主体,法律地位
11.《民法总则》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A.单位或者组织
B.个人或者组织
C.个人或者单位
D.法人或者单位
12.禁止任何人创设法律没有规定的物权反映的是是物权的()原则。
A.物权法定
B.一物一权
C.公示公信
D.区分
13.《民法总则》明确规定,民事主体的()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A.被宪法赋予的权利
B.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
C.财产和人身关系权利
D.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
14.下列不属于物权之诉的是()
A.?请求返还原物
B.请求排除妨害
C.请求恢复原状
D.请求赔偿损害
15.下列不属于法律上的处分的是()
A.出让
B.租赁
C.借用
D.消费
16.下列不属于原始取得的是()
A.?继承
B.生产
C.?善意取得
D.?取得原物之孳息
17.小张和小黄是好朋友因小事闹翻了,小张在其照片上随意涂画,并弄成搞笑形象印刷出售营利,侵犯了()。
A.?姓名权
B.名誉权
C.肖像权
D.名称权
18.《民法总则》对自然人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进行了法律保护,这里的人身权利主要是指身份权。以下不属于身份权的是()
A.亲权
B.子女权
C.配偶权
D.亲属权
19.《民法总则》中关于继承的规定,说法正确的是()
A.公民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
B.自然人依法享有继承权
C.自然人的一切私有财产,可以依法继承
D.自然人依法享有继承权,胎儿不是自然人,因此不享有继承权
20.甲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已经满5年。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其配偶乙()。
A.只能申请宣告甲失踪
B.只能申请宣告甲死亡
C.应当先申请宣告甲失踪,再申请宣告甲死亡
D.既可以申请宣告甲失踪,也可以申请宣告甲死亡
21.法人不享有名誉权( )
22.在法定事由下,对自然人、法人已经获得的荣誉称号可依法予以剥夺。( )
23.我国法律中没有关于隐私权保护的条款。( )
24.我国的法定监护权带有亲权的性质。( )
25.侵害人身权的民事责任以非财产性的责任承担方式为主,以财产责任承担方式为辅。( )
26.我国《民法通则》对死者人身权的保护未作具体规定。( )
27.财产损害不适用精神损害赔偿。( )
28.新闻单位报道国家机关的公开文书和职权行为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29.同一物上只能成立一个所有权。( )
30.禁止任何人创设法律没有规定的物权。( )
31.当事人不符合物权法定要求的法律行为不能产生民事法律效果。( )
32.继承是物权的原始取得方式。( )
33.根据当事人的协议,将受让人原先之他主占有变为自主占有的方式是占有改定。
34.基于当事人的民事法律行为而变动不动产物权者,非经登记不生效力。
35.善意占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抗所有人的物上请求权。( )
36.赠与是继受取得财产所有权的方法。
37.我国民法明确承认无主动产由最先占有者取得所有权
38.善意取得制度源于日耳曼法的"以手护手”原则。
39.受让人在受让财产时不知道转让人对其转让的财产无处分权则为善意。( )
40.共有是一种独立的所有权类型。( )
41.处分共有财产须经三分之二以上的共同共有人同意。( )
42.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须经专有部分建筑物占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
43.用益物权是自物权。( )
44.相邻关系是相邻的不动产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之间基于合同的约定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
45.地役权不能与土地所有权分离而单独让与。( )
46.留置权为法定担保物权。( )
47.抵押权人可以单独转让抵押权而保留债权。( )
48.在抵押权设立问题上,我国《物权法》原则上采登记成立主义,例外地采登记对抗主义。( )
49.抵押担保的范围不包括违约金。( )
50.任何权利都可以作为权利质权的客体。( )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