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18秋在线作业1-0005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学记》提出的“长善救失”的教育主张反映德育应遵循的原则是()。
A.知行统一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德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2.教学在学校德育中处于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之所以这样确认教学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不仅是因为它有其必然性,还因为在教学中进行德育具有实在的可能性和()。
A.可行性
B.现实性
C.及时性
D.操作性
3.实践证明,各方面对德育目标的认同感越高,教育影响的一致性程度就越好,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从教育对象来说,目标的认同感意味着要努力把德育目标转变为受教育者的
A.自我要求
B.自我追求
C.自我认证
D.自我体验
4.在实际的德育中,德育内容表现不仅多种多样,而且还体现出不同的类型,从学校的计划来看,德育内容分为计划性的内容和
A.正规性内容
B.非计划性的内容
C.非正规性内容
D.时事性内容
5.我国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论述教育问题的著述《学记》中开篇就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国何以教学为先?原因是教学具有“化民成俗”的作用,而化民成俗则具有以礼俗来教化百姓之意,可见,这里所说的“教学”,在实质上是含有
A.德育之意
B.教育之意
C.教学之意
D.管理之意
6.德性之教,与其它各育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的操作上对品德形成发展的依循性;二是
A.强调学科教学之中的“教”
B.“教”的使命、目的和任务在于育德
C.智慧之教
D.得法之教
7.在当前的情况下,要想使德育真正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德育目标的选择就应以( )理念为指导。
A.可持续发展的
B.提高受教育者的德性水平
C.社会全面发展
D.社会协快速发展的
8.通常以校风、教风、学风、舆论、人际活动或交往及制度要求等方式体现出来的德育内容,其在德育内容的分类中是属于哪一类?
A.隐性内容
B.规范性内容
C.情意性内容
D.认知性内容
9.客观存在的德育规律在人们主观意识上的正确反映被称为( )。
A.德育原理
B.德育实践经验
C.德育目标
D.德育方针
10.下列关于品德修养与德育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德育属于品德修养范畴
B.品德修养与德育同义
C.德育是个人进行品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
D.个人进行品德修养是德育的前提和基础
二、 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德育施教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A.德育的实施要重在涵养培育
B.德育的实施重在启发引导受教者的能动自主性
C.德育的实施不是传授和说教重在指导引发理解、体验和感悟
D.德育实施中教育者重在要当好与学生的共同活动者、体验感悟者和探讨者
2.品德的内涵很丰富,具体表现在
A.是人对自我的一种规定性
B.是心理与价值内容的“合金”
C.是带有一定结构性的存在
D.它既是稳定的又是可变的
3.在实践中强化德育地位因该采取的有效措施很多,其中之一是要做到虚功实做,全面落实,注重实效,这里的全面落实具体是指
A.组织落实
B.队伍落实
C.任务落实
D.措施落实
4.讲究德性、培养德性,追求德性,是古今不可否认的社会实际,人的生活为什么要讲德性?社会为什么要关注德性,培养德性?本书的编写者认为德性是
A.人之本性之一
B.人实现善行的内在条件
C.人适应并作为于社会的内在条件
D.社会和谐与文明得以保持的内在源泉
5.强调管理教育中的激励性强化,是许多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共识,许多教育者对此有着深切的认识,它的必要性主要在于()。
A.激励是调动人的工作潜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要因素
B.激励本身对人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强化作用
C.对人的激励常常包含着对人的某方面的某种肯定或赞赏等,增强人发展的自信。
D.重视激励,也是古今中外教育一直比较重视的教育方式和传统
6.教育爱的纯洁性要求 教师对待学生的爱要()。
A.正直
B.公正
C.坦荡
D.无私
7.德性化社会的建设需要首先做好的几方面工作是
A.赋予制度正义的理
B.良好的政风的形成
C.倡导良好的德性生活
D.全力加强物质文明的建设
8.(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我国德育工作的一个显著特征。
A.运动化
B.活动化
C.开放化
D.情感化
9.教学观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哪 些 方 面?()
A.把教学单纯理解或看成传授知识的活动
B.把教学表征性的方面当作了教学的实质
C.功利化的教学取向
D.没有认识到教学是促进人多方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规范性的教育活动
10.说理法能以科学的理论逻辑和雄辩有力的事实,使学生系统掌握各种思想品德要求、准则,消除学生思想认识的障碍,分清是非,增强品德言行的理智性,在 运用该方法是需要注重把握的问题有()。
A.要注意说理要有民主性
B.说理要有针对性
C.说理要有真实性
D.说理也要生动有情,富有感染力
三、 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都是通过共同活动实现的,也只有在共同的集体活动中才能体现出集体的精神。各种健康有益的共同活动,不仅是组织建设班集体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A.错误
B.正确
2.人思想品德是人在实际生活中与人多方面交往中形成的,所以认知性 的德育毫无必要。
A.错误
B.正确
3.在德育中进行什么教育,每个时代都会根据自己的时代做出选择。但其本质上应是品德的涵养培育问题。否则,则不是德育问题。
A.错误
B.正确
4.在现实的德育中,对教学人员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德育的作用缺乏有力的组织和措施。
A.错误
B.正确
5.不同的德育意识,常常内在地决定或影响着实际德育工作方向、路线、重点的确定与选择有所不同,对实际德育工作的评价有很大差异,但是他们在价值倾向和应予把握的德育的准则方面都是相同的。
A.错误
B.正确
6.知识作为人类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它不仅是认识自然、改造社会和社会进步的智力源 泉、精神力量,也是影响人心智能力和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因素。
A.错误
B.正确
7.德育工作的对象是人,人在社会生活中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的发展的多变性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如何做好德育工作,在客观上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做指导。
A.错误
B.正确
8.具体的德育过程目标的实现,往往会使整体德育工作走上一个新台阶。总体德育过程指为完成具体任务或解决具体问题而组织进行的德育活动。
A.错误
B.正确
9.班集体是学生基于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而形成的,一旦选择或参加了这样的集体,他们就常常把集体的兴衰与自身的利益、自身的荣辱联系在一起。
A.错误
B.正确
10.管理教育中的激励性强化只包括思想品德培养中的激励,并不包括为实现管理目的而进行的激励。
A.错误
B.正确
11.没有实际锻炼就难以真正形成坚定的思想品德,也不会真正造就言行一致的人。我国古代就非常强调通过“躬行实践”的方法来培养人。
A.错误
B.正确
12.德育目标作为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各育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与区别。它的实现过程既有独特性,同时又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
A.错误
B.正确
13.如何看待德育地位,不仅影响其对德育的重视程度,而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德育工作实施及其效果。
A.错误
B.正确
14.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水平来确定德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使其具有可接受性(即适合学生的接受方式)。
A.错误
B.正确
15.对教育对象的管理,包括制定学生行为规范及相关的检查、评价、批评表扬和必要的奖惩等
A.错误
B.正确
16.良好德育效果是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
A.错误
B.正确
17.在德育活动中,德育的各种影响无不体现社会的要求。德育也无时无刻不在用反映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准则、道德规范来训练人的行为,指导人的社会化,它总是按照社会的委托引导着人的社会化方向,以至最终使教育对象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A.错误
B.正确
18.在实践中,即要重视强化安排好德育过程,重视德育过程,又要防止单纯用德育过程代替德育效益的倾向。重过程轻效益不好,重效益轻过程也难达到目的。
A.错误
B.正确
19.育德,是德育之所以成为德育的本质规定,其根本的使命就是使人在具有天性的同时,发展他的德性,丰富人在实际生活中的人性内涵,促进人“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和人的本质的丰富性,使人在为人处事的实际生活中体现出德之善、德之真和德之美。
A.错误
B.正确
20.集体舆论是影响个人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无论是正确的舆论还是不良的集体舆论都是班级德育有效性的必要基础。
A.错误
B.正确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