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综合测试
每一个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指的是( )。D. 互斥性
测量目标与测量内容之间的适合性与相符性叫做( )。D.内容效度
社会测量的四个层次之间有兼容性,它们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应当是( )。B.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有的( )。
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叫( )。
在总体规模较小、调查所涉及的范围较窄的情况下,既节约又效果好的抽样类型是( )。
社会测量的要件有( )。
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的方法有( )。
抽样的一般步骤有( )。
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 )。
第三章专题学习活动
操作训练
【训练科目】
运用概念操作化的方法,编制调查指标,并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使之完善。
参照示例(见网络课中“第三章 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中“学习活动”栏目下)。
【训练步骤】
1学生以个人为单位,针对第二章学习活动中确定的调查课题所呈现的核心概念,自行编制一系列具体调查指标。指标要求分三个以上层次,共15个以上。
2.将你的成果发布到讨论区上,并且请各位同学之间相互评价。
3.最后由教师评价、给分。
第四章专题学习活动
【案例呈现】
(1)某市电大某年级行政管理专业有学生100人,拟抽取其中25人为样本,调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2)某城市有10万个家庭,拟以其中1万个家庭为样本,做家庭生活指数抽样调查。
(3)某市共有中学生6万人,分布在30所中学,拟抽取其中6000人作为中学生体质状况调查对象。
(4)在全国范围抽取1万个家庭进行人口调查。
【问题提出】
1上述案例分别采用哪种抽样类型最为简便、适宜?为什么?如何具体实施?
2.如果就你在前几章学习活动中提出的调查课题及其调查对象做抽样调查,你应选择哪种抽样方法?为什么?如何具体实施?
【分析步骤】
1.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分析,并针对上述两个提问,写一份简要的分析报告。
2.将你的成果发布到讨论区上,并且请各位同学之间相互评价。
3.最后由教师评价、给分。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