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其他院校 > 课程问答 >

湖南工业大学2023年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资料答案】

作者:pyfdzj

作业 一.单选题(共19题,47.5分) 1 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高中毕业作文就很好地表达为人类而工作的志向,他高中毕业论文的题目是()。 A、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B、 《

作业

 

 

一.单选题(共19题,47.5分)

1

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高中毕业作文就很好地表达为人类而工作的志向,他高中毕业论文的题目是()。

 

A、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B、

《神圣家族》

 

C、

《哲学的贫困》

 

D、

《论犹太人问题》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得分: 2.5分

答案解析: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是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

 

2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A、青年黑格尔派

B、社会民主党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国际工人协会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共产主义者同盟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B、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生物进化论

 

C、

客观唯心主义、重农主义、浪漫主义

 

D、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构成马克思主义整钢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

 

4

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的标志是,1848年2月发表的()。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

C、《资本论》

D、《反杜林论》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5

列宁的经典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的哲学范畴,它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A、客观实在

B、一切存在

C、一切实体

D、主观存在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经典定义

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过是人脑的一种()。

A、虚构物

B、分泌物

C、机能

D、客观反映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经典定义

7

()不考虑现实条件的变化性,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容易形成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从而影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A、黑格尔主义

B、实用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了解基本定义

8

矛盾的()就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种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也就是说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A、特殊性

B、斗争性

C、普遍性

D、同一性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经典定义

9

当生产力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生产关系必然会发生改变,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一种()的判断。

A、历史虚无主义

B、历史唯心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机械主义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经典判断

10

下列哲学家中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认识路线的是()。

A、费尔巴哈

B、柏拉图

C、笛卡尔

D、黑格尔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费尔巴哈是唯物主义反映论者

11

认识的本质是()。

A、人脑的分泌物

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绝对精神的外化

D、感觉的复合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认识的本质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12

以下认识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是()。

A、从实践到认识

B、从认识到实践

C、从感觉、知觉到表象

D、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从认识到实践是更重要的飞跃

13

感性认识形式不包括()。

A、感觉

B、直觉

C、表象

D、概念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形式

14

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绝对同一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感性认识和理想认识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5

商品价值的量是由()决定的。

 

A、

商品能满足人的需要的程度

 

B、

商品的自然属性

 

C、

生产商品所采取的手段和方式

 

D、

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

 

正确答案: 

16

关于价值概念说法错误的是()。

A、价值表现为人与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

B、价值离不开主体的需要,也离不开客体的特性

C、价值完全是人的主观需要选择的结果

D、价值既具有主体性特征,又具有客观基础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价值具有主体性,但不完全是主观任意的

17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A、真理性认识都是有条件的

B、真理的内容是错误的或不完全正确的

C、真理不具有客观性

D、世界是不可知的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相对性指的是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18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不包括()。

A、真理与谬误相互对立

B、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

C、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D、真理和谬误的本质并无差异性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真理和谬误存在明确界限

19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

A、真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B、真理内容的正确性和永恒性

C、真理是永恒正确的绝对精神

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的绝对性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绝对性指的是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二.多选题(共3题,7.5分)

1

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神秘主义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马克思的理论来源有三

2

社会存在就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

A、文学艺术

B、自然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

正确答案: 

 

3

以下各项,属于辩证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的有()。

A、从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及其发展过程

B、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善于抓住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D、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正确答案: 

 

三.判断题(共18题,45.0分)

1

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足以证明

 

2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形式。

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经典定义

3

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

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经典定义

4

《老子》提到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经典判断

5

辩证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经典判断

6

“辩证法唯物论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力量的高度概括。

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经典判断

7

辩证思维能力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我的答案:

 

8

对立统一就是事物内部包含着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又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相互否定相互斗争的方向和倾向。

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经典定义

9

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范围或节点。

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经典定义

10

“种子——植株——种子”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经典判断

11

历史、现实和未来具有相通性,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可以任由今人进行解读,历史是一种主观的思考产物。

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经典定义

12

先验论和反映论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在认识论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先验论和反映论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分歧表现

13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掌握丰富且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理性认识必须建立在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之上

14

从认识到实践的复归意味着认识运动的终结。

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认识与实践是无限反复的发展过程

15

价值评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要是符合价值主体需要就是正确的。

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价值评价的结果需要经过实践检验

16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真理的内涵是主客观相符合

17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种错误社会思潮作斗争。

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坚持真理与反对谬误是一致的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我的答案:

 

答案解析:

 

经典判断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