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秋学期(清考)《环境法》在线作业-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1.有关总量控制和核定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总量控制的推行势在必行
B.有总量控制任务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照核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许可证规定的排放条件排放污染物
C.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目前一总量控制为主
D.在实行总量控制的区域实行排污许可并按排放总量核定收费的制度,而不执行一般污染物排放的排污收费制度
2.全国的森林覆盖率的奋斗目标为()
A.30%
B.40%
C.50%
D.60%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不包括()
A.技术性
B.综合性
C.正当性
D.社会公益性
4.各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最高立法依据是
A.宪法
B.民法
C.环境基本法
D.立法法
5.在环境管理中使用最广的许可证是()
A.规划许可证
B.开发许可证
C.建设许可证
D.排污许可证
6.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向()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
A.国务院环保部门
B.省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各级人民政府
7.以下属于无限资源的是()
A.土壤
B.潮汐能
C.矿藏
D.风能
8.大气污染排污收费制度可以表述为()
A.达标、超标双重收费的制度
B.超标收费的制度
C.排放即收费制度
D.达标排放、超标违法的制度
9.体现我国环境法律的量化和技术指标的是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D.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10.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是()
A.《巴塞尔公约》
B.《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C.《外层空间公约》
D.《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1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主要体现了()
A.民主原则
B.预防为主,防止结合原则
C.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
D.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
12.“三同时”制度首创于()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英国
13.《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不适用与()
A.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防治
B.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
C.交通运输噪声污染的防治
D.从事本职工作受到噪声污染的防治
14.我国《渔业法》规定,渔业生产的基本方针是()
A.以捕捞为主
B.以加工为主
C.以养殖为主
D.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
15.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是()
A.《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D.《城市规划法》
16.以下自然资源属于耗竭性自然资源的是()
A.太阳能
B.潮汐能
C.土地资源
D.原子能
17.我国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机构是()
A.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B.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C.国家环境保护部
D.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8.由()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
A.国务院林业部门
B.国务院环保部门
C.国务院农业部门
D.国务院地质矿产部门
19.环境法中关于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的规定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
A.“物物相关”律
B.“负载定额”律
C.“相生相克”律
D.“协调稳定”律
20.在国际环境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际环境法最主要渊源的是()
A.国际习惯
B.国际条约
C.一般法律原则
D.软法
21.国家实行()优先原则
A.工业用水
B.农业用水
C.城市用水
D.居民生活用水
22.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石油污染
B.控制特殊型污染
C.控制煤烟污染
D.控制低空污染
23.年满()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植树或其他绿化的义务
A.8
B.11
C.16
D.18
24.转移固体废弃物出省级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必须经()批准
A.接受地的省级政府环保部门
B.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
C.移出地的省级政府环保部门
D.移出地省级人民政府
25.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当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音污染时,施工单位必须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等情况的期限是()
A.在工程开工前5日内
B.在工程开工前15日内
C.在工程开工后5日内
D.在工程开工后15日内
二、 多选题 (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1.我国环境法上的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三同步”包括()
A.同步实施
B.同步设计
C.同步规划
D.同步施工
E.同步发展
2.全球性多边环境条约经常采用的模式的构成包括()
A.宣言
B.议定书
C.附件
D.框架条约
E.决议
3.《环境噪声防治法》上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包括
A.医院
B.学校
C.机关
D.科研单位
E.住宅
4.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表述准确的是()
A.保护对象的广泛性与保护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一个极其综合化的法律部门
B.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必须体现自然规律特别是生态学规律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技术性
C.环境保护的利益同全社会的利益是一致的,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公益性
D.同其他法律相比,各国的环境法有较多可以相互借鉴的东西
E.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采取的法律措施涉及经济、技术、行政、教育等多种因素,具有综合性
5.许可证管理程序大致分为()
A.申请
B.审查
C.决定
D.监督
E.处理
6.下列那些因素是行政责任的必备要件()
A.行为人的过错
B.行为的违法性
C.行为的危害后果
D.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有因果联系
7.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和单行法的关系是()
A.它们同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B.基本法内容较为抽象,而单行法内容较为具体
C.单行法是对基本法某一方面规定的具体化
D.基本法效力高于单行法,单行法不能违法基本法的原则和立法精神
E.基本法对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进行全面的规定,单行法针对特定的环境保护对象作出规定
8.以下属于环境法保护对象的有()
A.池塘里的青蛙
B.马戏团里的大象
C.农民种植的庄稼
D.草原上放牧的牛羊
E.野生东北虎
9.《环境保护法》规定的行政处罚包括()
A.罚款
B.责令停产或停止使用
C.责令缴纳排污费
D.吊销许可证
E.责令停业、关闭
10.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环境要素包括()
A.大气
B.海洋
C.矿藏
D.自然保护区
E.人文遗址
11.下列关于“环境污染”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有()
A.环境污染一定与人类的生产或生活活动有关
B.环境污染就是对人类健康、危害生命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害现象
C.环境污染不仅包括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而且还包括诸如噪声、振动、热辐射以及放射性物质
D.出于预防原则的考虑,只要是人们利用的物质或者能量进入了环境都应该作为环境污染物来加以控制
E.那些被利用的物质或者能量妨害列了环境的美学价值,也可以认为是污染物
12.与一般固体废物相比,危险废物要执行()等特别的管理制度
A.清洁生产制度
B.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标识制度
C.经营许可制度
D.转移管制制度
E.危险物质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制度
13.下列关于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B.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C.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
D.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
E.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14.关于“三同时”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之间的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它们都是以预防为主原则的体现
B.只有“三同时”没有环境影响评价,会造成选址不当
C.“三同时”只能减轻损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却可以预防损害
D.有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就没有必要再适用“三同时”
E.把“三同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消除和减轻污染,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15.我们常说的“两控区”指的是()
A.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B.粉尘控制区
C.二氧化碳控制区
D.酸雨控制区
E.氮氧化物控制区
16.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行政处分包括()
A.警告
B.罚款
C.记过
D.降级
E.开除
17.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土地分为()
A.农用地
B.耕地
C.建设用地
D.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
E.未利用地
18.下列哪些地方需要执行二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A.居住区
B.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
C.特定的工业区
D.文化区
E.农村地区
19.按照规定,下列哪些征用土地的行为必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A.征用基本农田
B.征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
C.征用耕地外的其他土地70公顷
D.征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70公顷
E.征用基本农田超过35公顷
20.以下属于软法的有()
A.《生物多样性公约》
B.《内罗毕宣言》
C.《斯德哥尔摩宣言》
D.《里约宣言》
E.《海洋法公约》
21.“三同时”是指()
A.同时设计
B.同时规划
C.同时施工
D.同时实施
E.同时投产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度地方环境质量标准,报环保部批准
B.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
C.向已有地方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D.国家级环境标准由环保部制定、审批、颁布和废止
E.环境基础标准和环境方法和样品标准,则只有国家级而没有地方级
23.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可分为()
A.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B.重大环境事件
C.较大环境事件
D.一般环境事件
E.轻微环境事件
24.我国水资源费的征收范围和对象包括()
A.直接从江河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
B.直接从湖泊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
C.直接从地下水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
D.家庭生活少量取水
E.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少量取水
25.可持续发展原则所包含的内容有()
A.代际公平
B.代内公平
C.“零增长”
D.要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E.环境保护与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协调,相互兼顾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