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在线平时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是( )
A.犯罪的概念
B.犯罪构成
C.犯罪的特征
D.犯罪的本质
2.养花专业户甲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某日晚,乙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甲对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3.甲在一胡同口抢劫一妇女钱包。抢劫到钱包后,突然发现被害人是自己的邻居,遂将钱包送还被害人,声称是开玩笑。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是犯罪
4.甲贩运鸦片,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抓住汽车的把守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5.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可以不予追究的是( )
A.法定最高刑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B.法定最低刑3年以下
C.法定最低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D.法定最高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6.甲想枪杀乙,某日晚趁乙返家途中,甲隔小河射击。由于光线不好,距离较远,甲的射击技术又不甚好,因而他对能否射杀乙没有把握,但他不愿放过这个机会,并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实施了射杀行为。甲的心理状态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7.养花专业户甲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某日晚,乙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甲对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8.甲贩运鸦片,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抓住汽车的把守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9.误以人为兽加以杀伤的,属于( )
A.目标的认识错误
B.手段的认识错误
C.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D.法律的认识错误
10.下列关于我国刑法规定的罚金刑执行方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缴纳
B.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分期缴纳
C.期满不能缴纳的,强制缴纳
D.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不再追缴
11.国家以决定、补充规定等形式颁布的、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属于( )
A.刑法典
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
D.普通刑法
12.3.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
A.已满14周岁
B.已满16周岁
C.已满18周岁
D.已满20周岁
13.决定某一犯罪具体性质的是( )
A.犯罪的同类客体
B.犯罪的一般客体
C.犯罪的直接客体
D.犯罪的间接客体
14.下列关于没收财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没收财产是指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
B.没收全部财产的,可以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要的生活费用
C.在判处没收财产时,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
D.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应当偿还
15.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 )
A.已满14周岁
B.已满16周岁
C.已满18周岁
D.已满20周岁
16.从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分工上划分,可以把共同犯罪分为()
A.事前有通谋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B.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
C.一般共同犯罪和犯罪集团
D.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17.刑法中从重处罚是指()
A.在法定刑中间线以上判刑
B.在法定刑幅度内判处最重的刑罚
C.在法定刑幅度内判处比没有该从重处罚情节时相对更重的刑罚
D.在法定刑幅度内判处比没有从轻处罚情节时相对更重的刑罚
18.3.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惩罚性
D.普遍违法性
19.下列关于驱逐出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驱逐出境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
B.驱逐出境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
C.驱逐出境附加适用时,应当在其他刑罚执行完毕后将犯罪的外国人驱逐出中国国境
D.驱逐出境不可以适用于犯罪的无国籍人
20.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是( )
A.犯罪的概念
B.犯罪构成
C.犯罪的特征
D.犯罪的本质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21.下列对防卫过当的认识正确的有()
A.防卫过当具有正当性的一面
B.防卫过当不同于防卫对象认识错误
C.防卫过当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
D.对于防卫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2.以行为是否危害国家安全为标准,可将犯罪分为( )
A.亲告犯
B.国事犯
C.普通犯
D.法定犯
23.下列情形中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是( )
A.对累犯从重处罚
B.对自首、立功的从宽处罚
C.对中止犯处罚要宽大于未遂犯、预备犯
D.对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4.结果加重犯具有的特征包括()
A.行为人实施了一个基本的犯罪行为
B.基本犯罪行为造成了加重结果
C.加重结果与基本犯罪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
D.刑法对加重结果加重了法定刑
25.以法定刑为标准,可将犯罪分为( )
A.国事犯罪
B.重罪
C.轻罪
D.普通犯罪
26.甲唆使乙杀丙,乙将丙杀死。甲和乙属于()
A.必要共犯
B.任意共犯
C.简单共犯
D.复杂共犯
2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有( )
A.假想防卫
B.事前防卫
C.互相斗殴
D.事后防卫
28.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合法权益的范围不同,可将犯罪客体分为()
A.犯罪的一般客体
B.犯罪的同类客体
C.犯罪的直接客体
D.犯罪的间接客体
29.下列对刑法的解释中属于无效解释的是( )
A.学理解释
B.立法解释
C.文理解释
D.司法解释
30.广义的刑法包括()
A.刑法典
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
D.刑法修正案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